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1、中国经济增长属于转型式增长,这种增长模式是否能够长期有效是存在疑 问的 2、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配置扭曲为副作用的。
3、粗放式增中国的经济增长 模式属于低技术模式带动的长模 式。
4、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 (1)挤占了民间资本,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2)投资重复、盲目,出现产能过剩,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3)滋生腐败,投资效率低 (4)经济增长依赖于政府投资拉动,内生增长机制缺失,不利于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5)国家集中的社会资源比重较高,易造成社会分配不公,抑制居民消费
技术:在工业革命以前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 (Francis Bacon(1561-1626)认为使欧洲从黑暗的中世纪转变为现代世纪的 发明是纸张、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但是他不知道这些都是中国发明的) • 中国曾经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在11世纪时就产铁150,000吨,是整个欧 洲产出的5到6倍。
二是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 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 多福社,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启示:
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加 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 领、基本经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等 等。
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 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 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92年“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重要意义 :
一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 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11463 57947 20
600 615 0.98
8265 7154 1.16资料来源:麦迪逊(2003) 。
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
•
– –
在前现代社会中,中国曾经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
按Angus Maddison 在公元0年,中国的汉朝和欧洲的罗马帝国帝处于 同一发展水平 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Angus Maddison. 1995. Monitoring the World Economy 1820-1992)
18%
“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计划规 定为14.7%)。
“一五”计划其重大意义
主要有三个方面: 1、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有 了这个初步基础,我们就可以在以后的几十年间逐步构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大厦,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2、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农业和手工业搞合作化,把几 亿农民和手工业者引向了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业搞加工订货,私营 商业搞经销代销,最后全行业搞公私合营,实行定息,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 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家也敲锣打鼓欢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所没有的。这些崭新的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的社 会主义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3、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人们常说,中国是计划经济国家; 实际上,认真制定计划,严格按计划办事,主要在“一五”时期。“一五” 计划工作的经验,为以后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虽然实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人们常说的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协调 发展,合理布局,等等,这些计划经济的用语,都是“一五”时期总结出来 的,迄今仍常用常新。这些经验看来今后仍然将要沿用,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
1900 1950 人口(百万) 400 547 1564 2521 26 22
2001 1275 6149 21
2015 1387 7154 19
83 371 22
GDP(10 亿,1990 年国际元) 229 218 240 4570 696 1973 5326 37148 33 11 5 12 人均 GDP(1990 年国际元) 600 545 439 3583 668 1262 2110 6041 0.90 0.43 0.21 0.59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基本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始终牢记和自觉遵 循
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拉 动,而政府主导的投资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引擎。但随着经济体 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重 大挑战。
•
在前现代社会,中国也有最发达的市场制度:土地私有,劳动力自由流动 ,高效运行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马可波罗(1254-1324)东方游记
“苏州太大了,周长将近40英里;它 的居民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
杭州“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好、最雄伟 的城市,…,见到这么多人在这个城市 中,任何人都会认为,基本不可能找到 这么多食物来养活他们”。
回顾六十二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立足自己的基本国情 和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这个模式包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工业 化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也 包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在这个世界上“北京共识”与“华盛 顿共识”并驾齐驱,毫不逊色。
15000
10000
5000
0 1 China 1000 1300 1400 1500 UK 1600 1700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2001
West Europe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700-2015 年 1700 1820 中国 世界 中国占世界比重 (%) 中国 世界 中国占世界比重 (%) 中国 世界 中国占世界比重 (%) 138 603 23 381 1042 37
李约瑟之谜
• 中国落后于西方只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事。 • 第8-12世纪时中国的技术变迁非常快速,到13世纪时,中国已经 达到了全面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门槛(threshold level).
– 中国用铁犁时,欧洲用木犁,当欧洲用钢犁时,中国还用铁犁
• 李约瑟之谜(Needham Puzzle):
回顾(从“一五”到“十五”)
第一个五年计划
【数字】
921
在施工的1万多个建设单位中,限额以上的有921个,它们在 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其中有许多是我国 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等等。
三年半 据一机部调查,“一五”时期的大中型项目,建成后平均3年 就能收回投资。同期日本是3年,美国是4年,苏联是5年。
– 为何在前现代社会中国在科学和技术上摇摇领先于其他文明? – 为什么中国现在不领先于世界其他部分?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954年
• 这个谜题的答案对于预测中国是否在未来会复兴非常重要。 • 理解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在现代所面临的羞辱和挫败感是理解中国历次政治 运动和政策变迁的关键所在。 • 一个真正揭示了这个谜题的理论必须同时解释为何中国过去那么先进,而在 现代却那么落后。
发展
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事业全面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客观上,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需要规避资本 主义的波动与无序,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 毕其功于一役式的投入,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 核心;
2、主观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经成为一个既定 事实,否认这个事实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祖 国分裂、社会动乱等等)
复兴之路
——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市场营销09级2班 29992880@
回顾
GDP per capita in West Europe, UK, and China (in 1990 international Geary-Khamis dollars)
25000
20000
Per Capita GDP
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著名经济学 家杰弗里•萨克斯教授预测,2030年中国经济总 量将超过美国,2049年世界三个经济大国的排 序是中国、印度、美国。所以,未来的中国经济 发展将更加精彩,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 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到2049年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清明上河图
亚当.斯密论中国
晚至1776年,亚当.斯密形容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之一,它的土壤最肥沃,最适合 耕作,工业最发达,人口也最多。
前现代社会中国与西方的对比
• “在黑暗时代的西方基本上一个农业社会,与当时的中 国相比是较为贫穷与不发达。” (Carlo M. Cipolla, 工 业革命之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1000-1700,纽约和 伦敦:诺顿出版公司,171页)。
文革期间的经济
从1966年开始,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构成了 巨大的冲击。以195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0计算,1966年中国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为183.4,而到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为280.5,其年均增 长速度为3.6%。如果按照197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39.8计算,国内生 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7%。由此可以看出,“大跃进”和“文化大革 命”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