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指导与方法解读(郑州一中讲义)一、散文类型①记叙散文:以记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
( 含状物散文)②抒情性散文: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
③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
(哲理性散文)高考所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情理交融,意味盎然;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阅读方法1、梳理文脉(整体把握)找到线索,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
它可以是事件、景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
以写景散文为例,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例如: 《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
所以阅读时,理清文中的事件、景物、人物及线索,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寻找“文眼”散文大多有“文眼”。
“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
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首的“心里颇不宁静”,,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
•再如,2018年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其“文眼”句为:“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北京卷《根河之恋》的“文眼”句是:“根河市鄂温克人的母亲河。
”•全国卷一《窗子以外》的“文眼”句是:“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3、概括主题一篇优秀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
如果成功地把握散文主旨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出需要的答案来。
但是,散文的主旨并不都是直露的,需要我们体会概括。
全国新课标卷三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其主体段落为5——15段,写店主与顾客的一系列小故事。
本文的主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 1.赞美质朴、善良、勤劳、节俭、不慕奢华、相互关爱、彼此体贴等看似平凡实则珍贵的美好人性;▪ 2.思考买卖关系,揭示买卖双方不应也不必沦为纯粹的金钱关系;▪ 3.思考劳作的意义,揭示了关于劳动的哲理——诚实的、无愧于天地良心的谋生,都不免辛苦;能为他人带来美好的劳作,就有乐趣,就有价值,就值得坚守。
4、分析手法散文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表现手法的查是高考重点之一,主要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及其作用等。
5、品味语言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旨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一、理解词语含义(一)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句中词语或标题)。
词语的含义一般包括基本义、语境义、情感义和主旨义四个层面。
基本义,就是词语的一般意义或常用意义;语境义,就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义;情感义,就是词语在语境中承载的悲喜好恶等感情意义;主旨义,就是用词语表现文章主题的意义。
注意:基本义和语境义一般是表面意思;情感义和主旨义一般是深层含义。
四者之间是存在有机联系的,往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要做过于绝对化的区分。
另外,要想想要分析的词语有没有比喻义、象征义、借代义、双关义、反语义等因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而产生的修辞义。
•例题1:林敬钧《祈求》•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请写出这一颗泪珠的特殊含义)•参考答案:•①一颗泪珠是作者梦到的苍鹰的眼泪。
(基本义、语境义)•②是作者对遭到残害的奋飞者同情的泪。
(情感义、主旨义)•③是作者因当今社会人们人性泯灭,残害生灵而留下的悲伤的泪。
(情感义、主旨义)•例题2:习题集17年全国卷《窗子以外》•2.结合全文,说明全文“窗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割了不同的生活场景。
(基本义、语境义)•②无形的窗子,即心态及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主旨义、比喻义)•例题3:习题集15年四川卷《太湖碎锦》•2.结合全文分析《太湖碎锦》“碎锦”的内涵。
•参考答案:•①“碎锦”,用比喻修辞,喻指丰富多彩的太湖美景。
(基本义、比喻义)•②“碎锦”,作者指对辽阔太湖所选取的几处代表性的景致,进行的“碎锦”式的组合。
(语境义、比喻义)③“碎锦”,不仅指太湖的自然美还包蕴着太湖的物产丰、劳作美,传奇性、人文美。
(主旨义)(二) 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常考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类:1.在文中具有特殊地位的语句。
比如,总括句、点题句或收尾句。
这类句子或是文眼,或表现主旨,或蕴含哲理,或饱含深情,需要联系全文来理解其内涵。
2.言简义丰、表达含蓄的语句。
这类句子看似简单,实则言在此而意在彼,潜台词极其丰富,需要结合全文全面把握其表层含义及言外之意。
3.运用修辞、耐人寻味的语句。
这类句子借助特定的修辞表情达意,需要我们通过分析修辞来揭示它的本义。
4.表述繁复、不容易理解的语句。
这类句子结构复杂,需化繁为简,拨云见日,用比较简单直白的话把它的意思解释一下。
•例题1:孙犁《听朗诵》•(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代文坛来说,是过去很久,也很远了。
