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高速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CGZQSG-7标段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二十局集团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三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3)三、监控量测目的 (3)四、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4)五、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4)六、信息化基础建设及人员仪器配备 (4)七、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7)7.1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9)7.2 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内外观察 (10)7.3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 (11)7.4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 (12)7.5 必测项目量测频率 (12)八、监控量测的具体方法 (13)九、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及管理等级要求 (13)十、量测数据整理、分析及信息化应用 (15)十一、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6)十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8)一、工程概况我标段处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江安县和兴文县境内,自D2K176+315~DK217+684.586,线路全长41.37km,管段内包含隧道10座,共计18.447km,其中猫鲁寺出口有一段2102米的平导,概括如下:黄陵坡隧道:总长1560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长宁县黄陵坡,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黄陵坡隧道岩性主要是泥岩和砂岩,属于低瓦斯隧道;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围岩砂岩泥岩较软弱,岩层产状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掉块、坍塌、冒顶现象,最大埋深127m,地下水中等发育。

洞身多处浅埋,尤其DK181+700沟槽内,厚0-14米,该处设计标高至地表仅11米,为VI级围岩。

隧道洞身泥岩所占比例很大,且局部弱膨胀性,遇水易软化。

为VII 度地震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杨家咀隧道:总长310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长宁镇、老翁镇分界处杨家咀,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

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隧道最大埋深25米,基岩为软质岩且节理裂隙发育,施工中支护不及时可能引起洞内坍方、冒顶。

兴隆坪隧道:总长2803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老翁镇百香坡村至学堂湾,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兴隆坪隧道属于高瓦斯隧道。

,围岩砂岩泥岩较软弱,岩层产状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掉块、坍塌现象。

进口仰坡顺层。

洞身最大埋深60米,D2K185+340-D2K185+540为隧道浅埋段,埋深1-18米,D2K187+390-D2K187+440为隧道浅埋段,埋深8-20米,且沟槽内多为水田,岩层裂隙发育,隧道涌水量较大,VII度地震区。

总体来说,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差。

玛瑙山隧道:总长3010米。

位于宜宾市江安县底蓬镇柏杨坪村至大井镇黄桷湾,为低山—丘陵地貌,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属于低瓦斯隧道。

DK194+900—DK195+100,坡面上分布有大块砂岩,砂岩夹泥岩砖红色,块体大小以1-2米为主。

隧道最大埋深250米。

隧道岩层产状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掉块、坍塌、冒顶现象。

黄桷湾:总长550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江安县底蓬镇推推湾,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

隧道进出口岩层缓倾角,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较发育,隧道顶板稳定性差。

隧道大部分浅埋,最大埋深35米,最新埋深0米,岩层层理产状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掉块、坍塌、变形。

隧道洞身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马家沟隧道:总长390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江安县大井镇马家沟村,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

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沿线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隧道岩层层理产状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较发育,隧道顶板稳定性差,隧道大部分浅埋,最大埋深55m。

银盘坡隧道:总长1739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江安县大井镇银盘坡,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隧道岩层层理产状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隧道顶板稳定性差,可能发生掉块、坍塌、变形问题,出口右侧开挖顺层,为低瓦斯隧道。

DK201+880-DK202+000最小埋深约14米,DK202+490-DK202+540最小埋深约为16米。

中项山隧道:总长3632米。

隧道位于江安县仁和乡中项山,为低山,丘陵地貌,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属于低瓦斯隧道。

围岩泥质砂岩夹泥岩,岩层缓倾,岩质较软弱,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掉块、坍塌,冒顶现象。

洞身最大埋深约395米,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赶场坝隧道:总长148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五星乡赶场坝,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围岩泥质砂岩夹泥岩,岩层缓倾,岩质较软弱,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掉块、坍塌,冒顶现象。

洞身最大埋深22米,右侧开挖顺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猫鲁寺隧道:总长4295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兴文县莲花镇水栏村至麒麟坡,为低山、丘陵地貌。

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根据测气结果,结合隧道深埋和岩性综合分析,隧道里程D1K215+100—D1K216+900(对应平导里程D1K215+000-D1K216+910)段为高瓦斯,其余段综合判定为低瓦斯;隧道最大埋深192米;出口平导里程PD1K217+672—PD1K215+570,长2102米。

猫鲁寺隧道在D1K213+720—D1K213+758段下穿公路,加强地面沉降观测。

二、编制依据(1)《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5)《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6)《新建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7)《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8)各隧道相关设计文件。

