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栏目简介新闻联播是指一种电视或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即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播出的新闻节目。
如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河北电视台《河北新闻联播》、山西电视台《山西新闻联播》、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新闻联播》、吉林电视台《吉林新闻联播》、黑龙江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浙江电视台《浙江新闻联播》、安徽电视台《安徽新闻联播》、江西电视台《江西新闻联播》、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湖北电视台《湖北新闻联播》、湖南电视台《湖南新闻联播》、重庆电视台《重庆新闻联播》、贵州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西藏电视台《西藏新闻联播》、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青海电视台《青海新闻联播》、新疆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联播》等等。
当中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影响力最为广泛。
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时长为30分钟,但是如果当天发生的事件与中国关系重大,或是在中国发生突发事件时,则会加长时间。
加长的时间会根据事件的大小和性质做出调整。
过去,央视技术水平不够,不能24小时播出。
只能从每晚6:55开始,国歌和节目预告之后,倒计时5秒推出《新闻联播》。
也就是说《新闻联播》是打头炮的重点节目。
播报日期,也表明它是每天第一个跟观众见面的栏目。
当然,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概念了。
自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节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但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
其大致内容按播出顺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外交、访问、会议以及视察活动,中共中央或中央政府开的某项会议,思想教育类短片,简讯(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等。
在中国大陆,境外媒体、甚至地方电视台的采访皆有一定限制(例如灾难事故、军事演习等),而央视在此一般没有限制(与新华社同一级别),故《新闻联播》亦变相成为某些重要新闻片段公开发布的唯一途径。
各大新闻媒体在无可选择下只能引用其片段和文字等。
有些地方台甚至只引用央视的片段播放国际新闻。
另外,此新闻节目在形式上与主播风格、片头音乐上皆甚少变化,主播之一的罗京曾介绍说,主持人剪头发得台长批准。
当中变化较显著的只有片头动画由中国书法字随着台徽的两次演变成电脑制作的动画片头。
全国地方电视台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曾经中断,发生在2005年1月7日,中断原因是直播南亚海啸筹款节目《爱心无国界演艺界大汇演》。
其他国家例如日本各大电视联播网(如日本放送协会在晨午晚间的全国联播新闻),美国各大电视联播网都有类似新闻联播的栏目。
◆播出时间节目于1978年1月1日启播,现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新闻)、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卫星频道或第一卫星频道、部分上星城市电视台卫星频道、各城市电视台主要频道、各地方、县级电视台频道于19:00并机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新闻)21:00、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01:00重播。
(北京时间)[编辑本段]◆《新闻联播》栏目定位百姓们说:“这里有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衣食住行。
”干部们说:“这里有百姓的苦乐冷暖,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新闻联播》与中南海有最迅捷的通道,是国家级电视新闻发布机构。
CCTV-4的徐俐同志指出,《新闻联播》对于一则消息的论述,代表着中央对它的表态和“定调”。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并跃升为世界上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
《新闻联播》拥有遍布世界的优秀记者,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是国内外大事的真实记录者;通过国际广播转播、央视国际频道重播、网络视频、台港澳媒体收录,备受全球瞩目。
《新闻联播》是专题综述和系列通讯领域的开路者。
新闻中心梁晓涛主任说:“不仅关注新闻事件,还更重视新闻价值。
原来教科书上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可能不太全面。
(比如美国…水门事件‟发布的时候,就不是新近的。
)还有就是,我们说新闻是一连串的事件,而不是单纯的点。
”《新闻联播》注重规范、客观,坚决不走“说新闻”的娱乐路线,也不说“我们来看下一条消息”之类的“废话”。
◆《新闻联播》发展历史1976年党的生日那天,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向微波干线沿线的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
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
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快则一周,慢则半月才能跟观众见面。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
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她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新闻联播》创办当年的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历史的巧合,使《新闻联播》肩负起记录时代变迁的重任。
因此她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忠实的记录者。
《新闻联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无所不包,它以客观、生动、丰富的纪实手段记录了中华大地30年来每一天发生的变化。
