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悟红旗渠精神振兴石板岩教育

感悟红旗渠精神振兴石板岩教育

感悟红旗渠精神
石板岩乡郭家庄中心小学李治纲在巍巍太行山腰,盘亘着一条“巨龙”,那就是与我们林州人民生息相关的人工天河---绵延1500公里的红旗渠。

它的水,浇灌着四周的华夏沃土;它的诞生,凝聚着劳动人民战天斗地,与自然抗争,团结拼搏的民族精神。

太行山也因见证了林州人民曾经的苦难,浸染了林州人民的血泪而拥有了生命之魂――红旗渠精神。

4月16日我们石板岩乡全体教师,在中心校的组织下来到红旗渠精神纪念馆、青年洞感悟红旗渠精神。

置身其中,在这人间奇迹和自然美景之间,在现实和历史的苦难之间,感受着心灵的震撼,精神的升华,行动的激励。

在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林县,为改善生存条件,早日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在县委书记杨贵的率领下,林州人民宁作新中国的“愚公”,不再苦熬,以“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英雄气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奋战于太行山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

他们坚持苦干了10个春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在极端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物资奇缺,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在极其险恶的大自然中所进行的一项创世纪性的伟大工程。

他们住山崖,宿席棚,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抬筐自己编,工具坏了自己修,粮食不够吃就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水草充饥。

没有参考资料,土专家就亲自勘测、精心设计。

就这样凭着一副肩膀两只手,林州人民自力更生,劈山挖渠,开洞架槽。

终于建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奇迹”的红旗渠。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石板岩乡教育,我们学生少,经费紧张。

但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丽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的教师群体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停滞不前。

在紧张的课余时间里,挤出时间建设美化我们的校园。

学校墙壁我们自己粉刷,地面自己平整硬化,道路自己扩宽硬化绿化,院墙自己磊,自己粉刷。

学校的一切劳动,只要我们自己能做,就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

上岁数的,年轻的一起上阵,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劳动模范典型。

他们没有叫苦叫累,为了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走进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步入我们的校园体会我们教师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他们是相通的,是红旗渠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升华。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发扬我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石板岩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