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金属工艺学第11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ppt
金属工艺学第11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ppt
《金属工艺学》课件
2. 进给量 f
工件或刀具每转一圈,进 给方向的位移
表示参数 f=Vf/n
《金属工艺学》课件
3. 切削深度ap
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 表面的垂直距离
对于车削外圆,λ s =0,
ap=(dw-dm)/2
《金属工艺学》课件
例题
车外圆时工件加工前直径为62mm,加工后直径为56 mm,工件转速为4r/s,刀具每秒钟沿工件轴向移2mm,
3. 降低切削温度的措施
(1) 选择合理的几何角度和切削用量
(2) 使用切削液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3.6刀具的磨损及刀具的耐用度
刀具的磨损形式: 刀具的磨损过程:
初期磨损阶段
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前、 后刀面同时磨损.
刃磨后的刀具起前、后刀面 上的高低不平,受到切屑的 冲击和摩擦时,将“凸峰” 很快磨去,时间很短
沿刀 具前 刀面 流出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3.1切屑的形成过程及切屑种类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3.3积屑瘤
1. 积屑瘤的形成
切削过程中,由于金属的挤压和强烈摩擦,使切屑 与前刀面之间产生很大的应力和很高的切削温度。当 应力和温度条件适当时,切屑底层与前刀面之间的摩 擦力很大,使得切屑底层流出速度变得缓慢,形成一 层很薄的“滞流层”,当滞流层与前刀面的摩擦阻力 超过切屑内部的结合力时,滞流层的金属与切屑分离 而粘附在切削刃附近形成积屑瘤.
料加工的难易程度。它主要取决于材料的 力学性能且与材料的热处理状态有关. 生产上常用的评价指标如下几种: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4.1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生产上常用的评价指标如下几种: (1)一定刀具耐用度下的切削速度 其含义是当耐用度
为T(min)时,切削某种材料所允许的最大切削速度。 越高,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越好。 (2)相对加工性 以切削正火状态 45钢的(通常取 T=60 min)作基准,而把其他各种材料的与其相比, 其比值称为相对加工性。
《金属工艺学》课件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Principle of Metal Cutting
and Cutting Tools
第11.4章 关于提高切削加工质量与切
削效率的问题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4.1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6.4.1 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切削加工性(cutting behavior)是指材
积屑瘤的顶端突出于切削刃之外, 使实际的切削深度不断变化
积屑瘤破裂后会划伤表面,加
影响工件表
快刀具磨损
面粗造度 会形成硬点和毛刺,使工件表面粗
造度值增大
《金属工艺学》课件
积屑瘤的控制
影响积屑瘤 的因素
工件材料 切削用量 刀具角度 切削液等
控制措施
增大前角可减小切削变形,降低切削 温度,减小积屑瘤的高度
《金属工艺学》课件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Principle of Metal Cutting
and Cutting Tools
第11章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金属工艺学》课件
主要内容
切削运动 切削要素 刀具材料 刀具几何参数
《金属工艺学》课件
什么叫做金属切削加工?
金属切削加工
在机床上,用金属切削刀具,通过刀具与工 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从工件上切除多余的金 属,从而获得在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 上都符合预定要求的加工工艺。
切削加工工艺系统
机床、夹具、刀具、工件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
车、铣、铇、钻、磨、镗、拉、插、铰、扩、 刮等。
《金属工艺学》课件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1 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
《金属工艺学》课件
2. 切削层尺寸平面要素
(1)切削层公称厚度 在切削层尺寸平面上垂直于切削 刃方向所测得的切削层尺寸。用符号“hD”表示.
