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课件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
情听曲子的应该是那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 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 活的人。
理解诗歌
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
资料助读
2.关于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 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 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 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 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 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秦淮河
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
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 市境内,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 历史上,
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 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 一历史文化名河”。
【七绝·秦淮河】 锦瑟微澜棹影开,花灯明灭夜徘徊。 一池春水胭脂色,流到前朝梦里来。 【夜游秦淮河】 古韵凌波十里欢,风摇画舫雨含烟。 夜游惊艳思八艳,情洒秦淮不夜天。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艺 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
作业设计
比较阅 读朱自清、 俞平伯散 文《桨声 灯影里的 秦淮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 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 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
理解诗歌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用意 何在?说说你的理解。
借古讽今。含蓄地讽刺了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晚 唐统治者,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忧 虑。
第四句“犹”字意味深长,请赏析。
“犹”字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 亡国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 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辛辣的嘲讽,表现 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 的愤慨。
课堂小结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两句写秦 淮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 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 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 深切忧虑的情怀。
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生范读。 3.听读。 4.师生合作读,在吟诵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理解诗歌
1.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请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月光和烟雾笼罩着冰冷的河水和河边 的沙地,诗人乘着小船停泊在秦淮河 上一处酒家附近。
【七绝·秦淮河】 箫琴一曲意如何?浅浅轻舟漾水波。 多少繁华言笑里,而今于此怅然多。
【过秦淮河】 日落金陵晖未消,柳牵淮水岸边摇。 楼台依旧秦时曲,明月无知照哪朝。
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 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 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 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整体把握
赏析第一句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
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赏析两个笼字的妙处
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 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 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 上有何作用。
理解诗歌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