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技法】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打法(一)马杰《武术》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以套路演示、攻防格斗、养生健体等内容所组成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自古以来人类为了维护生存,经过历代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曾出现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武术内容。
但在“武术”中富有技击特点的攻防格斗,却被视为武术内涵的主体。
因此从古至今把武术的起源和本质建立在技击基础上,所以产生了各种自卫防身御敌的技能。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衍化出各种不同派别的不同搏击技术,强调技击实用之重要性,把它视为武术的灵魂“精髓”。
而任何武术都有其独特的技击技术,将技击之法运用于实践,称为“技击之道”。
在古拳谱中曾将打击目标的部位,称为“要道”。
所谓“要道”即是指当在与人交手搏击过程中,人体中极易致命或致残的“穴位”。
这在传统武术中,各门派都很重视,并有秘不外传的门规。
武术中的实用技击打法,是经过历代武术先辈们在实用的实践中总结出有效地经验技法。
在古拳谱中就有“十四打法”之论,也称之为“十四拳”。
它是指个人在与敌人搏击时,身体的十四个部位都能发挥有效地打击敌人的作用,即头、两肩、两肘、两手、两胯、两膝、两脚、臀等。
在这十四部位都有不同的技击打法,经常运用中多以四肢为主,其具体打法分述如下。
头打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打法(一)头打图例歌诀头打落意在中央,浑身齐到无阻挡;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形意拳中头打属于一拳,形意拳谱讲“用头打击似疯狂,进步直撞敌胸膛,不是敌人身架巧,敌人不倒也受伤”。
头为诸阳之首,百骸之主,头一动全身皆动,头的劲力最整最大。
头打首要站中央地位,头随脚走,手要有封闭,脚要有钻踏,踩定中门去打人,才能有效。
头打时,既不可超越前脚,超越就会使身体重心前栽;也不可偏离两脚纵向之中线,如偏离前进之中线,会失掉重心而自倒,使整体劲力必然分散,所以必须是“头打落意随脚走,起而未起占中央”。
头为一身之首,在技击中主要采用顶、撞、摆等法。
顶有前顶和上顶,摆有左摆和右摆,撞有前撞和后撞。
打击要道在头部有“灵通穴”、“太阳穴”、“素髎穴”、“耳门穴”、“气门穴”。
在心胸部有“华盖穴”,“膻中穴”,“乳中穴”等处。
头打时须竖项、直腰、蹬后腿、气贯百会、脚踏中门,钻身而进,如蛇吸食。
侧打时前脚须进到与对方后脚相齐,方为得法。
头打之力甚大,一撞即可将对方击出甚至远,但须用手的拨、拦、挑、挂手法打开对方的门户,以腰之拧转钻身而得入,以脚之蹬蹚而抢占地位,最后一顶才能成功。
如我用双手将对方两臂左右分开使其胸前空隙,就可乘机前脚踏入对方中门,身向前拥靠近用头顶击其要道部位。
又如我用双手将敌两肱左右交叉封闭向下按,借式进身用头撞击其要道部位。
又如我进右步踩在对方右脚内侧进身以右手向左外推脱对方右肘内侧,用头向右摆击对方面部要道。
此为头打。
肩打歌诀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
肩为臂部根节,其力厚劲大,故以熊膀称之。
肩打虽能撞开对方,而且也能撞死对方。
在使用中多以靠打为主。
肩靠打时要意在对方之先,盖住对方之意。
肩在顾防对方进攻时,要两肘不离肋,防住自己的肝、脾部位。
