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2.迎接抗战的到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沦工作, 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 正的工作,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 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 解放战争。
3.红军长征胜利及伟大意义(1934.10—1936.10)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采取灵 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 河、飞夺泸定桥、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数十万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大渡河铁索桥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抵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同5月 初离开川陕根据地实行转移到达那里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之 后,中共中央又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 红军的严重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了贯彻北上方针,红 军经过茫茫草地,历经艰险。随后中共中央决定将北上红军 改称陕甘支队,先行北上,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 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 脚点和战略基地。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 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至此,三大 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17日)
1934年12月11日湖南通道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 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 组织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 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 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 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 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 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 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 决议)。
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在于:
第一,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 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 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 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 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从 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胜利。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第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 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 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 议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 合起来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成熟 的重要标志。
遵义会议会址
第二,遵义会议彻底改变了中共中央错误领导的行军路线, 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第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 决自己问题的会议,会议开的非常成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 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基于过去党内一些同志所犯的“左”右倾错误,主要是 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 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毛泽东早就提出,要 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 主义 ( 即教条主义 ) 。基于 这样的认识,红军长征到 达陕北以后,毛泽东、中
尽管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从30万人减少到4万 人左右;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三支主力红军会合时,人数 已大大减少。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 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重要的是在困难的时 候不要动摇。三万人比三 十万人哪个更强大?因为 得到了教训,不到三万人 的队伍,要比三十万人更 强大。
第二,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伟大的红军长征,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的革命精神。
第四,伟坚强领导核心。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1.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次胜利和失败的比较,对于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总结胜利 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更有利于今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 革命实践的结合。
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 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 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 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 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他指出:唯心论和机械 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 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我们的结论是主 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二)中国革命的转折
(一)红军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又 称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 开始长征。
红军长征示意图
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 博古依靠与共产国际有关系的军 事顾问、德国人李德,犯了退却 中的逃跑主 义错误。在强渡湘 江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折 损过半。 严酷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的共 产党员和红军指战员,他们开始 产生对错误领导的怀疑、不满。 一些支持过“左”倾错误的中央 领导人如张闻天、王稼祥等,也 改变态度,转而支持毛泽东的正 确主张。
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
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 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 想理论建设。
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 这个名称,而叫它做 “本本主义”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 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 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 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 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 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 方面的诸问题,解决了党的军事路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