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一晨读晚练答案2.docx

必修一晨读晚练答案2.docx

晚练2
1. A【解析】B项,震耳欲聋;C项,巨擘;D项,下马威。

2. 示例: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

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诗屮的人物+有+诗句及其意境。

3. (1)寤寐求之寤寐思服(2)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3)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4. D【解析】报怨:应为“报复仇怨”。

《过秦论》中有“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 D【解析】“长者”在文屮应指“德髙望重” “有德行的人”。

A项,①表现其深得赏识;B
项,②表现其卓越才干;C项,①表现其对朝廷的赤诚,②表现其坚持正义。

D项正确。

6. B【解析】原文并未提到“心有不快”。

7. (1)±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I口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哗变。

(2)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掌管)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 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

(3)(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始终念念不忘, 张诰死后,赵概体恤照顾他的家人非常周到。

【参考译文】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

年少吋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

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

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煬他金银锦帛。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 高五丈,用来阻扌当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

属官郑陶、饶萸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

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

饶爽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I口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

”赵概没有搭理。

有从容州驻地逃冋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爽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一来)整个洪州府都为Z惊惧。

升任直集贤院。

(赵概)因举荐的涵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

欧阳修是后來(被右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

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任知制诰。

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

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
“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们罢免,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非国家之福。

”(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谏官郭申锡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
要治罪于他,赵概说:“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皇上因此没有对郭申锡治罪。

任职郸州、应天府, 代韩绛任御史中丞。

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

赵概被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

儿次借年老要求辞职。

熙宁初年,赵概任观文殿学士、知徐州。

自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从來没有(先例)。

(后來赵概)以太子少师这一身份(或: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 曾收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i百二十卷呈给皇上。

神宗赐诏说:“因年老辞官回家的官员,一般都是以不让自己的说辞、议论等传至朝廷为高。

唯卿有志爱君,即使退处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

我当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指拿起来方便),不时地用来审视阅览。

”元丰六年去世,年八十八。

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

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喑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人们把他比作刘宽、娄师徳。

(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始终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照顾他的家人非常周到。

欧阳修对待赵概一向冷淡,(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阐明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不能用天下人的法律为个人报复仇怨。

欧阳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开始叹服赵概是一个长考。

8. 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③想到在屈原馆屮另辟闻一多纪念室。

【解析】本题筛选信息,结合文中“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2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
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和“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等语句。

9. (1)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

⑵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②青年时代
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③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
动。

【解析】本体考查屈原的文化内涵。

文屮歌颂屈原的品格和伟大意义,乂紧紧观照着闻一多先生。

所以,称颂屈原精神的语句就是“合而为一”的证据。

10. 因为二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相似的。

11. ⑴特征:秀美,宁静。

⑵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解析】画线句子是对行吟阁畔环境的描写,此处写景的作用是为了衬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表现作者对这片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两位爱国诗人的敬仰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