在使用肩打时必须进步近身,贴身靠打,脚扎进对方的中门,偏门,两手裹顾要严,护中护面钻挤而进。
肩有左右两肩,在技击中主要用撞、靠、点、盖、摆及上下左右等打法。
所谓肩打一阴返一阳,是指肩打中的阴阳互易,左右两肩的左右互打或一前一后、一正一反和同一肩的上下、左右、正反的打法。
攻击要道多为胸部“华盖穴”、“乳中穴”、“膻中穴”和肩臂前“云门穴”、“肩髃穴”,肩臂后之“风门穴”、“臑俞穴”等处。
点打用法,有走里和走外,走里主要用肩点打对方“华盖”“膻中”两穴及左右两肺;走外主要打对方之“肩贞”“臑俞”和腰肋“章门”等穴。
摆打用法,指一肩前后摆打,前摆是用肩前部肩峰关节打击对方,后摆是用后肩峰关节打击对方,其摆肩之劲,来源于尾椎和腰椎的急剧转抖。
撞肩打法,主要用于前打和上打。
前撞时身体宜侧身而进,用跌肩之法向前攻打;上撞打时身体宜侧身正直而起,如挑担之式。
还有躬身前钻的直撞打法,猛烈撞击对方的肋部能使人致残或致死。
靠肩打法,用两肩的左靠和右靠,靠打时肘要藏于肋下脐侧,左手藏于右肋之下,右手藏于左肋之下,此谓之“束”。
当肩靠打完,紧接速开肘直打其心窝或两肋“章门穴”、“期门穴”,此谓之“长”,故言“束长二字一命亡”,可使人致残或致命。
靠打时肘横开,后靠时顺开,前击时前开。
肩打不离肘,肘打不离手,一打无不打,一开无不开,这就是上打、下打、左打、右打、前打、后打之用法。
肩打的要领要掌握“贴身靠打,阴阳互易,正反进击;或左或右,盖势而取;或上或下,以肩撞击;或左或右,以肩靠击;或里或外,以肩点击;或前或后,以肩摆击”。
在运用肩打时多与对方贴近,我出两手封闭对方的两手,一脚踏入中门,用肩撞击其胸部要道部位。
也可采用我右脚向对方身外侧插进一步紧靠对方肩,用我右肩击其对方右肩臂后侧要道部位,此为“肩打”。
肩打技法:假设对方发直拳击我胸部或面部,我乘机抓其臂腕刁拿向左或向右外领,将对方之来拳领化到或左或右两侧,使其将肋部完全敞开,此时我以头领、步进、身钻,用躬身前钻用肩头直顶,猛烈撞击对方肋部,使其肋骨致残,也可伤其内脏肝脾而死亡。
又如,假设对方右脚在前用右手崩击我腹部,我速缩身用右手捋带对方右臂向右下按推,同时顺势上步进到对方右侧,再用左肩横击对方腋下,然后速抽身右转换步前进扎入对方中门,用右肩再打对方前胸要害,以伤其内脏。
此式必须进步近身,贴身靠打,脚扎中门,身走偏,两手裹顾要严,护中护面,钻挤而进。
又如,假设对方两拳连续向我头胸击来,我急向下蹲身,双手抱住对方小腿,同时低头向前倾,以肩撞击对方大腿或胯及小腹打出,使其后跌。
肩打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打法(一)肩打图示(本文由星武太极微博提供,下文待续)肘打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打法(二)肘打图例歌诀肘打去意在胸膛,出势好比虎扑羊;或是裹拨一旁走,两肘只在肋下藏。
肘在技击运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因肘为上肢的中节,乃藏劲之所,变化之处,其发力脆,其劲力沉,屈肘成三角,并有距离短和防不胜防的优点。
打意多在胸膛,硬打对方胸部,能使对方伤命。
肘有左右两肘,在形意拳术语中成为“二门”,谱有“二门横竖用肘”之说。
它既有明肘的运用方法,也有暗肘的运用方法,但在进击时要两手不离心,两肘不离肋,先要护住自己,再去进攻对方,即为先顾后打,同时也必须要有打中有顾,顾中有打的双管齐下。
肘打在技击搏斗中主要有点、顶、掩、压、挫、提、拗、摆、砸、托等打法。
打击前身要道是“华盖穴”、“乳中穴”、“膻中穴”、“中脘穴”、“脐门穴”、“章门穴”等处。
打击身后要道是“命门穴”、“心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胃俞穴”及肩臂之“肩髎穴”,“臑俞穴”等处。
肘点打,主要运用肘尖骨点击对方穴位及要害部位。
如前胸“膻中、鸠尾、中脘、乳根、中府、云门”等穴位。
