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中国与日本寺庙园林禅宗的建筑美学

比较中国与日本寺庙园林禅宗的建筑美学


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建筑史的课程转眼便已经结束了,这真的是一门很轻松很愉悦的 课程,但也是很让我们感兴趣的一门课程。 从结构到建造,我们接触到了很多很多的专有名词,一边感叹着 那些有趣的建筑,一边惊讶于古人的智慧。 从皇家故都到青秀园林,各朝各代的万千变化一一呈现在我们面 前,但仿佛建筑的主旋律从不曾改变。我们了解到了各色的琉璃瓦, 各样的棱角,各种繁华而精致的装饰。千万次的感慨,到底是耗费怎 样的精力,才在能在看似生活不太便利的古时候,做出时值今日都难 以比肩的壮阔场景。 从南到北,从皇室到百姓,甚至在无数国外的建筑上,看到了昔 日他们从中国建筑上学习的影子,我们开拓眼界,见到了各式各样的 建筑,动人心魄的风情。 每当看到这些都觉得无比自豪,这些无价之宝是任何一个国家都 无法比拟的,这些辉煌的文明,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日本·清水寺
清水寺为公元798年(延历17年)由延镇上人所建造,为平 安时代之代表建筑物
日本·清水寺
从清水坂前往清水寺道路两侧,除了有京都传统木造 住宅林立外,沿途还有古老的神社和寺庙,无不充满 宁谧与静穆气氛。古时候来到清水寺参拜的武士,通 常先把马匹栓在仁王门前面清水坂上的马厩里,因此 这个马厩就成为室町时代遗留至今的建禅,意译为静虑,表示宁静安详地沉思,禅宗 即是从印度佛教的静虑修行发展而来。隋唐时期, 在强大寺院经济的影响下,禅宗兴起并成为中国 佛教最具代表性宗派。 在其后的发展中,以南禅慧能禅师为代表,确立 了禅宗在中国佛教的正统地位。
禅宗文化思想的本质就是禅宗的心性学说,即是 通过自然达到人内在的超越。 禅宗认为,“自然”就是众生本性,即佛性,人 的现实生活是本性的外在体现,认识本性然后成 佛即完成了“超越”。 禅宗反对离开现实生活寻求超越,要求从青山绿 水中感悟禅意,从人的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中体 验禅意,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
中、日寺庙园林 名家名作赏析
中国·海岛金山寺
金山寺修建于古汾水与鬲津古河两水交汇处的一座孤岛之 上,故得名海岛金山寺。
中国·海岛金山寺
据载,寺内建筑宏伟,气势磅礴,僧宇梵楼,鳞次栉比,其面 积在百亩之上,曾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有关唐僧出生 送往金山寺及去天竺取经的传说流传至今。
中国·灵隐寺
禅意创造在中、日园林中的差异表现
在内容上,中国园林体现在复杂的俗家活动和真山真水, 而日本园林则体现为简洁的佛家活动和枯山水。
禅意创造中、日园林中差异的原因
中日园林对禅意的表达和把握存在差异,其外因是地理 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内因是思想文化的区别。
外因:环境和气候 中国的地理环境表现为大陆气候, 而日本的地理环境表现为海岛气候, 这样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寺庙园林建 筑和植物的不同。 内因:思想文化 中国园林的造园者多为文人墨客 或达官显贵,他们选择在园中修 生养性,享受自然。他们会为一 首诗,一句词而去塑造园景、传 达意境,因此中国园林具有强烈 的人文主义色彩。 日本园林中的造园大师多为禅僧, 他们追求“净、空、无”的禅意 状态,用简洁、凝缩的语言表达 摆脱世间一切纠葛,达到虚空、 幻灭的境界。
丛林寺庙
唐宋之后,儒、释、道三教进一步结合,禅 宗吸收各派理论,对寺庙园林的影响使其在 园林化上达到鼎盛期。这一时期,寺庙园林 多依山而建、借助优美、寂静的自然环境, 达到净化心灵、超越现实、体悟佛性的境界。
日本园林中禅宗的渊源
公元六世纪,中国佛教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到南宋时期,即日本镰 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日本佛教随之产生巨变,禅宗从此成为日本佛 教诸宗中,最重要的一个宗派。
佛禅结合的产物——寺庙园林
禅宗通过营造佛家的心理环境,创造出独特的 造园手法,成为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背景” 之一。 禅宗的兴起与发展深刻影响了寺庙园林的形成 和成熟,禅宗是中国佛教的精神核心,寺庙园林就 是修行人参禅悟道的现实环境。
佛禅结合的产物——寺庙园林
市井寺庙
魏晋南北朝至两宋期间,禅宗思想 出现自由发展的势态,寺庙受世俗 审美的影响,追求人世间的景致, 因此市井寺庙一直跟私家园林有相 近的面貌。
· 禅境中的色彩
