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参考答案

第九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参考答案

第九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物价水平2.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3.消费物价指数4.开放型通货膨胀(公开型)抑制型通货膨胀(隐蔽型)爬行通货膨胀步行式通货膨胀跑步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5.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6.货币7.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8.左提高减少9.大于10. 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11.需求管理政策收入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供给政策12.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13.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14.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15. 需求转移型部门差异型外部输入型二、单项选择题1.A2.C3.D4.A5.A6.D7.A8.D9.D 10.D11.B 12.A 13.A 14.C三、多项选择题1.A B D 5.B C D E 9.B C E2.A B C D E 6.B C D E 10.B C D E3.A B C D 7.A E 11 A B C D E4.D E 8.A B C D 12.A B C D E四、判断正误题1.对2.错3.对4.对5.对6.对7.错 8.对 9.错 10.错 11.错 12.错13.错 14.对 15.对 16.对 17.错 18.错五、名词解释1.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紧缩:一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

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

三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4.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由于产品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着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5.开放型通货膨胀:又叫公开的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可自由浮动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过多,完全可以通过物价变动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6.抑制型通货膨胀:又叫隐蔽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受到抑制条件下,货币量过多,但不能直接.完全地通过物价反映出来,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被强制减慢下来的货币流通速度使物价长期.迂回曲折缓慢上升的通货膨胀。

六.简答题1.什么是通货膨胀?简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根据物价上涨速度快慢划分:爬行式通货膨胀.步行式通货膨胀.跑步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

根据表现形式划分:公开型的通货膨胀.隐蔽型的通货膨胀。

根据形成原因划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2.什么是通货紧缩?简述通货紧缩的类型。

答案要点:一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

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

三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通货紧缩按持续时间不同,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和短期性通货紧缩;按它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可分为货币紧缩情况下的通货紧缩.货币扩张情况下的通货紧缩和中性货币政策下的通货紧缩,还可按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为伴随经济增长减缓的通货紧缩和伴随经济增长上升的通货紧缩。

3.简述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答案要点:(1)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

(2)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物价上涨。

(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

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才能找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4.比较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的优缺点。

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物价指数主要有三个,即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1)消费物价指数:是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支出为对象,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情况。

它包括主要食品.衣物和其他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居住.交通.医疗.娱乐等服务费用采取加权平均计算的。

优点是最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价格及服务费用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缺点是该指标涵盖的内容较少,不包括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

(2)批发物价指数:根据大宗商品包括最终商品.中间产品及进口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反映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水平变动情况。

优点是能反映批发价格的变化,使人们根据企业成本的变化预测其对最终产品的影响。

缺点是其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的程度难以准确预测,因此该指数的大小对人们生活关系不大。

(3)国民生产总值(GDP)物价平减指数该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不同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优点是指数涵盖面广。

缺点是时效性差。

5.对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我国经济学界与西方经济学界存在的争论焦点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对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我国经济学界与西方经济学界存在的争论焦点具体表现:①通货膨胀是否一定表现为物价上涨?②是否凡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都可称为通货膨胀?③通货膨胀是否一定是货币供求失衡的结果?6.生活费用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区别是什么?生活费用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的主要区别是:①生活费用指数的统计对象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而且还包括所有的应纳税赋。

②在对商品和服务进行选择时,生活费用指数只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活必需品,而消费物价指数则尽可能地涵盖全部种类的消费品。

7.按照促退论的观点,适度的或低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取决于什么条件?按照促退论的观点,适度或低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只能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并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存在闲置的社会资源,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二是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小于实际通货膨胀,即使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也是十分短暂的。

8.为什么说,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在通货膨胀中,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是因为政府可以通过“通货膨胀税”的方式来获取大量的资源。

所谓“通货膨胀税”,是指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增加的收入,这被视为一种隐性的税收。

当政府通过增发货币来对赤字融资时,实际上就是凭空发行钞票来支付政府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这将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公众原有的货币贬值,公众因此而损失的购买力即为政府的通货膨胀税收入。

9.在治理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使用宽松的财政政策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两种方法。

减税涉及到税法和税收制度的改变,不是一种经常性的调控手段。

在采用减税手段时应注意:( 1 )税收杠杆在本国是否灵敏?( 2 )减税政策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没有必要一刀切。

增加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能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

运用财政支出手段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来源问题。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一是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或直接透支,二是发行国债。

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发行国债。

当然国债的发行也应有一定的限度。

运用财政支出的手段还应警惕“挤出效应”。

因此,在对付通货紧缩时,通常都会将财政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配合使用。

七、论述题1.为什么促进论者会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其效果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答题要点:促进论者会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其效果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

原因是:(1)发展中国家政府税收不足,可以通过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方式扩大财政投资,并采取措施保证私人部门的投资不会减少。

此种措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同时也会因实际投资增加而促进经济增长。

(2)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而富裕阶层的储蓄倾向较高,因此,通货膨胀会通过提高储蓄率而促进经济增长。

(3)在通货膨胀初期,物价已经上涨,但名义工资尚未调整过来,这时企业利润会提高,从而刺激私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2.试分析我国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

答题要点:1997年以来我国通货紧缩现象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如经济运行的深层次原因,企业亏损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软着陆的滞后效应,改革造成的居民预期不确定限制了居民的消费,市场价格竞争,农业持续丰收造成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带动,出口下滑,国际市场低价商品的冲击等。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成因(1)有效需求不足。

(2)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3)结构性因素。

(4)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

(5)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或出现大量不良资产和坏账时,信用紧缩,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应对通货紧缩应根据不同形成机制采取不同对策:(1)针对需求不足,要扩大总需求,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针对市场竞争导致的价格下降,采取不干预政策,并通过法制建设保护竞争性价格下降。

(3)针对我国以制度性和结构性为主要特征的通货紧缩,必须采取深化深化改革的对策。

(4)针对因开放而引起的输入型通货紧缩,既扩大出口,积极引进外资,又适度保护国内市场(5)政府公开宣传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调整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行为。

(6)针对消费不足,要鼓励消费,取消各种不利于增加消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约束,增加居民收入。

(7)改革汇率制度或实施汇率调节,采取灵活的汇率制度,使汇率自由浮动或扩大浮动范围。

3.分析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答案要点: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威胁:(1)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消费推迟,抑制总需求,商业萎缩,进而影响就业增长,形成工资下降压力,进入通货紧缩螺旋,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或萧条。

(2)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成本变得昂贵,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投资减少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下降,可能形成经济衰退。

(3)通货紧缩可能引发银行业危机。

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债务人负担增加,使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上升,银行惜贷,导致信贷供给和需求的萎缩,可能会引发银行业的危机。

通货紧缩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在于:伴随经济增长率上升的长期轻度通货紧缩对消费者有利,从而能使社会经济在安定的环境中以一个恰当的速度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