腰腹部伤其“章门、期门、脐中”等穴位。
脊背部伤其“肩髎、臑俞、肩贞、身柱、灵台”等穴位。
后腰部伤其腰隙“命门、中枢、脊中”等穴位。
在运用肘点击打,需用抖绝之寸劲,此劲的来源全在腰脊,背脊和尾椎的转抖脆劲。
顶肘,是运用肘尖的顶撞之劲,来打击对方的目的,是一种用肘直攻打法与点肘抖绝用法不同,点肘回弹力较强,顶肘回弹力较小。
另外也可用肘臂尺骨根部一段向前顶撞发放对方。
掩肘,是为封闭对方的顾法,采用柔化之劲,前臂的滚动运转圆活之劲,破解对方的拳击。
但忌僵直滞钝(?)之拙力。
压肘,是一种多用于控制或损伤对方的肘关节打法。
分直压和横压,直压须有挫劲,横压须有滚劲和裁劲。
挫肘,犹如钳工用的钢锉一般,要有压贴之劲,又要有挫动之劲,运用我尺骨之劲气挫动对方之挠骨,使其负痛失掉抵抗能力,再乘虚而入,所以有“出手如钢锉”之说。
提肘,打法多用于走里,从下而上提打。
拗肘,多用肘和前臂的内侧向对方施用拗别。
摆肘,摆肘的劲是运用肱部和肘部的摆抖劲打击对方。
砸肘,就是从上向下压,如同铡刀铡草之式。
托肘,打法是横起运用横点,横点肘之后,紧接用托肘来打击对方下颌。
以上是肘打多种用法,肘打是比较凶残的攻击方法,俗话讲“宁挨十手,不挨一肘”。
肘部鹰嘴骨利如牛角,肘打似疯牛斗虎,在运用时要进身才有效,俗话说“远了须用手,近了便加肘”。
运用要掌握“肘顶与点,腰背运转;下砸上撞,肘肱屈弯:掩肘封闭,裹肘要严:开肘外打,夹肘如剪;压有横直,剉要动转,拗肘别劲,拐肘自然;摆打挎顾,随机应变”,此为肘打。
肘打技法:假设对方右直拳向我胸、面部击来,我用十字手接拳,身向左转向对方外侧上左脚,右手刁拿其来拳右腕向右上举,我用左肘尖点击其右肋“章门穴”,伤其肋骨。
又如:假设对方右直拳击我胸部,我采用左手从下向上挑架,刁拿住对方右腕,身向左转,脚前进插入中门,左手向外推,我右臂屈肘用肘尖横撞击对方前胸“华盖穴”、“膻中穴”、“中脘穴”等要害,伤其内脏。
手打歌诀手打三节不见形,设若见形不为能;钻横裹拨一旁走,手能劲发任意行。
手为左右两拳,在技击中是运用最广泛,变化最多的,既有左右之分,并有单手双手之别。
拳有阴阳之分,掌也有阴阳之易,还有掌拳互变之妙用。
在技击中无论是采用哪一部位打法以及擒拿、点穴、却骨、摔法等,都脱离不开两手的封闭、领化,所以说手法在技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它包括了拳、掌、勾、爪、指等以打为主。
在技击打法中主要用砸、劈、钻、拿、盖、掳、推、刁、击、撩、啄以及反背拳、切削掌、剑指等多种打法。
手为梢节,可以放长击远,能灵活机动,可变掌变拳,功能多,变化快,是攻击对方的有力武器,向前击如钢锉,回手如勾杆。
发拳出掌要三节齐动,手先击,肘随之,肩催之,做到“三合一”,手到劲发。
在进攻的过程中如我手被对方拨出,我即屈臂进肘,肘又被阻则速进肩。
所以手的击人必有肘肩相催助力;而肩肘之击人必有手来开门,互依互助,三位一体,继而连环才能取胜,此为拳打“三节”之意。
手打在打击前身头面部位要道时,可掌盖“百会穴”(头顶),指啄“灵通穴”(两眼球),拳钻“廉泉穴”(咽喉),掌击“太阳穴”(头眩晕),拳砸“素茆穴”(鼻准),指扼“气舍穴”(颈气管)。
在前胸各部要道,掌劈“华盖穴”,拳钻“鸠尾穴”,指啄“中府穴”,掌推“膻中穴”。
在后背各部要道,拳砸“脑户穴”,掌盖“心俞穴”,拳钻“命门穴”。
在上肢各部要道,掌劈“天府穴”,手拿“少海穴”,手刁“内关穴”。
在下肢各部要道,掌撩“前阴穴”,掌劈“血海穴”,拳砸“犊鼻穴”等,此为手打。
手打在遇敌技击的运用技法是广泛变化无穷的,任何技击都离不开双手,任何门派拳种都有其独特的打法技艺,仅形意拳技击打法就有“七十二技法”。
手打技法:假设对方用右摆拳横击我头部,我即用左臂向上迎架再向外推,用右手炮拳直冲击其心胸要害部位,紧接速用左上架之拳顺势从上向下向前砸击对方头面部要害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