禅与日本古典园林
日本古典园林的造园主题离不开自然山水,注重再现大自然之美,表达 途径是“写意”。特别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由真山水向枯山水转化,在室 町时代又转向茶庭“神游”的园林形式,其审美情趣与中国古典园林中 真山真水的文人情趣大不相同,体现了空幽寂静的“禅”之意境。
禅与日本古典园林
中、日园林中的禅宗
禅与中国寺庙园林
禅宗在寺庙园林中的体现为空间意境的营造,意境是由景物引发在人们 心中产生的境象。心景交融,是寺庙园林的一大特色。寺庙园林中空灵 的禅宗意境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外在形式——“形”、“色”、“声”、 “味”等物象来创造并且实现。
禅与中国寺庙园林
· 凝固的空间表达禅宗的意境
· 枯山水 枯山水发展于日本的室町时代, 是日本园林的精华,佛教禅宗 和茶道的发展促进了它的成熟。 枯山水的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 以砂代水、以石拟岛、富于哲 理、包罗宇宙的形态。 · 茶庭 日本人为了进行茶道礼仪而创造 了这种园林形式。 在茶庭的园林中,以裸露的步石 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 松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距式的 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舍的 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 肃穆清静。
寺庙园林的禅意创造
——比较中国与日本寺庙园林禅宗的美学
姓名: 班级:
目录
·禅宗的历史发展 ·禅宗起源及禅宗精神
·佛禅结合的产物——寺庙园林 ·日本园林中禅宗的渊源
·中、日园林中的禅宗 ·禅与中国寺庙园林
·禅与日本寺庙园林 ·禅意创造在中、日园林中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日园林名家名作赏析 ·禅宗园林美学的启示
禅意创造在中、日园林中的 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禅意创造在中、日园林中的差异表现
审美主体上,中国园林以文人为审美 主体,而日本园林以武人和僧人为审 美主体; 中国人对园林艺术的欣赏偏向乐观的 入世态度,而日本人对园林艺术的欣 赏偏向悲观的出世态度。
禅意创造在中、日园林中的差异表现
美学应用上,中国园林偏向用更加纯 粹、艺术的表现方式,而日本园林偏 向用宗教的表达情趣; 中国园林的审美核心是天人合一,而 日本园林的审美核心是人佛合一。
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 市西湖西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 之一。
中国·灵隐寺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 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 刹之一。 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灵隐寺布局 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 大雄宝殿、药师殿三大殿。
·现代园林中禅宗美学的应用
·光与影的宁静 ·禅宗“色彩” ·自然的机理
在禅宗思想中,光是人性的显现。在现代园林的禅意营造中,光常起着出 人意料的效果。
禅宗崇尚自然,在禅宗影响下,园林景观的塑造通常表现元素本来的色彩。
传统、自然材质的应用,是塑造禅意空间不可忽视的。设计中多采用砖瓦、 山石、竹木、藤麻等材质,并顺应材料的本性加工制作,这样天然的质感 和肌理更加利于空间的禅意表达。
谢谢观赏
日本·天龙寺庭园
天龙寺位于京都市右京区嵯峨天龙寺芒马场町,是南北朝时代 著名的禅师(被尊为国师),造园家梦窗悚石所创的池泉园。
日本·天龙寺庭园
禅宗园林美学的启示
禅宗园林美学的启示
·日本园林禅宗美学对中国寺庙园林艺术的补足
禅宗美学对日本古典园林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在其佛教禅宗写意 庭园中体现明显。 中国寺庙园林空间的处理大多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古木对植、香 炉并置,围绕佛殿烘托佛界的肃穆庄严,是渲染宗教气氛的载体,而 非参禅冥想的对象,园林中缺乏一处“净土”供僧人或香客参禅悟道, 而日本禅宗写意庭园中就很好地营造出这样的“净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