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EWD+气测录井地质导向技术在文133

FEWD+气测录井地质导向技术在文133

FEWD+气测录井地质导向技术在文133
【摘要】中原油田结合老油区已有的地质资料,采用fewd随钻测量技术,配合气测录井的甲烷c1监测数据,达到了有效地利用地质导向施工水平井的目的,提高了水平井眼的油层穿透率。

文章介绍了文133-平1井fewd+c1地质导向钻井施工的要点,为今后油田水平井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fewd 气测录井地质导向轨迹控制
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实现原油增产,配合老区剩余油气资源的挖掘,最终达到提高开发效益的目的,薄油层水平井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但要实现水平段靶区的有效控制,卡准目的层垂深,克服地质条件下靶区以及造斜率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困难,需要将fewd 地质导向技术与气测录井技术相结合,特别对入靶井斜角的确定,入靶剖面的优化等具有现场指导意义,并成功应用于水平井的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 fewd+气测录井地质导向技术1.1 fewd随钻地层评价系统fewd(formation evaluation while
drilling)随钻地层评价系统可以在钻进过程中,实时录取地质参数,绘制出各种类型的测井曲线,作为地质分析的依据,指导现场施工人员施工,从而实现随钻地质导向钻井的目的。

fewd测量过程中通过gamma参数判断岩性主要是砂岩或泥岩,通过电阻率参数判断地层内流体的导电性能,主要变化如表1所示。

f e w d地质导向技术与传统mwd+gamma地质导向技术具有以下
优点:
(1)在薄油层水平井钻井过程中能够实时对比地层,确定标志层垂深,及时调整井身剖面,取消对比电测和部分完井电测的内容,缩短钻完井周期,节省钻井成本。

(2)在水平控制段,能够有效的判断该目的层的含油气性。

使轨迹在油层最佳位置穿行,提高油层的钻穿透率。

(3)可以通过井下振动传感器反馈的信息,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防止井下复杂或钻具事故的发生。

但在实际钻井作业中,由于电阻率滞后井底12m左右,gamma滞后井底10m左右,依靠随钻测井资料还不能准确了解井底的岩性及含油气性。

1.2 气测录井技术
气测录井是直接取钻井液中气态烃类含量的一种方法,利用气测资料可及时发现油气显示。

在水平井钻进过程中,一旦甲烷c1等轻烃组分出现升高,则可判断进入油气层。

使用快速色谱仪测量甲烷值可以看作一条准连续曲线,用于卡准油气层。

气测甲烷c1也存在一个滞后问题,但其时间相对较短,垂深3000m 的井,c1滞后5m左右,弥补了电阻率和gamma滞后的不足。

1.3 fewd+气测录井地质导向技术
c1+fewd地质导向技术现场应用时,主要使用两张曲线图,一张是进层前的c1+gamma+电阻率曲线校直图,用于地层对比确定标志
层和目的层垂深,及时调整入靶剖面,确定入靶井斜角;另一张是进层后的c1+gamma+电阻率曲线斜深图,用以判断钻头在油层中的位置。

在综合分析随钻测井、录井和钻井信息确定地质靶点的准确位置后,针对靶点垂深的不确定性和工具造斜率的不确定性,进行地质靶点不确定条件下的水平井中靶优化设计,以保证在探知油顶准确位置后更有利于中靶。

2 文133-平1井的应用
2.1 文133-平1井设计概况
文133-平1井采用三开井身结构(表2),井身剖面类型为直—增—稳—增—平,井身剖面设计见表3。

2.2 技术难点
(1)目的层厚度薄,中间含多套泥岩夹层,油层有效厚度约2m 左右,加之产状不稳定,要求轨迹控制精度高。

(2)地层复杂,盐膏层发育,钻井施工难度大。

(3)由于地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目的层纵、横向变化大,施工中需根据实钻情况不断调整轨迹,导向钻井难度大。

2.3 井眼轨迹控制与地质导向技术的应用
2.3.1 定向增斜段的控制
(1)mwd钻具组合(2855~3210m):φ215.9mmpdc钻头+φ172mm ×1.5°单弯螺杆+φ127mm无磁承压钻杆×1根+φ175mmmwd悬挂短节×1根+φ127mm加重钻杆×30根+φ127mm钻杆。

(2)f e w d钻具组合(3210~3589m):φ215.9mmpdc钻头+φ172mm×1.5°单弯螺杆+411×411双公接头+φ171mm电阻率短节×1根+φ175mm无磁悬挂短节×1根φ127mm加重钻杆×3根+φ127mm 钻杆×30根+φ127mm加重钻杆×37根+φ127mm钻杆。

