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刮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刮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刮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刮痧疗法的适应证十分广泛,凡针灸、按摩疗法适用的疾病均可用本疗法治疗。

本疗法不仅适用于痧病的治疗,还适用于内科、骨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临床多种常见病和部分疑难病症的治疗,而且都有较好的疗效。

(二)禁忌证:
1. 患有出血倾向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的患者禁用。

2.新鲜骨折禁用,疤痕、恶性肿瘤的局部禁用。

(骨折愈合后、疤痕和肿瘤周围其他部位可刮。


3. 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

4.心、肾、肝严重疾病患者禁用。

5. 皮肤过敏者禁用,外伤、溃疡处禁用。

6.酒醉、过饱、过饥、大渴、大汗、大出血、过劳等情况下禁用。

(三)刮痧后的反应及注意事项:
1.刮痧后的反应。

刮痧治疗后,由于病情不同,刮拭部位可出现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痧。

痧的颜色有鲜红色、暗红色、紫色及青黑色。

痧的分布可散在,可密集,可呈斑块状,湿邪重的患者多出现水疱样痧。

有的皮肤深层表现为隐约可见的大小不一的青紫色包块或结节,可伴有局部发热感。

刮痧治疗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逐渐融合成片,深部色块样痧慢慢消失,并逐渐由深部向体表扩散。

12 小时左右,色块样痧表面皮
肤逐渐呈青紫色或青黑色。

24~48小时,出痧皮肤表面时有触痛感、微微发热感。

如果刮拭手法过重或刮拭时间过长,体质虚弱的患者在刮痧后会出现短时间疲劳感,或者全身低热,一般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刮痧5~7天,痧点一般可消退。

消退时间与病情轻重、出痧部位、痧的颜色和深浅有关。

一般来说,胸背部的痧、上肢部的痧、颜色浅的痧及皮肤表面的痧消退较快,而腹部的痧、下肢的痧、颜色深的痧及皮下深部的痧消退较慢。

另外,阴经部的痧较阳经部的痧消退慢,慢者一般延至2周左右。

2.刮痧的注意事项。

(1)刮痧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避免患者感受风寒。

(2)刮痧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3)注意清洁消毒。

施术者双手、患者刮痧部位均应清洁干净或常规消毒,刮痧用具必须常规消毒。

(4)刮痧手法不可忽重忽轻,亦不可强力刮拭,片面追求出痧,以免损伤皮肉筋骨。

(5)刮痧后宜用干净毛巾或软纸擦干被刮处,患者宜饮温开水或淡糖盐水一杯,并休息10分钟,这样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及机体早日康复。

(6)一般刮拭后 3 小时之内不宜洗澡。

(7)若病情需要,可配合使用其他疗法,如针灸、推拿、药物等,以增强疗效。

(8)刮痧过程中,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目眩、心慌心悸、恶心呕吐、四肢发冷、神昏仆倒等症状,此为晕刮,必须立即停止刮痧。

此时,应该让患者平卧,饮温开水或热茶,休息片刻多能好转。

晕刮严重者,可刮拭或针刺、点掐其百会、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等穴位,必要时应送入医院进行急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