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大学物理复习题1

(新)大学物理复习题1

《大学物理复习题》(第八、九、十、十一、十二章)第八章 振 动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轻质弹簧竖直悬挂。

当一物体系于弹簧的下端时,弹簧伸长了l 而平衡。

则此系统作简谐振动时振动的固有角频率为( )A .l g =ωB .l g =ωC .g l =ωD .gl =ω 2、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表达式为x=0.02cos(4)2t π+π(SI),则其周期和t=0.5s 时的相位分别为( )A .2s 2πB .2s π25C .0.5s 2πD .0.5s π25 3、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初始时具有动能0.6J ,势能0.2J 。

1.5个周期后,弹簧振子振动的总能量E=( )A .0.2JB .0.4JC .0.6JD .0.8J4、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为x=Acos (ωt+ϕ),相应的x 一t曲线如图所示,则其初相ϕ为( )A.2π-B.0C.2πD.π5、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x=0.06cos(3πt-2π)(SI)。

质点在t=2s 时的相位为( ) A .61π B .31π C .21π D .65π 6、简谐振动的位移曲线x —t ,速度曲线V 一t ,加速度曲线a-t 在图中依次表示为( )A .曲线I 、II 、IIIB .曲线II 、I 、IIIC .曲线III 、II 、ID .曲线I 、III 、II7、两个同方向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分别为x 1=2×10-2cos ⎪⎭⎫ ⎝⎛π+3t 10(SI) x 2=2×10-2cos ⎪⎭⎫ ⎝⎛π-3t 10(SI) 则合振动的运动学方程为( )A .x=4×10-2cos ⎪⎭⎫ ⎝⎛+π3210t (SI) B .x=4×10-2cos10t(SI) C .x=2×10-2cos ⎪⎭⎫ ⎝⎛+π3210t (SI) D .x=2×10-2cos10t(SI) 8、当质点以频率ν作简谐运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A ./2νB .vC .2νD .4ν9、一个轻质弹簧竖直悬挂。

当一物体系于弹簧的下端时,弹簧伸长了l 而平衡。

则此系统作简谐振动时振动的周期为( )A .T=l g π21B .T=l g π2C .T=gl π21 D .T=g l π2 10、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表达式为x=0.02cos(32ππ-t )(SI)则该简谐振动的周期和初相分别为( )A .2s 、3πB .2s 、-3πC .4s 、3πD .4s 、-3π 二.填空题1、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 x 1=0.08cos(5t-2π)(SI),x 2=0.06cos (5t+2π)(SI),质点合振动的振幅为A=_________________m 。

2、质点作简谐振动的周期为T ,则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相位增加2π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

3、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初始时具有振动能量0.8J 。

当质点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质点的势能为_____________J 。

4、设质点作简谐振动的周期为T,t=0时刻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此后动能和势能相等的最小时刻是___________。

5、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是T ,则质点从平衡点运动到振幅一半的位置处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___。

6、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的振幅为A ,劲度系数为k ,当动能等于61kA 2时,势能等于___________。

7、一质点作简谐振动(用余弦函数表达),若将振动速度处于正最大值的某时刻取作t=0,则振动初相ϕ为___________。

8、质量为0.10kg 的物体,以振幅1.0×10-2m 作简谐运动,其最大加速度为4.0m ·s -2。

那么振动的周期_____________,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振幅一半时,动能与总能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

9、作简谐运动的物体,由平衡位置向x 轴正方向运动,问:由平衡位置到最大位移处,所需的最短时间为周期的___________,由平衡位置到/2x A =处,所需的最短时间为周期的___________.10、质量10m g =的小球与轻弹簧组成一振动系统,按0.5cos(8)3x t ππ=+(式中x 的单位为cm ,t 的单位为s )的规律作自由振动,则振动的能量E =_________。

三、计算题1、某振动质点的t x -曲线如图所示,试求:(1)运动方程;(2)点P 对应的相位;(3)到达点P 相应位置所需时间。

2、若简谐运动方程为0.10cos(20)4x t ππ=+,式中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

求:(1)周期;(2)2t 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另外教科书上:8-6 、 8- 15、 8-18第 九 章 波 动一、单项选择题1.波长为λ的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向传播,已知原点处质元的振动方程为y=Acos(0ϕω+t ),则波的表达式为( ) A.y=Acos(0 ϕλπω++x t ) B. y=Acos(0 ϕλπω+-x t ) C. y=Acos(02 ϕλπω++x t ) D. y=Acos(02 ϕλπω+-x t ) 2.振幅为A 的平面简谐波在媒质中传播,当媒质质元势能最大时,其位移为( ) A.0 B.2A C.A 22 D.A3.如图,两列波长为 的相干波在P 点相遇.波在S 1点振动的初相是1ϕ,S l 到P 点的距离是r 1;波在S 2点的初相是2ϕ,S 2到P 点的距离是r 2,以k 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 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A.r 2-r 1=k λB.πϕϕk 212=-C.πλπϕϕk r r 2)(22112=-+- D.πλπϕϕk r r 2)(21212=-+- 4.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x 轴上有相距小于一个波长的A 、B 两点,B 点的振动比A 点延迟1/24s ,相位比A 点落后π/6,则此波的频率为( )A. 2HzB. 4HzC. 6HzD. 8Hz5.平面简谐波沿x 轴传播,波长λ=2.5m 。

