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道路建设中使用非常广泛。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材料都得到了实际应用,各种规范、标准比较齐全,但从实际施工来看,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文中笔者分析了水泥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对质量控制的措施的意见。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2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水泥路面施工过程中,影响道路质量的因素很多,有设计方面因素、有建材的品质因素、有施工的因素,而施工质量又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技术素质,以及操作机械、施工工艺等有关,质量的控制和检查是保证质量最重要的一环。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问题及原因
1、施工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开裂、断板、错台
混凝土路面的开裂、断板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性能。
由于路面雨水渗入基层,导致唧泥,并淘空基层,造成错台、断板。
路面出现断板,主要原因:蒸发量过高或日温差过大。
在日温差大的时候,由于切缝不及时,以至于混凝土路面的抵抗拉裂强度小于温度应力,出现了断板的情况。
基层裂缝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也会造成基层裂缝反射断板;水泥安定性不好又或者水化热过高及水泥的混用使用,也会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的断板情况出现。
风速
大的时候会使蒸发量升高,如果养护不及时,混凝土路面干缩会加快,进而导致路面收缩裂缝。
2、通车后的断板、错台
通车2年内出现断板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路基沉降不够稳固而导致的断板;二是路面的拉应力过大而引发的断板,主要是因为基层表面的粗糙度过大,面板收缩时,基层对路面的局部磨擦力过大;通车2-5年内的断板,主要原因是位于基层的稳定性不好,冲刷耐性不好,横向排水不畅,唧泥和淘空基层而导致断板的出现。
板与板之间出现错台是因为缩缝未插入传力杆,大型超重车的多次碾压和颠簸,会使板端出现小幅度的沉降,而引发错台。
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差、噪音高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较差,平整度相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较低,但衰减较慢。
其主要原因:第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起点低,时间短,使用机械代施工程度低,施工水平相对较低。
第二,施工单位配置人员力量弱,技术人员对路面摊铺的了解认知不全,总是一成不变的按照以前成功的施工方式操作,不会调整因施工环境改变而动态调整摊铺的各个环节,这也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原因之一。
第三,混凝土路面的后期因设计单位欠缺对路面平整度的考虑,导致路面的施工厚度或设计厚度不足,以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较差。
三、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如何进一步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减少或杜绝常见病
害的发生,提高行车的舒适性,是每位工程技术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对此,笔者提出一些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使用
(1)水:洁净、无杂质,饮用水可直接使用。
(2)外加剂:为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选用外加剂的时候可选择流化剂、减水剂加以辅助,藉此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
(3)砂:对于砂的选择应选用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规定级配的中粗砂,当无法取得粗、中砂时,可采用泥土杂质物含量小于3%的细砂,经配合比试验可行。
(4)碎石:应选用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且级配符合规范要求的质地坚硬、洁净、耐久的碎石,其模型应接近正方体,不宜含有较多针状颗粒和片状颗粒。
(5)水泥:确保没产品合格证、化验单、不合格的水泥无法进场,水泥进场后,切忌混合堆放,应整齐堆放,分堆将不同标号的水泥分别堆放并标识。
2、接缝的质量控制
接缝的质量是影响路面平整度和传荷能力的主要因素,对路面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特有的薄弱环节。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填缝料
填缝材料的使用应保证以下几点:耐老化、高温不流淌、低温不脆裂、不溶于水且不渗水、能充分适应混凝土板收缩、回弹性好、
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
(2)胀缝
胀缝应保证其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垂直,缝隙宽度一样,缝中不得连浆;在其上部浇灌填缝材料,下部设置胀缝板。
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可设在缝的一边或交错布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其误差不得大于5mm。
(3)缩缝
缩缝主要有压缝、切缝两种形式。
切缝法的施工主要是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掌握最佳开割时间及时进行切割。
压缝法施工,当混凝土拌合物做面后及时用振动压缝刀压缝,达到规定深度时,及时压缝刀,并用专用抹子修整缝缘。
(4)纵缝
纵缝有企口缝、平缝两种形式。
企口缝,首先应选择土板凹榫的一边进行浇筑,在缝壁上涂刷沥青,邻板浇筑时应选择靠缝壁的部位进行浇筑。
平缝分设拉杆与不设拉杆两种做法,对已浇混凝土板的缝壁应涂刷沥青,并确保没有涂在拉杆上,浇筑邻板时,缝的上部应压成规定深度的缝槽。
3、振捣方式的质量控制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对于一些塑性混凝土可人工捣实,其余应采用振动器振实。
混凝土混合料的振捣器具,应由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和振动梁配套作业;混凝土路面板厚度小于0.22m时,可直接采用一次摊铺,用平板振捣器振实;控制平板振捣器在同一
位置停留的时间为10~15s,可以有效使表面振出浆水,混合料不沉落;在面板的边角部、进水口、窨井附近会有振捣不到的地方处,可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实;当混凝土板厚较大时,可先插入振捣后平板振捣,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蜂窝现象;当摊铺或振捣混合料时,不要碰撞模板和传力杆,以避免其移动变位;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确定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4、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
对于平整度相对较高的路面,不但可以减少对面板的冲击力,而且能提高其通过能力,提高经济效益,避免错台,卿泥、断裂现象的发生间接延缓使用寿命。
对于平整度的控制应做好表面和收水抹面拉毛;严格控制水灰的配合比,保证摊铺均匀;掌握混凝土拌制的最佳时间进而确保混合料中浆体的均匀分布;振动棒的走向及布料厚度要明确控制,不允许把振动棒作为布料工程使用,振捣必须到位,防止漏振、过振;掌握真空脱水时间,避免造成中部和表层已达到塑性强度,边部和下层却仍是弹软状态,造成剩余水灰比分布不匀情况。
5、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
在路面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监理人员作为动态控制的执行体,通过对施工全程的有效监控,可以掌握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动态信息,并能够及时发现不合格的质量问题,从而避免了质量不合格工序的产生,对整个工程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
四、做好工程验收的尾声
工程竣工验收是提交技术资料、提交工程实体的重要环节,其对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负责。
在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时,应保证严格按设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规范等要求,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实行控制,全面登记工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并及时分析、查找原因,进而提出改善措施,确保混凝土后续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避免了质量不合格工序及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公路最终的成品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质量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与控制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并对各工艺过程、技术环节严格把关,抓好各个施工环节,任一环节的都不能疏忽和马虎,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提高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采用规范要求的检查验收标准指标时,必须了解、把握其产生的原因,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 叶玉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注意的问题》,《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4期
[2] 郑伟:《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青海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3] 陆传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检验》,《科技资讯》,2008年26期
[4] 刘海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