因此她是一部最真实的历史教科书。
从党的总书记,到普通党员;从耄耋老人,到少年儿童;从白领阶层,到蓝领职工……都是她的忠实观众。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同一时空下,情系祖国的振兴,关注民族的未来。
因此她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1979年9月1日起,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新华社每天专门为它编发5分钟国际简讯;加播英美合资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外景片;并从香港收录新闻,航寄北京。
1980年劳动节起,《国际新闻》保留栏目名称并入《新闻联播》。
后来,《新闻联播》改进编排,不再把口播国际新闻与国际新闻外景片分开,《国际新闻》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巩固了《新闻联播》的龙头地位。
此间,地方台新闻由航送改为微波干线传送,《新闻联播》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
1981年春天举行的青岛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这使她在短时期内拥有了最庞大的记者队伍,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
全新的管理理念、杰出的人才队伍、务实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新闻联播》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视新闻事业不断进步。
因此她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领军者。
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开始,中央把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前至《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
从此,不论国际新闻还是国内新闻,不论中央政令还是地方民生,《新闻联播》都是最权威的发布机构。
1982年9月1日开始,重大时政消息由《新闻联播》首发,确立了她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的地位。
1984年起,《新闻联播》派遣驻外记者,收录台湾中华电视台《华视新闻》;并和亚广联A、B、C区的国家、地区交换新闻,加强了有关第三世界的报道。
1987年起,《新闻联播》收录美国CNN等国际新闻。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
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点),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成为她的宗旨与特征。
世界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新闻联播》播报的内容也往往成为境外主要媒体的国际报道。
因此她是中国了解世界与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时效性进入争分夺秒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新闻联播》,《新闻联播》走向世界。
2005年以来,《新闻联播》越发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越发关注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关注普通党员的奉献,关注普通单位的经验。
弘扬了真善美,起到“感动中国”的公益效应,遏制了不良现象蔓延。
2006年新闻频道改版后,各节目都有自身的侧重点,而《新闻联播》则是全部新闻的精选与总结。
其间,播音员的新老更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新闻联播》栏目音乐在中国名流谱上,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
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一九八八年三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孟卫东是中国铁路文工团的作曲家,是一位被乐坛认定为已经形成独特风格却又不会为追求“新潮”而改变自己风格的成熟的作曲家。
他的军旅文艺生涯给了他一副健壮的体魄,他说拉弹唱样样在行。
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两次专门作曲修炼又给了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广的艺术视野。
当人们热衷于“火爆”的时候,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和责任心从事着先后将曹禺的《雷雨》和巴金的《家》等文学名著改编成大型歌剧的艰苦工作。
即便是为亚运会创作的《同一首歌》,它的轰动效应也完全建立在“孟卫东式”的优美悠久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独特基础之上。
正是由于这种风格的独特追求欲使得他在完成那首《新闻联播》开始曲的创作任务时能够得心应手、匠心独运\。
后来他在回顾这次足以载入中国电视音乐史册的创作过程时,是这么坦言当时心中的创作心态的:“首先应当庄重、大度,以保持…国家级‟形象。
另外,旋律要优美,格调要清新,色彩要明丽,要有激情,还要给人以美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段十六秒的乐曲,他竟先后写了十几段来反复比较、自我淘选,他希望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要与“国家级”相符。
《新闻联播》开始曲是在孟卫东的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诞生的,人们都说:那间堆满了钢琴、音响、录像机、纸谱和书籍的小房间俨然是一只魔盒,给了他那么多乐思灵感。
这里不仅诞生了《新闻联播》开始曲,而且还诞生了许多他为全国少年儿童创作的新童谣,中央电视台的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栏目如《神州风采》、《体育新闻》、《观察与思考》和《早间新闻》等片头曲也都是从这间小房子里飞出的。
《伏尔加日记》、《开发大西南》、《血色清晨》等影、视片的音乐也是在这儿诞生的,其中由他创作全片音乐的电影《血色清晨》还在法国得了全球大奖。
孟卫东曾应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的邀请为十二集音乐风光电视片《黄山》创作歌曲,正好我也有一首《连心锁》被收入片中,这样我们就有了以文会友般的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