A 、B 为波线上相距为x ∆=1.0m 的两个点,则A 、B 两点的相位差Δϕ =( )A .51πB .52πC .54π D .π 6.两列相干波的强度均为I 0,当两列波到达P 点相遇时,它们的相位差为3π ,则P 点合成波的强度I=( )A .0B .I 0C .2I 0D .4I 07.一驻波在某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在图中a 、b 、c 三处质元振动的相位关系为( )A .a 与b 相位相同,b 与c 相位相同B .a 与b 相位相同,b 与c 相位相反C .a 与b 相位相反,b 与c 相位相同D .a 与b 相位相反,b 与c 相位相反8.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在波线上有两质点,分别位于x l 和x 2,且x 2>x l ,x 2-x 1<λ(λ为波长); x 1处质点和x 2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分别由曲线I 和曲线II 表示,则x 2处质点比x 1处质点振动相位落后( )A .4π B. 2π C .π43 D .π23 9、波的能量随平面简谐波,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简谐波传播到的各介质质元均作简谐振动,故其能量守恒B .各介质质元在平衡位置处的动能和势能都最大,总能量也最大。

C .各介质质元在平衡位置处的动能最大,势能最小D .各介质质元在最大位移处的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10、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在介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处的过程中( )A .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B .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C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增大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二、填空题1. 一平面简谐波以波速v=25m/s 传播,已知平衡位置在原点处的质点按y=0.05cos t(SI)的规律振动。

若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其波动方程为y= (SI);若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其波动方程为y= (SI)。

2. 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振幅为A ,频率为ν,在密度为ρ的介质中传播,则波阵面的相位为π时的能量密度 。

3. 一简谐波的表达式为)2cos(3.0x t y ππ-=,在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运动的最大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波动方程cm x t y )01.05.2cos(5-=,则波长等于_______。

5. 一平面简谐波的频率为50 Hz ,传播的速度为200m/s ,波线上两点的相位相差为2π/3,则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6. 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长、波的周期、波速不改变的物理量是_________。

7. 波源的振动方程为t y cos 6=cm ,它所形成的波以2m/s 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传播。

则沿x 轴正方向上距波源6m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 cm 。

8. 强度为I 的平面简谐波通过垂直于波速方向、面积为S 的平面,则通过该平面的平均能流是__________。

9. 一平面简谐波在截面在面积为3.00×10-2m 2的空气管中传播,若在10s 内通过截面的能量为2.70×10-2J ,则波的平均能流密度为__ ____。

10. 驻波既没有振动相位或者状态的传播,也没有振动能量的传播。

因此严格来说,驻波不是波,它只是一种特殊形式的__ ___振动现象。

三、计算题教科书中的课后题:9.1 , 9.2 , 9.3 , 9.4 ,9.101、波源作简谐振动,周期为0.02s ,若该振动以100m/s 的速度沿直线传播,设t=0时,波源处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求:(1)距波源15.0m 和5.0m 两处质点的运动方程和初相;(2)距波源分别为16.0m 和17.0m 的两质点间的相位差。

第十章 光 学一、单项选择题1.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在其中一个缝后覆盖一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云母片,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两束相干光到屏中心的光程差δ为( )A. 2 e (n-1)B. e (n-1)C. 2 e (2n-1)D. e (2n-1)2. 用两块平面玻璃板构成一个空气劈尖.用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在劈尖内充满水,则干涉条纹将( )A.不变B.变稀疏C.变密集D.消失3. 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块平板玻璃,如图所示,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B i ,则在界面2的反射光( )A.是自然光B.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C.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D.是部分偏振光 4. 一束混合光由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和光强为I 的线偏振光组成,现将该混合光垂直通过一偏振片,并以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一周,测得透射光强的最大值为最小值的5倍,则入射光中线偏振光与自然光的强度之比I /I 0为( )A .1B .2C .3D .55.下列几个光学实验均可以测量光的波长,其中测量最精确的是( )A .单缝衍射实验B .双缝干涉实验C .光栅衍射实验D .牛顿环实验B i 1 26.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作单缝衍射实验,若观察屏上的P 点对应于a sin ϕ=2λ,式中a 为缝宽,ϕ 为P 点对应的衍射角,则P 点应为( )A .第二级明纹中心位置B .第四级明纹中心位置C .第二级暗纹中心位置D .第四级暗纹中心位置7. 如图,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 点相遇.波在S 1点振动的初相是ϕ1,S l 到P 点的距离是r 1;波在S 2点的初相是ϕ2,S 2到P 点的距离是r 2,以k 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 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A.λk r r =-12B.πϕϕk 212=-C.πλπϕϕk r r 2)(22112=-+- D.πλπϕϕk r r 2)(21212=-+-8. 波长λ=600nm (1nm=l×10-9 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若光栅常数d=2000nm ,则观察屏上能出现的主极大的最高级次为( )A.3级B.4级C.5级D.6级9. 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 )A.紫光B. 绿光C.黄光D.红光10.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空气劈尖上,观测等厚干涉条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