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萃取
BX F SY BX
12
四、应用场合-之一
沸点接近或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的物系分离: 沸点接近或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的物系分离:
1
环己烷(A)与苯(B)常压沸点为80.73OC、 80.1OC,α→1,加入糠醛后,α可达到2分离: 恒沸物分离:
上层:苯0.761,乙醇0.189,水0.05
44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Auxiliary Auxiliary curve curve
方法一: 联结线E1R1、E2R2、E3R3、 E4R4,分别从E1、E2、E3、E4点作AB 平行线,与由R1、R2、R3、R4点分 别作的BS平行线相交,连结各交点 得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即 为临界混溶点P。
S MS F FM
S↑M向S移动
37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
-B、S完全不互溶
38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
-B、S部分互溶
A
根据A、B在S中溶解度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况:
A A
B A-B完全互溶 A-S完全互溶 B-S部分互溶
S B A-B完全互溶 A-S部分互溶 B-S部分互溶
S
B A-B完全互溶 A-S部分互溶 B-S部分互溶
-总结
纯物质— 三角形顶点 A、B、S
A
二元混合物—三角形的边AB、BS、SA 三元混合物—三角形内部的点M 如何确定点的坐标?
M
B
S
32
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1.物料衡算 1.物料衡算 material material balance balance
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U和V(均含有A、B和S)混 合后形成混合溶液M,则U、V和M的质量及组成关 系为:
43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临界混溶点
A
临界混溶点 Plait : 临界混溶点 Plaitpoint point :
对B、S两相混合物,当加入A的量使 混合液恰好变为均相的点称为混溶点。 两个共轭相组成相同时的混溶点称为 临界混溶点,以P表示。
B
P E1 E
S
R1 R
M1 d
注 P点将溶解度曲线分为萃取相区域与萃余相区域。一般临界混溶点并不 是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
15
四、应用场合-之四
浓度低且为难挥发组分的分离: 浓度低且为难挥发组分的分离: 以乙酸乙酯为萃取剂从 稀醋酸水溶液中回收醋 酸(90%左右)。
16
五、萃取剂S的选择
选择性好: 选择性好:
17
五、萃取剂S的选择
E 、 R 易分相: E 、 R 易分相:
为使萃取相 E 与萃余相 R 能较快的分层,要求萃取剂 S 与稀释剂B有较大的密度差。
原料液F (A+B) 萃取剂 (S)
混合槽
5
二、简单的萃取过程
-沉降分离
E yA R xA
萃取相 萃余相
萃取相,以E表示(A+SE+B少) 萃余相,以R表示 (B+A少+SR)
沉降分离
6
二、简单的萃取过程
-脱除溶剂
萃取液E’ 萃取相 SE S 萃余相 SR 萃余液R’
脱除溶剂
E和R脱溶剂后分别得萃取液 (E’) 和萃余液 (R’) 萃取液(Solvent-free extract,A+B少) , 萃余液(Solvent-free raffinate,B+A少)。
B
R1 R
M1 d
E1 E
S
42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共轭相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A 0.8 0.6 0.4 0.2 0.2
单相区
0.4 0.6
两相区
0.8 0.2 S
E R M
0.8 0.6 0.4
B
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分 为两个区域:曲线以内为 两相区,曲线以外的为单相 区。 共轭相 (Conjugate phase) :互成平衡的液相。 其组成分别由R和E点表 示。
S
39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作法P1
溶解度曲线(以 B 、 S 部分互溶): 溶解度曲线(以 B 、 S 部分互溶):
A
在纯组分B中加S使其溶 解(d1),S加到一定数量 后,到达R点时,溶液由透明 变混浊,即S在B中达到饱 和,出现两相,R点称为分层 点(混溶点), 继续加S,则 到达E点又重新透明, E点亦 称为分层点(混溶点) 。
S B
M
S
25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
顶点
纯组分 A 、 B 、 S )的表达 纯组分 ( ( A 、 B 、 S )的表达
A
点A:xA=100% 点B:xB=100% 点S:xS=100%
B S
26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
三边
二元混合物( A+B,A+S,B+S )的表达 二元混合物( A+B,A+S,B+S )的表达
10
三、萃取过程特点-完全不互溶概念
完全不互溶特点: 完全不互溶特点:
(B和S)
⑴ 仅有组分A富集到E相,E相由A+S组成,脱SE后得到A ⑵ 组分B全部富集到R相,R相由A+B组成,分离A后得到B ⑶ 同单组分吸收过程一样,E、R相都是二元混合物
11
三、萃取过程特点-完全不互溶物平
浓度表示与吸收接近: 浓度表示与吸收接近:
21
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 二、物料衡算与杆杠定律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 四、分配系数kA与选择性系数 五、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
22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问题的提出
y A yB 1
x A xB 1 y A yB 1
y A y B ys 1
A
F
如何确定 M 如何确定 M 点坐标? 点坐标?
