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股市市值大预测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徐凌峰
前言
本文并非要准确的预测证券市场股票市值的变动,因为一个能够被精确预测
结果的市场,往往说明它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有效信息传播不充分。本文更关注
的是股票市值和相关指标趋势的变动关系、推动市场规模扩大的应对措施以及市
场规模扩大后的利弊影响分析。由于非流通股的存在,目前的总市值反映的市场
规模实际上存在相当大的股权结构泡沫,股票价格的人为操纵或盲目投机也造成
目前的流通市值有相当大的投机泡沫。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体现的形式就是在扩大
股票总市值的同时,逐步提高流通市值在总市值中的比重,尽量减少各种泡沫带
来的负面影响。
国外证券市场股票市值和GDP比率的变化轨迹和借鉴
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1999年,美国股票市值15万亿美元,GDP是9万亿美元
,股票市值是GDP的1.66倍;马来西亚股票市值是1310亿美元,GDP是780亿美元
,股票市值是GDP的1.67倍;而香港99年的股票市值是GDP的3倍。(见表一、表二
)
表一:1810-1997年各国股票市值和GDP的比例
1810 1850 1875 1895 1913 1929 1939 1950 1965 1973 1978 1981 1986 1991 1997
加拿大- - - - - - - 59 46 36 41 36 46 45
法国 0 12 38 - 65 23 - 25 111 63 39 7 20 31
德国 - 6 17 26 37 29 17 13 31 27 24 9 29 25
意大利- 11 7 11 6 3 2 19 57 28 10 6 23 13
日本 - - 4 32 41 75 118 24 46 29 39 37 93 93 70
英国 13 72 74 156 121 154 182 110 83 65 76 35 78 99 170
美国 7 23 54 71 95 193 105 58 124 83 57 44 62 74 194
印度 - 1 2 3 5 9 14 12 14 15 12 4 5 16
墨西哥- - - - - 25 47 44 30 25 53 4 5 40
资料来源:《各国股票市场比较研究》
表二:世界几个证券市场1997年市场总市值占GDP的比重
东京 纽约 伦敦 那斯达克 香港 巴西 新加坡 泰国 中国
上市公司数量 1866 3371 2991 6208 658 536 303 431 764
总市值/GDP 69.99% 121.53% 170.51% 23.69% 241.1% 24.8% 110.4% 15.3% 22.9%
资料来源:《世界发展指标》1999年
从表一可以看出,除了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外,其余国家的股票
市值和GDP的比例很少超过90%。另外,各国股票市值和GDP的比率存在着明显的
上下波动现象。美国股票市值和GDP比率的波动性表现的最为明显。股票市值和
GDP比率的长期波动性说明了该比率并不会随经济发展而稳定或自动地上升。但
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80年代以来,新兴股市(如新加坡、香港)股票市值和
GDP比率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19世纪初期时的发展速度。因此,我国
股市完全没有必要再去重复发达国家股市发展初期所走过的道路,我国股市的股
票市值和GDP的比率完全可以取得跳跃式的增长。但增长的轨迹也将呈现上下波
动的现象。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国民经济的资产证券化率越高,证券市场的
市价总值占GDP的比重也就越高,如表二中,1997年伦敦交易所总市值占GDP的比
重为170.51%,纽约和那斯达克市场的总市值之和占GDP的比重为145.22%。几
个不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的如巴西、泰国的比重都较低。因此,一个国家证券市
场总市值占GDP比重的高低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中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年轻的市场,和周边市场相比,和中国国民经济建设
对证券市场的要求相比,我们的证券市场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和规模。由于
我国的金融市场离完全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和国际
惯例的完善的监管体系的建立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股票市值达到多大的
规模合适,也不能照搬国外现在的股票市值和GDP的比例关系,我们认为,为了
避免市场过大有可能带来的风险超过国家所能承受的能力,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
,我国股票市值和GDP的比值都不应超过100%。
中国股票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的回顾
股票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票发行或上市规模
和GDP的关系,即当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看好时,对企业的盈利预期也随之增高,
更多的好企业发行、上市就能够为投资者所接受。二是股票市价总值和GDP的关
系,股票市价总值在上升,不仅说明股价水平在上升,而且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
上升或企业的盈利预期增大,吸引增量资金入市推动股价上升。
据统计出,除了1992、1993、1994三个年度,股票市值和GDP比率的变化没
有规律外,1995年至1999年,随着股市的规范化程度提高,股票总市值和GDP的
比率及流通市值和GDP的比率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1992年至1999年流通市值和
总市值的比例则缓慢上升。2001年以后,随着国有股流通的逐步实施,流通市值
和总市值的比例将呈加速上升的态势。
截止到2000年7月27日,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已达43141亿元,流通市值
13819亿元,其中总市值已超过香港股市总市值,占GDP的46.5%左右,但流通市值
仅占GDP的14.8%左右。
对未来5年我国股票市值和国民经济关系的预测
(一)对未来五年我国GDP值的预测
对于21世纪中国经济的增长,国内学者(李京文,1998)对前50年的情况进
行了预测,估计2001-2010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2011-2030年
,GDP将以年均6%左右中速增长;2031-2050年,GDP年均增长仍可望保持在4.5
左右的水平。
(二)未来五年股票市值和GDP比例关系的预测(见表三)
表三中预测的几个前提条件:
1.目前国有股、法人股市值占总市值的70%左右,今后每年将占总市值10%
左右的国有股、法人股流通上市,2005年国有股、法人股的市值将只占总市值的
20%左右。
2.今后上市的新股在股权结构上要逐步减少非流通股的比重。二板市场的壮
大,也将扩大非流通股的比重。流通市值的增幅将大大高于总市值的增幅。目标
是2005年,整个市场的流通股市值占到80%左右。
3.在宏观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整个股市保持一个稳健攀升的态势,总市
值每年保持25%左右的增幅,流通市值则保持50%左右的增幅。到2005年,上证
综指如果能够达到接近5500点的水平,总市值将达11.86万亿元,流通市值将达
到9.49万亿元,总市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90%左右,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将达
到72%。
4.根据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股票市场市值占GDP的比率并非一直
上升,应该有一个波动的轨迹,因此,假使2001-2005年该比率保持上升趋势,
那么,2005年后的几年,该比率有一个下降趋势也应是正常的。
(三)未来五年股本规模扩张速度的预测
从表四可以发现,从1996年以来,股市平均股价一直在8-10元之间波动,
相应的上证综指的年底收盘值在900点至1400点之间。随着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
提升,股指上升,未来五年,股市平均股价的波动区间将提升到10-15元。(见
表五)
实现上述预测目标的政策建议
(一)、未来股市资金需求面分析
1.股票发行上市、配股、增发所需资金
目前每年股市的筹资额约为1000亿元左右,今后新股增发、配股规模会逐步
扩大,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以及上市范围的扩大(如将来有可能允许外资企业在
境内上市),今后年融资规模将会达到1500亿元以上,而且随着流通市值的增加
,融资规模也会不断扩大。
2.国有股变现所需资金
99年末,深沪股市国有股约占1170.76亿股。占总股本的37%,法人股
945.71万股,占总股本的30%,如果变现国有股的70%,则需变现819亿股。如
果分十年时间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法人股的目标是全流通),加上
每年新上市的公司增加的国有股、法人股部分,每年需要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
估计为200亿股,如果按每股流通价格4元计算,每年需要资金800亿元左右。另
外,法人股流通变现的资金大部分仍然可以留在股市里,法人股流通对市场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