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
梅毒诊断上报
• 二期梅毒:
• a、流行病学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 b、临床表现: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疹及脓疱疹,
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也可有瘙痒,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可出现梅毒性 骨关节损害、眼损害、神经系统及其他内脏损害。 • C:实验室(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阳性,(2)、梅毒螺旋体血清 学实验阳性。 • 报告疑似:a+b+C(1) a+b+C(2) • 确诊病例:与一期梅毒确诊标准同。 • 1、在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色检查或核酸扩 增实验。(硬下疳损害刮取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或核酸 扩增实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淋病史。 • (2)临床表现:男性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女性宫颈口或阴道
内有脓性分泌物,新生儿眼结膜有脓性分泌物。 • (3)实验室检测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或淋球菌培养阳性或淋球
菌核酸检测阳性。 • 符合(1)+(2)报告疑似, • 符合(1)+(2)+(3)报告确诊。
.
其他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 八、手足口: • 临床和确诊 • (1)、流行病史 • (2)、临床表现 • (3)、实验室检查:病毒分型比较多,有的患儿可同时有一种
.
其 • 三他、甲常肝(见疑传似或染实病验室诊确断诊,标)准
• 疑似病例 • 有症状,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 实验室诊断病例(确诊) •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并且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
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双份血清IgG诊断应在备注中注明) • 注意:只有疑似和实验室诊断,没有临床诊断!!! • ALT不高的不能诊断,无症状不能诊断 • 四、戊肝(疑似或实验室确诊), • 戊肝和甲肝相似,报疑似和实验室确诊,没有临床诊断,1、疑
也可以确诊,如果符合其他其中一条更好确诊。
.
丙肝
• 3、慢性确诊丙型肝炎:抗-HCV 及HCV RNA均阳性,且符合下列 任何一项:
• a)、HCV感染超过6个月,有流行病学史;
• b)、临床表现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 c)、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 d)、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 e)、流行病学史或感染时间不详,已排除急性丙型肝炎。
• f)、丙型肝炎肝硬化以慢性确诊病例报告。
• 总结一句话:抗-HCV 及HCV RNA均阳性有没有以下几条也可以
诊断为慢性确病例(病程在6个月以上),如果有其中的任一条
更能确诊。
.
丙肝
• 丙肝流行病学史: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 或器官移植;有血液透析史,不安全注射史或其他有创操作史,如手术、腔 镜、内镜、穿刺、导管、插管、口腔诊疗、针灸、美容、纹身、修脚等;既 往有偿供血史;有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史;职业暴露史;与他人共用牙刷、剃 须刀等日常生活接触史;有与HCV感染者无保护的性接触史;出生时其母亲 为HCV感染者。
.
梅毒诊断上报
• 三期梅毒。 • a、流行病学史: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上。 • b、临床表现:晚期良性梅毒:皮肤黏膜损害表现为头面部及四肢伸侧的
结节性梅毒疹,皮肤、口腔、舌咽树胶肿,也可发生骨梅毒及其他内脏梅毒, 眼梅毒,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等, • 上报标准:1、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与一期二期上报标准一样, • 一期二期三期区别在临床表现、病史上。 • 隐性梅毒:主要是无临床表现,上报标准单阳报疑似,双阳报确诊, • 胎传梅毒:母亲为梅毒患者,上报标准与以上几期一样。 • 总结以上几期梅毒:一般都是临床表现不明显,大多是实验室诊断,单阳报 疑似,双阳报确诊。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长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
.
梅毒诊断上报
• 梅毒:报告疑似或实验室确诊。不允许报临床。 • 一期梅毒: • a、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或性伴感染史, • b、临床表现:硬下疳:外生殖器部位,直径1-2cm圆形或椭圆形硬节节,
表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凸出皮面,无痛。附近腹股可有沟淋巴结肿大, 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溃疡增大流脓及疼痛等症。 • C、实验室检查:(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感染后6周实验阳性, (2)、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感染后4周实验阳性。备注:非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实验感染不足6周实验可为阴性,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感染不足4 周实验可为阴性。
.
