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导向
绘制井身轨迹图
通过绘制井身轨迹图,可以对实钻井身轨迹和设计井身轨迹进行对比监控。
首先,选择合适的垂深和位移比例,根据设计数据绘制设计井身轨迹,然后根据实测的LWD(MWD)数据,绘制出实钻井身轨迹,根据轨迹的变化及时调整实钻井斜、方位,保证井身按设计轨迹运行。
绘制井身轨迹图,需要标注相应数据,确保轨迹图的完整性和直观性。
设计着陆点、A靶点、B靶点的井斜、方位、、位移、垂深、斜深、海拔深度。
(1)钻着陆点、A靶点、B靶点的井斜、方位、、位移、垂深、斜深、海拔深度。
(2)实钻轨迹线上,每隔20-30m要标注井斜、方位、、位移、垂深、斜深、海拔深度。
(3)将岩性剖面标注实钻轨迹线上把。
利用LWD曲线导向
LWD曲线在水平井导向中具有重要的位置,通过LWD曲线对井眼实时监控,及时了解井斜、方位、位移的变化,根据需要可以及时对数据进行修改,保证井眼按设计轨迹运行。
随钻伽马曲线和电阻曲线实时识别地层岩性,结合岩屑录井,建立高符合率的录井剖面。
在地层异常变化时可以及时准确的判断,避免出现失误。
G7平6井的LWD实时测井曲线,在井深1869m电阻降低、伽马升高,曲线显示已经钻出目的层,进入泥岩。
判断井身轨迹从目的层顶面出去、还是底面出去,直接决定下一步施工。
经过与邻井测井曲线图对比,电阻值都是上低下高,结合岩屑录井,目的层上部以细砂岩为主,下部以砂砾岩为主,与电性吻合,综合判断,该井从目的层底面钻窜。
地层对比
水平井地层对比与直井和一般的小斜度定向井不同,直井地层对比为线性对比,而水平井地层对比为空间立体对比。
在M点钻遇目的层上标志层,根据一般井的对比方法,应该在N点着陆钻遇油层,实际该井着陆点在D点。
在水平井对比中,必需要考虑地层倾角,否则将影响着陆。
进入油层的地质导向
由于油、气、水物理性质的不同,在油层中的分布也不相同,顶气、上油、下水。
水平井着陆后进入油层井身轨迹如何,直接决定水平井是否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水平段垂向位置“宁高勿低”,最好在油层顶下1m位置运行,这就要求计算进入油层的位置,然后根据地层倾角设计井身轨迹。
式中:AB-井身轨迹距油层顶面距离,米
OA-井身进入油层长度,米
α-油层顶面与垂线的夹角,度
β-井斜角,度
γ-地层倾角,度
由:sin(α-β)=AB/OA
得:AB=OA*sin(α-β)
结论
水平井地质设计及其构造有一定的误差,不能做为施工井的依据,只能做方向性的参考,其设计及其构造应在随钻录井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从而才能真正的达到地质目的,我们卡准着陆点的依据来源于现场地质录井的岩屑剖面及气测全烃、组分及LWD曲线。
只有卡准目的层以上的标志层深度与邻井对比,对设计和施工轨迹进行有效的修改,才能够较好的完成水平钻井及地质录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