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7月正文目录一、大幕开启,新环卫时代到来 (6)1.1海外环卫领域的市场化发展 (6)1.2 中国环卫市场化进程加速 (9)二、一片蓝海,商业模式孕育龙头企业 (13)2.1 高速成长,行业容量规模达巨大 (13)2.2 轻资产,商业模式将催生龙头公司 (17)三、跑马圈地,竞争力差异开始显现 (19)3.1 目前处于市场化初级阶段 (19)3.2 四类公司参与市场角逐 (20)3.3 未来格局,从公司上市看行业发展 (23)四、主要公司分析 (30)4.1中联重科 (30)4.2 启迪桑德 (35)4.3 新安洁 (40)4.4玉禾田 (43)4.5 广州侨银 (46)4.6 北京环卫 (48)五、龙马环卫 (50)六、风险提示 (56)图目录图1:发达国家环卫模式 (6)图2:私人与政府部门填埋能力对比 (7)图3:美国垃圾填埋场倾倒费用 (8)图4:美国环卫服务市场化程度 (8)图5:部分企业环卫服务营业收入(亿元) (10)图6:开放市场化的优势 (10)图7:传统环卫服务外包模式 (11)图8:环卫一体化PPP模式 (12)图9:我国基础设施建设 (14)图10:我国城市清扫保洁面积 (14)图11: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 (15)图12:环卫固定资产投资及占公用事业比重 (15)图13:环卫服务市场空间测算 (16)图14:环卫具备公共事业属性 (19)图15:2016年环卫行业新签合同总额前十企业 (20)图16:三类公司的相对优势 (22)图17:环卫行业三种发展模式对比 (23)图18:环卫服务企业上市日期 (24)图19:新安洁净利润 (24)图20:2014年美国环卫三巨头市场份额 (26)图21:环卫行业项目合同变化趋势 (26)图22:环卫业务营业收入对比(万元) (27)图23:环卫业务营业收入增速对比 (28)图24:各公司环卫业务毛利率对比 (29)图25:2016新签订单总额级别 (30)图26:中联环境产业营业收入(万元)及毛利率 (31)图27:中联环卫装备市占率 (32)图28:中联环境产业发展历程 (33)图29:中联重科业务重组示意图 (34)图30:中联环境产业营收(万元)及毛利占比 (34)图31:中联重科净利润及净利率 (35)图32:启迪桑德发展历程 (36)图33:Waste Management 2016年业务结构 (36)图34:启迪桑德2016年业务结构 (37)图35:启迪桑德环卫业务收入(万元) (38)图36:启迪桑德环卫项目及子公司 (38)图37:启迪桑德环卫子公司分布 (39)图38:新安洁2016年业务结构 (41)图39:新安洁环卫收入(万元)及毛利率 (41)图40:新安洁资本扩张 (42)图41:玉禾田环卫发展历程 (44)图42:玉禾田环卫经营业绩 (44)图43:广州侨银“四个一体化”发展战略 (46)图44:广州侨银服务项目分布 (47)图45:广州侨银运营数据 (47)图46:广州侨银主要环卫一体化项目 (48)图47:北京环卫发展历程 (49)图48:北京环卫集团环卫基础设施分布 (50)图49:龙马环卫营业收入(万元) (51)图50:龙马环卫净利润情况 (51)图51:龙马环卫装备收入(万元) (52)图52:龙马环卫装备市占率 (53)图53:龙马环卫服务板块营收及收入占比 (54)图54:龙马进入环卫市场的竞争优势 (54)图55:未来垃圾清扫、分选、处理一体化模式 (56)表目录表1:海口市四大区域环卫一体化中标情况 (13)表2:环卫市场空间测算 (17)表3:环卫与环保其他版块商业模式对比(2016年) (18)表4:环卫行业主要企业概况 (21)表5:环卫项目经营模式对比 (27)表6:中联环卫产业主要订单 (33)表7:启迪桑德主要环卫订单 (40)表8:2016年新安洁子公司盈利情况 (42)表9:新安洁主要环卫项目 (43)表10:玉禾田2016年前五大客户 (45)表11:玉禾田2015年以来签订的主要环卫项目 (46)表12:广州侨银主要环卫项目 (48)表13:龙马上市以来订单的主要环卫服务订单 (55)一、大幕开启,新环卫时代到来1.1海外环卫领域的市场化发展历史上,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的快速扩张后,环保要求逐渐提高。
随着人民垃圾安全与回收意识提升,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对市容环境的管理由政府包办一切到逐步向企业放权,实现环卫清洁、垃圾处理、环境绿化三大类企业的市场化经营。
各国实行不同方式的市场化制度。
以新加坡为例,非公共领域的垃圾收运处置自新加坡建国起就已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工商业企业,如办公楼、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等的垃圾运输由业主自行决定雇用哪家收运公司;公共领域(居民住宅区和小型商业中心等)的垃圾收运处置服务于1996年开始由政府进行公开招标。
目前,需要清扫的市政道路3000多km已经完全实现100%的市场化,企业完全承担城市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是全球典范。
在日本,清扫企业实行牌照制度,只有获得相应牌照的企业才能参加政府主导的市政环卫合同招标;在德国,市民会缴纳数额不等的费用以负责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居民则有义务清扫各自住宅附近的街道;而香港、英国则采用了半市场化模式,道路保洁、垃圾收集清运由食物环境卫生署管理。
为提高服务的效率,食环署也采用将服务部分外包给私人承包商的方式,外包的服务主要包括街道保洁、废物收集、街市小贩市场保洁、市政大厦保洁等。
图1:发达国家环卫模式标准+成本双双提升,倒逼美国环卫服务市场化。
作为世界头号垃圾生产大国,美国最初的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是填埋,1990年垃圾填埋比例高达69%。
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早在1965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后来逐步完善法律体系。
91年美国环保署EPA颁布了一系列固废处理标准,固废终端处理建造和运营要求大幅提升,助推垃圾填埋实现市场化。