梅毒诊断上报
• 一期梅毒疑似报告 • 符合a+b+c(1)可报告一期梅毒疑似病例 • 符合a+b+c(2)可报告一期梅毒疑似病例 • 一期梅毒确诊报告 • (1)、在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
色检查或核酸扩增实验。(硬下疳损害刮取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 可查见梅毒螺旋体,或核酸扩增实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 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 (2)、符合a +b+C:(1)+(2)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
乙肝
• 慢性疑似乙肝: • 1、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ALT>40U/L )(病程6个月以上),
• 慢性确诊乙肝: • (1)大三阳+慢肝体征+肝功能异常 • (2)慢性疑似基础上+血清 HBeAg阳性+慢肝体征 。 • (3)慢性疑似基础上+HBV DNA 阳性+慢问题:
.
乙肝
• 三、乙肝,报告疑似或确诊病例,没有临床报告,
• HBsAg(1) 、抗-HBs(2)、 HBeAg(3) 、抗-Hbe(4)、抗-HBc(5) • 大三阳:1、3、5 (HBsAg 、HBeAg 、抗-HBc) • 小三阳:1、4、5(HBsAg、抗-Hbe、抗-HBc) • 大三阳+慢肝体征(肝功能异常)—慢性乙肝确诊病例(复诊病例不报告), • 小三阳+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可诊断为:急性(或慢性)疑似乙肝 • 肝功能异常是指ALT>40U/L,在这个异常情况下如果有其他异常更能说明。
不典型的患者,可应用疱疹液做电镜快速检查,或细胞培养来分 离病毒; • (1)+(2)临床,大部分患者临床容易判断。 • 流行病史及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可进行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
其他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 二、细菌性痢疾:临床或实验室 • 1、腹泻≥3次/日; • 2、脓血便或黏液便、里急后重、腹痛、发热等症状中的三项; • 3、大便常规:白细胞或脓细胞≥15个/HP或++及以上和红细胞
≥10个/HP或+及以上; • 4、大便培养:志贺氏菌阳性; • 临床诊断病例:1+2+3; • 实验室诊断病例:1+4。
.
丙肝
• 2、急性确诊丙型肝炎:HCV RNA阳性且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 a)、6个月以内的流行病学史, • b)、临床表现呈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 c)、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 d)、其他辅助检查呈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肝功) • e)、 抗--HCV阴性,且排除免疫抑制状态。 • 符合HCV RNA阳性,能确定在6个月以内发病者,没有其他几条,
• 丙肝临床表现: • 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
和右季列部不适或疼痛。急性少数患者有肝脾肿大、低热或黄疸,部分慢性 患者有肝病面容、黄疸、肝掌、蜘蛛痣、黄疸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以及肝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 丙肝流行病史和临床表现在诊断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
其他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 五、流行性感冒: • 只有 临床和确诊,没有疑似,不符合标准的不要随便报流感,
(乡级医院有时候把普通感冒报告为流感,为了充数,以后要认 真起来) • (1)、流行病学史: •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有突然畏寒(突出)、发热、头痛、全 身酸痛(突出)、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 (3)、实验室检查:病毒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查,病毒分离, • 符合(1)+(2)报临床。 • 符合(1)+(2)+(3)报确诊,
.
其他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六、流行性腮腺炎 •上报标准:临床和确诊。 •(1)、流行病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测腮腺炎病毒抗体IgM 现和体征就能判断)、 •符合(1)+(2)报临床 •符合(1)+(2)+(3)报确诊。
IgG(没条件医院临床表
.
其他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 七、淋病: • 疑似和确诊 • (1)、病史: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或新生儿母亲有
• 1、血清HBsAg,无症状体征,肝功正常,-------携带
• 2、血清HBsAg,血清 HBeAg阳性,无症状体征,肝功正常,---携 带
• 3、DNA定量检测阳性 >20000U/ml以上病毒复制活跃,> 2000U/ml为病毒复制期 <50U/ml,为正常,DNA检测的意义: 1、了解乙肝在体内存在的数量,2、乙肝病毒是否复制,3、乙 肝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各个医院检测DNA定量的标准可能 有区别,比如:患者检测到DNA病毒定量在>50U/ml< 1000U/ml之间,肝功能正常,没有其他任何肝损害症状的情况 下,是确诊乙肝,但也可以是乙肝携带者,
.
乙肝
.
其他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 一、其他感染性腹泻:临床和确诊
• 1、腹泻≥3次/日,大便性状异常; • 2、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 3、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阳性(从大便中检出有关病原体或特异性
核酸,或者从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 临床诊断病例:1+2; • 实验室确诊病例:1+2+3。
.
梅毒报卡几项没有带红星,尽可能完善
.
丙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