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自我总结报告(征求意见稿)2018年6月20日引言(一)学校概况河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1953年与平原师范学院合并,改称河南师范学院,后更名为新乡师范学院,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
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2015年实现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111计划”。
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06.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4.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1亿元,中、外文及电子藏书近500万册,期刊6000余种。
设有24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类学生近5万人。
(二)MPA 教育概况河南师范大学在2001年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002年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始招生,2004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开始招生,2014年成功获批成为全国第六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正式招生。
MPA培养管理由河南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具体负责,办公室设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全国MPA教指委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公共管理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制定了的MPA培养方案,形成了包括基层政府治理与公共事务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信息管理、城乡社会管理等专业方向。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MPA招生人数分别为28人、41人、97人和130人,生源情况好。
2018年6月,第一届MPA 学生顺利完成毕业答辩。
一、教育环境自2014年我校获批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培养资格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在学科基础、政策、经费、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MPA教育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
(一)学科基础河南师范大学MPA教育已经形成了本科专业、重点学科和学术型硕士点三个层次的学科支持平台。
在公共管理本科教育方面,河南师范大学先后开设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等6个本科专业。
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河南师范大学先后设立了与公共管理学科紧密相关的政治学、哲学、应用经济学等省级重点学科。
在硕士点建设方面,已建成与公共管理学科紧密相联的政治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应用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等硕士点。
在博士点建设方面,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顺利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设置公共事务治理、政府与政策等两个公共管理方向。
这三个层次的学科建设为MPA教育积淀了深厚的学科基础。
(二)政策支持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MPA教育,为MPA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首先,2015年6月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制定了《河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2016-2020年建设发展规划》从建设目标、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师资团队、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资金保障等对MPA专业学位点建设明确了政策支持和保障;其次,在招生指标方面,学校大力向MPA招生倾斜,2015年首次招生,分配指标15人,实际招生28人,2016年分配招生指标41人,2017年分配指标增加到94人,实际招生97人,2018年分配招生指标进一步增加到125人,实际招生130人。
招生指标与实际招生人数都呈显著增长态势;第三,学校在研究生教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方面,为MPA研究生提供了与学术型研究生同等标准的学习环境与条件。
(三)经费支持学校在经费支持方面高度重视MPA教育,为MPA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费支持。
其一,2015年6月学校为新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提供30万元的建设与培育经费。
其二,2015级、2016级MPA为全日制,在教师工作量计算、课酬支付方面在与学术型硕士任课一致,且为每一位任课教师提供参加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的资金支持;2017级MPA改为非全日制,学校将学费收入按照研究生院30%,MPA教育中心70%的比例进行分配,前者用于学校的MPA教学管理,后者中的20%用于MPA管理经费,50%用于师资建设、课程酬金支付和MPA学生日常学术活动开支。
近三年来,学校在MPA培养及建设方面的花费主要包括:(1)建设案例与学术研讨室、管理综合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共投入100万余元;(2)开展“牧野讲堂”支持学术讲座、公共管理学术会议活动支出30万余元;(3)支持教师参加MPA教指委师资、案例撰写等相关培训等支出15万元。
此外,其他相关费用支出共计40万余元。
(四)教学设施河南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拥有5个多媒体教室,2个拥有设备齐全的MPA 案例教室和学习讨论室。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拥有藏书500万册(含电子图书),拥有80余个电子数据库数量。
MPA研究生可以用自己的一卡通使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电子阅览室、电子数据库和学校校园网,能够满足MPA阅读和资料查阅的需求。
二、招生管理河南师范大学MPA研究生招生一直纳入全校研究生招生工作体系,统筹管理。
学校制定了专门的招生管理制度,成立了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与督查小组,负责对全校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进行全过程领导和监督,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全过程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一)招生制度及过程1.组织管理河南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坚持制定并严格执行规范的招生考试和录取办法(见附件)。
MPA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在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并成立了以学院院长为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学院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复试录取工作督查小组。
2.复试名额及过程按照学校招生简章、招生考试及录取办法,实行差额复试,在上线考生中按初试成绩的总分排名1:1.5 确定复试名单。
考生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录取的过程严谨、规范、公平;复试的笔试试卷、答卷、面试评分表等材料真实、齐备。
表1 2015-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MPA招生录取情况3.复试内容及录取公共管理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复试外国语7.5%,复试专业课7.5%,思想政治理论7.5%,综合面试8.75%,专业技能测试8.75%,总成绩计算公式为:%75.8专业技能测试%75.8+综合面试%5.7思想政治理论%5.7+复试专业课%5.7+复试外国语%603初试总分⨯+⨯⨯+⨯⨯⨯ (二)招生数量与质量河南师范大学MPA 生源数量充分、质量较高。
2016、2017、2018年的报名人数分别为212人、358人和528人,录取人数分别为41人、97人和130人,三年的报录比分别为517%、369%和406%。
建立健全了MPA 信息管理机制,录取的MPA 研究生基础信息完整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被录取MPA 研究生的工作年限、学历等资格均符合要求。
目前,有91%的在读MPA 研究生来源于公共部门。
三、师资队伍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根据MPA 教育特点,整合全校管理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等领域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一支由校内外师资、兼职教师和实践导师组成的交叉融合、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团队。
(一)教师结构及数量经过三年的努力,河南师范大学MPA 教育中心组建了40人的师资团队,37名专职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有22人,比例为59%,拥有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为30人,占总人数的81%。
专职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比例达94.5%。
各门MPA 核心课程均安排有2名任课教师,70%方向必修课程有2名以上任课教师。
(二)校外导师基于现阶段多数领导干部不愿意挂名担任兼职导师的现状,我校MPA教育中心采取灵活措施,聘请来源于公共部门的学生所在单位主管担任该生的校外实践导师,另外聘任了3名常任校外兼职教师作为非公共部门生源的实践导师,有效满足了MPA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科研与实践近三年来,MPA专职教师共承担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实践、咨询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7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政府决策项目、社科规划项目、新乡市委办委托项目等59项,MPA专职教师主持公共机构项目者占100%,实现了教学与研究互动,科研与实践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MPA专职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如包晓光博士2017年12月份开始到教育部挂职,仵希亮老师在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担任挂职农村处副处长(挂职);杜灵来、刘英基两位教师兼任新乡市纪检监察学会理事,定期参加新乡市纪委调研活动,专任教师的社会实践对MPA教育质量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师资培训近三年来,河南师范大学MPA课程教师参加全国MPA教指委主办的师资培训活动18次;MPA核心课程教师每人每年应均参加1次以上师资培训活动或本专业学术交流;我校MPA教育中心每学期在开学、期中定期组织MPA教师以学术研讨、课程观摩等不同形式开展2次以上教学研讨交流活动。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按照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课程及教学指导要求,结合我校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和政府治理需要设置了核心课程、方向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其他选修课程及社会实践等模块。
(一)课程设置根据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规定,结合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实际和中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人才需求,河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分设核心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及学术活动四个基本模块。
课程设置坚持围绕公共管理学科特色和要求,除了根据全国MPA教指委规定和针对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之外,紧密结合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信息管理和城乡社会管理三个主要方向要求,开设17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
(二)课程资源我校MPA选用的教材内容全面、科学严谨,除了《公共管理前沿专题》课程之外,均选择了经典权威出版社或“马工程”教材。
要求所有MPA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规范编写教学大纲,符合全国MPA核心课程教学纲要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时提前发给MPA研究生。
MPA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均有多媒体教学课件,专业选修课90%有多媒体课件。
《河南师范大学MPA教育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课程的设置与要求,规定任课教师必须根据MPA 教育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并撰写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