过M作S对边AB的平行线
S
M
B
xS =AF=0.3
30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
内部
三元混合物中 B 含量如何表达: 三元混合物中 B 含量如何表达:
A
如何确定M 如何确定M 点坐标? 点坐标?
M
xB =1- xA - xS =0.3
S
B
31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
物料衡算: 总:U+V=M A: UyA+VxA=MzA S: UyS+VxS=MzS
33
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2.杠杆定律的内容 2.杠杆定律的内容 (1) M、U、V三点共线。 (2)溶液U与溶液V的质量之比 等于线段MV与线段MU之比。即
U MV 或 U MU V MV V MU
3
二、简单的萃取过程-工艺流程
原料液F (A+B) 萃取剂 (S) 萃取液E’
萃取相 萃余相
E R
-SE
S
-SR 萃余液R’
混合槽
沉降分离
脱除溶剂
4
二、简单的萃取过程
-混合
原料液F由溶质A+稀释剂B组成; 溶质(Solute ),以A表示; 稀释剂(Diluter/Diluting agent )以B表示 萃取剂(Extractant ),以S表示;
A
P R4 R3 R2 R1
E4
E3 E2 E1
S
B
已知共轭相中任一相的组成,可利用辅助线得出另一相的组成。
45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Auxiliary Auxiliary curve curve
A
方法二: 分别从E1、E2、E3、E4点引 AB平行线,与分别从R1、 R2、R3、R4点引出的AS平 行线相交,连结各交点得辅 助曲线。 辅助曲线延长线与溶解度曲 B 线的交点即为临界混溶点P。
⑴ E相 气相, R相 液相 ⑵ 萃取剂S全部进入E相,稀释剂B全部进入R相
m XF A mB F mA YA Y m S E m XA X A mB R
B : BF BR B S : S SE A : FA E A R A BF X F S E Y BR X
U MU V MV
35
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4.杠杆定律的总结 4.杠杆定律的总结 a)U、V 、M 三点共线,M 点为U与V点的和点,U(V) 点为M点与V(U)点的差点。 b)分量与合量的质量与直线 上相应线段的长度成比例。
36
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5.杠杆定律的应用 5.杠杆定律的应用 U,V或M点的确定 原料中加入S
x A xS 1
x A xB xS 1
在精馏与吸收中 xA已知,xB=1-xA; yA已知,yB=1-yA
23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问题的提出
三元物系平衡关系 三元物系平衡关系 如何表示? 如何表示?
24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解决方法
利用三角形……
A A A
M
B S B
M
7
二、简单的萃取过程-总结
工业萃取过程由三个基本过程组成,即 (1)混合 使S和F(A+B)充分混合,实现溶质A由F向S传递。 (2)沉降分离 进行萃取相E和萃余相R的分离。 (3)脱除溶剂 E和R脱溶剂得E’(A+B少)和R’ ( B+A少) ,S
循环使用。
8
三、萃取过程特点
-与蒸馏、吸收比较
乙醇-水二元 混合物相图
苯
下层:苯0.017,乙醇0.316,水0.667
乙醇-水恒沸组成:乙醇 0.894 (mol%),水/乙醇≈0.12,加入 苯,形成三元恒沸物,乙醇: 0.23;水:0.226,水/乙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