(2)切削层公称宽度 指在切削层尺寸平面内,沿切削 刃方向所测得的切削层尺寸。用“bD”表示,单位mm。
(3)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在给定瞬间,切削层在切削 层尺寸平面内的实际横截面积。用“AD”表示。它等于切削 层公称厚度与切削层公称宽度的乘积;也等于切削深度与 进给量的乘积。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3.1切屑的形成过程及切屑种类
1. 切屑形成过程
随着切应力、切应变 逐渐增大,达到其屈
服强度时,产生塑性 变形而滑移
切削层
切
的金属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挤裂 切离
屑
切削层的金 属受到刀具 前刀面的推 挤后产生弹 性变形
刀具继续切入时,材 料内部的应力、应变 继续增大,当切应力 达到其断裂强度时, 金属材料被挤裂
切削运动 切削三要素
《金属工艺学》课件
一、切削运动
切削运动加工过程中工件与刀具间的相
对运动,从而切除多余金属,使工件获得所 需要求的形状和精度
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金属工艺学》课件
1、主运动
主运动:主运动是切下切屑所需要的最
基本的运动。它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 直线运动。它可由工件完成,也可由刀具完 成
《金属工艺学》课件
切削层
Fig 1-18
工件(刀具)每转一圈,刀具切 削刃从工件上切削下来转化为切 屑的金属层,称为切削层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2 金属切削刀具
刀具材料 刀具坐标系 切削要素的投影图 标注角度 工作角度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2.1刀具材料
1、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金属工艺学》课件
2.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金属工艺学》课件
有利方面
保护刀具 积屑瘤硬 度很高
可代替切削刃 进行切屑,减 少刀具的磨损
增加工 作前角
积屑瘤的存在, 可减小切削变
使刀具的实际工 形和切削力,
作前角增大
使切削轻快
《金属工艺学》课件
不利方面
影响工件尺 寸精度
时大时小,时有时无,使切削 力产生波动而引起振动
正常磨损阶段
刀具上的高低不平已被磨去, 磨损量增加缓慢且比较稳定
急剧磨损阶段
切削刃变钝,刀具与工件之间 的摩擦变大,切削力增大,切 削温度上升,磨损加剧,刀具 失去正常的切削能力
《金属工艺学》课件
刀具耐用度
刀具允许的磨损限度通常用后刀面的磨损高度V B表示。但这种磨损标准很难掌握,而引入刀具耐 用度的概念。指刀具刃磨后从开始切削直到磨损 量达到磨损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用T表示。
采用润滑性能优良的切削液可减少 甚至消除积屑瘤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3.4切削合力的构成与分解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3.4切削合力的构成与分解
《金属工艺学》课件
切削合力:
前刀面受到切屑的压力和摩擦力 后刀面受到工件表面的压力和摩擦力
主切削力:
切削合力在切削速度方向上的分 力,垂直于基面,其大小约占总 的切削合力的85%~90%
《金属工艺学》课件
3、切削运动图例
《金属工艺学》课件
二、切削要素
切削要素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 和背吃刀量(切削深度)。
《金属工艺学》课件
1. 车削中的工件表面
待加工表面即将被 过渡表面主切
切除金属层的表面待加工 削刃正对的表面
过渡
已加工
已加工表面切除
多余金属后形成的 表面
dw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m
ap
vf
VA VB VC
包括:焊接性能、磨削加工性能和热处理能力
《金属工艺学》课件
2、 刀具材料及用途
高速钢是一种加入较多的钨、钼、铬、钒等合金元素的高合金工具 钢。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强度、韧性、硬度和耐磨性;其制 造工艺简单,容易磨成锋利的切削刃,可锻造,这对于一些形状复 杂的工具,如钻头、成形刀具、拉刀、齿轮刀具等尤为重要,是制 造这些刀具的主要材料。 高性能高速钢:在普通高速钢材料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使其耐 热性、 耐磨性得以提高。耐用度较通用型高速钢高1.3~3倍。适合 于加工高温合金、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难加工材料。 典型牌号: 高碳高速钢(如9W18Cr4V) 高钒高速钢(W12Cr4V4Mo) 钴高速钢(如W2Mo9Cr4VCo8)铝高速钢(W6Mo5Cr4V2Al 高速钢材料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韧性,抗冲击能力强, 但耐热性和耐磨性比硬质合金差 用途:主要作为低速切削刀具材料(麻花钻、拉刀、铣刀、齿轮刀 具等)
《金属工艺学》课件
1. 切削速度V
•切削速度指切削刃上某
点相对于工件的瞬时速度
•注意
•计算切削速度时,以最大切削 速度为准
V dwn m / s
1000
《金属工艺学》课件
例题
(例题) 主轴转速2000min-1、车削直径Ø50, 求此时的切削速度?
答: π=3.14、D=50、n=2000代入公式 V=(π×D×n)÷1000=(3.14×50 ×2000)÷1000 =314(m/min) 切削速度为314m/min
《金属工艺学》课件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Principle of Metal Cutting
and Cutting Tools
第11.3章 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的物理
现象
《金属工艺学》课件
11.3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11.3.1金属的切削实质
金属在切削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物理现 象,如金属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 等物理现象。
① 刀具材料的硬度应高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 一般应在HRC60以上。
② 刀具材料应具有较强的耐磨性 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刀具的耐磨性就越好;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