社会资本运营的填埋场数量占比从1984年的17%提升至2004年的83%。
从成本的角度来说,受到标准提高改造的影响,美国垃圾填埋场倾倒费用在80-90年代翻倍上涨,政府市容管理成本大幅上升。
为了控制财政支出,政府开始将垃圾运收等环卫业务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环卫市场化程度在1988-1992年期间迅速上升40个百分点,并在随后的20年里稳定在65%左右。
图2:私人与政府部门填埋能力对比图3:美国垃圾填埋场倾倒费用图4:美国环卫服务市场化程度1.2 中国环卫市场化进程加速美国在推行市场化的过程中,除了环境标准的变化,更多是成本提高倒逼市场化。
中国也存在相似的情况,政府的法律法规在行业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更多是起到引领作用,其背后的推动因素我们认为有两点:1.从供给的角度来说,行业众多企业已经到了相应的发展阶段。
环卫服务与其他环节呈现割裂状态,垃圾后端处置环节已经实现市场化,企业很多集中在这一市场。
同时,环卫装备市场的竞争也较为充分。
这些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了扩大产业链,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随时准备切入环卫服务市场;而一些以服务行业起家的公司,在浪淘沙的过程中脱颖而出,也急需扩大市场。
整个行业已经步入了快速成长阶段。
我们梳理了5家代表性公司的环卫服务板块收入,2013年至今营业收入已经增长20倍,在手订单数目大幅增长。
现今流行的环卫一体化项目签订年限大幅增加,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得到保障,盈利持续性可期。
2.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多个痛点并存,急需服务外包。
首先,市场化运作可以使政府部门权责划分更加清晰。
政府环卫部门一手包揽市容环境的所有环节,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这种现象使得市场缺乏竞争力,环卫管理水平、作业水平都很低,承受了公民对环境评价的压力;其次,引入市场化企业和运营模式能有效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跑冒滴漏”等浪费和徇私现象,尤其是在机械化率提升后可以缓解之前环卫用工压力;最后,有助于职能部门理顺管理框架和机制。
部分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环卫部门、街道办事处、物业公司共同开展,存在多部门、多头管理现象。
而环卫的市场化,有利于划分各部门的行政范围,规范管理制度。
图5:部分企业环卫服务营业收入(亿元)图6:开放市场化的优势PPP模式相比传统的外包模式更具优越性。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自此,各地环卫市场化力度明显增强。
在此期间,环卫市场化的主要方式是政府购买服务。
此种操作与传统环卫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
传统环卫项目的建设周期短、资产周转快,本质上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更重要的是传统环卫基本不涉及建设。
与传统承包模式不同,PPP项目具体模式是政府部门与中标公司合资成立项目公司SPV,并获得特许经营权,由其全权建设运营环卫一体化项目。
此次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改变了旧的管理模式,把清扫保洁这项服务性工作推向市场,做到管理与服务彻底脱钩,解决管理机构政企不分的矛盾。
同时,由于环卫作业服务涉及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公厕管理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各类服务有着不同的经营属性。
PPP模式相比普通承包分包,能减轻环卫部分对接压力。
总体来说,公私合营后的公司化运作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该模式下能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减少设备采购资金压力;其次,专业化公司服务效率更高,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市场化推行能形成质量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第三,公司化变多头管理为单一管理,环卫部门不再参与人员的聘用与管理,而是围绕清扫保洁质量进行监督、考核。
图7:传统环卫服务外包模式图8:环卫一体化PPP模式示范项目加速市场化进程。
在环卫一体化外包示范项目方面,较为典型的是2015年底海口市启动的环卫一体化服务招标,海口市全面引入PPP模式项,诞生了至今环卫服务金额最大的合同。
政府部门与环卫公司签订环卫一体化项目,合同期限为15年,以琼山区为试点,逐步向龙华区、秀兰区、美英区铺展开来,实现全市各区覆盖,具体包括辖区内的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公共厕所运营管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及特殊情况下的环卫保障(如突发应急事件或大型检查、重大活动保障及强台风)等。
政府部门在合作项目中只负责监督与打分,职能转变到规划与指导上来,将具体工作交由环卫公司执行。
海口市四大区项目的成立,对于推动全国市场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对于政府来说,这种政企合作,也有利于城市环卫面貌的改进和提升。
表1:海口市四大区域环卫一体化中标情况二、一片蓝海,商业模式孕育龙头企业2.1 高速成长,行业容量规模达巨大国内环卫市场需求巨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国一级公路里程7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