(3)钻井参数:排量:28l/s;泵压:17~19mpa;钻压40~60kn;转速:0~50r/ min。

(4)轨迹控制:从井深2855m开始下入650mwd随钻测量仪器开始对井眼轨迹进行监控,螺杆选用5lz172mm×1.5°单弯单扶螺杆,扶正器尺寸φ212mm,配合whmge461-5型pdc钻头进行定向增斜施工,定向6m造斜率约17~18°/100m,满足设计要求造斜率。

根据甲方要求,定向钻进至3210m,井斜47°,方位188.73°下入fewd 地质导向仪器监控井眼轨迹以及地层情况,定向钻进至3275m,垂深3216.7m,出现明显标志层,标志层i和标志层ii,见图1所示。

通过与邻井校直图的对比,确定a靶垂深上提2m左右,位移不变,地层倾角不变。

随即根据实际地层对比情况调整入靶剖面,如表4所示。

定向钻进过程中,当按调整设计钻进至井深3434m,垂深
3268.87m,发现钻时变快,pdc复合钻进5~8min/m,同比相同钻进参数情况下每米钻时快了5~10min,初步判断可能进层,但由于gamma和电阻率测点离井底有10m~12m的距离,不能及时反映井底的地层情况,继续钻进至3448m,气测值c1从0.03%上升至2.13%,gamma值由138api下降至80api,电阻率由4.31ohmm上升至
40.22ohmm,确定在井深3436m,垂深3269.29m钻遇目的层。

确定进层后立即增井斜至86°,稳斜钻进期间通过随钻测井曲线判断,钻遇三套油气层两套泥岩夹层,如图2所示。

(1)钻具组合(3589~3934m):φ215.9mmpdc钻头+φ172mm×0.75°单弯单扶(φ210mm)螺杆+φ212mm螺旋扶正器+φ171.5mm 无磁钻铤×1根+φ171.5mmmwd悬挂短节×1根+φ127mm加重钻杆×3根+φ127mm钻杆×(93~127根)+φ127mm加重钻杆×37根+φ127mm钻杆。

(2)钻井参数:排量:28l/s;泵压:20~22mpa;钻压40~80kn;转速:0~50r/ min。

(3)轨迹控制:水平段采用0.75°单弯双扶螺杆结合mwd+gamma 随钻测量仪器进行轨迹监控。

根据气测c1和随钻gamma曲线,控制井眼轨迹在目的层中穿行。

实钻过程中,根据地质人员的要求,控制井斜在86°~87°之间钻进,稳斜钻进至3934m,因井下阻卡情况严重,经过通井、处理泥浆等措施,都无法改善井下情况,甲方决定提前完钻。

2.4 应用效果
从实钻效果来看,c 1一直保持在1.02~3.55%之间,gamma在60~80api之间,根据砂样、气测c1以及gamma值等综合判断,水平段穿层效果较好。

该井水平段长502m,钻遇率达82.87%,经过套管射孔压裂后,获高产油气流,日产原油22.8t,日产天然气6000余立方米。

3 结论与认识
(1)为了卡准标志层和目的层垂深,应在井斜达到40°左右下入fewd随钻测量仪器,进行地层对比。

(2)为保证下部着陆段的精细控制及井下安全的需要,在上部斜井段施工时需严格控制狗腿度,避免在着陆段出现位移过小或造斜率过高等情况,为着陆段造成额外的施工压力。

(3)采用fewd地质导向仪器,能够准确判断标志层,预判目的层垂深,为下部施工留有足够的控制余地。

(4)水平段的钻进过程中,采用弯度较小的双扶螺杆,以旋转钻进为主,定向钻进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井眼轨迹光滑,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平段摩阻。

参考文献
[1] 林广辉.地质导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00,12(5):37-41
[2] 赵金海. 胜利油田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j].石油钻
采工艺,2006,28(4):1-4
[3] 赵金海,闫振来,冯光通,等.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埕71-
平4井中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5,27(1):9-13
[4] 杨锦舟,肖红兵,张海花.随钻自然伽马刻度装置及传递研究[j].石油仪器,2004(5):24-26
[5] 江国法. 地质导向[j].测井技术信息,2000,13(1):14-23
[6] 黄根炉,赵金海,赵金洲,等. 基于地质导向的水平井中靶
优化设计[j].石油钻采工艺,2004,26(6):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