三、监控量测目的通过隧道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有效指导隧道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杜绝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尤其要杜绝施作初期支护后因监控量测不到位而造成的“关门”事故。

杜绝因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周边影响,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四、 监控量测组织机构项目部组建由项目经理、总工、安全总监、生产副经理牵头,项目工程部长、安质部长、隧道工程师、测量队长和各分部经理、总工负责,监控测量小组具体实施数据的采集和上传,各隧道作业班组配合点位的埋设和保护。

监控量测小组人员由各分部组建,每个分部成立一个专业化强,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专职监控量测小组,每小组编制3-4人,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配备专用车辆进行人员接送。

人员不得随意更换以确保监控量测工作和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图1 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图五、 信息化基础建设及人员仪器配备1.与通信运营单位达成协议,在每个隧道作业面安装远端机,保证各隧道工点网络的畅通。

2.人员的配置项目经理现场监控量测组生产副经理安全总监精测队工程部 安质部 各分部 经理 总工 作业工班 负责人监控量测小组分部测量班 工程、安质部 现场监控量布点人员隧道工程师现场管理、安全、技术人员 总工程师表1 人员配置表小组人数负责范围人员第一量测小组 4 负责黄陵坡,杨家咀,兴隆坪隧道陈青松、王巍巍、邓泽忠、穆久庆第二量测小组 4 负责玛瑙山,黄桷湾,马家沟,银盘坡进口卫闯、江春旭、甘继蓬、冯楷第三量测小组 4 负责银盘坡出口,中项山高泽清、何杰、朱先沛、张恒第四量测小组 4 负责赶场坝,猫鲁寺,平导杨斌、李志成、赵世辉、郝燚飞本标段有隧道11座,其中包含2座高瓦斯隧道。

仪器的配备严格按照《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及相关设计文件进行配备。

使用的全站仪(标称精度不得低于2″,2mm+2ppm)状态良好,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定期对仪器进行自检。

表2 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1 全站仪2〞徕卡TS062 数据的采集2 防爆型全站仪1〞徕卡TS11,TS15 2 数据的采集3 防暴手机4 数据的上传4 防暴手电125 车辆 4 人员的接送4.项目经理部及各分部总工、施工技术部、安质环保部、各隧道工点配备专用电脑,安装围岩数据处理PC客户端;主要管理人员配备手机并安装手机客户端。

六、监控量测信息化施作流程图隧道工班现场布点 网络平台点位布设现场测量数据复核数据上传数据查阅数据分析异常处理处理结果跟踪点位破坏网络平台的点位布设根据监控量测日志表,由监控量测小组完成,与现场保持一致洞内埋点要求:采用直径22mm 的螺纹钢埋设到拱架连接板以上0.5-1m 及拱顶中心位置保证同面等高;深入围岩0.3-0.5m 外露5cm ,朝向洞口切斜面贴反射片。

间距围岩Ⅲ级30m Ⅳ级10m Ⅴ级5m ,误差<1榀拱架间距。

督促责任人:现场管理人员,测点保护人员:现场施工人员,标识牌填写:分部测量人员同标准补设浅埋地表观测点埋设与洞内同步每断面7-11个点。

洞内外围岩观察:现场安全员,观察地表、初支有无裂缝、脱落现象。

监控量测小组现场测量,测量仪器徕卡TS06,蓝牙连接平板电脑。

测量频率:位移速度:≥5mm ,2次/d; 1-5mm ,1次/d; 0.5-1mm ,1次/2d-3d; 0.2-0.5mm ,1次/3d;<0.2 mm ,1次/7d 。

初始读数开挖后12h 内完成,最迟不得大于24h 。

对量测小组的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复核。

由项目精测队(每月不少于1次)及工程队测量班(每月不少于2次)两级复核,测量时必须重新架设仪器。

发现数据错误归零重新上传正确数据。

数据上传首先保证隧道工点网络畅通,如有问题及时联系办公室。

现场复核数据无误及时上传网络服务器,时间间隔不得超过3小时。

破坏重设的点位上传数据时归零。

数据查阅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网络平台3种途径查询,项目经理、总工9点前掌握前一天平台上的预警信息及处理措施,18点前掌握当天的信息。

分部经理、总工对管段内的隧道围岩变化随时掌握。

查阅后各单位对各自管段内的数据变化结合地质进行分析。

测点位移速率≥5mm/d 时,技术员与现场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在现场进行原因分析和措施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