”(理解句子含义)•参考答案:•①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远了。
•②.他们的革命精神因世事变化已经被当代文坛淡忘了。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参考答案:•①时间消磨了人的激情,清随事变是正常的。
•②.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青年作家青史留名,道义永存。
•例题2:2017全国卷三《我们的裁缝店》•(1)可能干什么都一样吧?•(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含义)•参考答案:•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它行当都一样。
•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感觉到了它的独特意义。
二、信息筛选题这类题涉及到对文章特定内容的概括。
有的让寻找原因;有的让概括异同;有的让分析特点、特征、表现;有的让对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概括梳理。
该考点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要求定位、梳理、概括文本中的相关内容。
作答时应注意:1.认真审题,确定概括什么内容。
这是正确作答的前提。
2.根据题千要求和提示确定答案区间。
3.分析答题区间的有关内容,通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来合并相近的意义单元,根据分值初步确定作答要点。
注意:如果文本中有可直接利用的词句,可加以摘录、改写、据题干要求对初步确定的作答要点进行加工,组合,形成答案;如没有可直接利用的词句,则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例题1:17北京卷《根河之恋》•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特点)•参考答案:•①巨大的生命力。
②纯真清澈。
③一次次的新生。
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例题2:17天津卷《挺拔之姿》•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特征)•参考答案:•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
•例题3:16北京《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作者对老腔的认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结构层次)•参考答案:•①未了解,没听说过该剧种。
•②刮目相看,产生神秘感。
③觉得震撼惊讶。
④沉迷且陷入遐想。
⑤生出相见恨晚的懊丧自责。
⑥过足老腔隐,强烈震撼。
•例题4:李新立《刃》•文中写了两位磨刀者,他们有什么不同?(不同)•参考答案:•①启磨工具(传统/现代)•②叫卖(方言的唱/普通话讲)③启磨效果(闪着富贵的银白/没有银光)•例题5:精讲集《听朗诵》•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原因)•参考答案:•①被书写的对象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②书写历史的作者,如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表现能力。
•③口碑、文字以及金石、竹木、纸帛等文字所利用的传播工具。
④时间的冲刷、淘洗。
•例题6:2015山东卷《四堡雕版》•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原因)•参考答案:•①西方石印和铅印的冲击。
•②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
•③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
④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三、赏析题这类题涉及到对散文精彩词语、语段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对整篇文章艺术特色的赏析。
1.赏析词语。
作答要点包括解释语境义。
指出修辞及表达古效果,分析词语蕴含的情感态度,也要考虑到该词语是否呼应标题。
2.赏析语句。
作答要点概述所写的内容,分析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分析思想情感。
注意:一般不分析该语句的作用,除非该句独立成段(开头段、结尾段、承上启下过渡段)。
另外,如若让赏析是写景、写人的句子,往往会涉及写人、写景的手法、角度及其效果作用。
3.语言风格(特色、特点)。
语言特点指语言运用和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包括: 修辞手法及效果;遣词词造句如句式、用词等方面的特别之处,如使用整句,使用叠词,整句散句结合等;整体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如质朴无华、洋溢着乡士气息,旁征博引充满书卷气,等等。
4.艺术手法(特色)。
(非重点)艺术手法指用于增强文章表情达意效果的各种写作技巧。
主要包括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5.写作特点(非重点)写作特点,指写作上相对比较特别的地方。
除包括上述语言特点艺术手法外,还包括选材、行文结构、谋算布局等方面的特点,选材的典型性、形散神聚的结构、详略安排的特点等。
例题1:2015广东卷《感恩凸凹》16.请结合上下文赏析划线的词语。
(词语)(1)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
(2)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
参考答案:①“凝固”一词运用拟物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②“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之间的隔阂。
例题2: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2.赏析文中划线的文字。
(语句)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
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
真想只做一个书者。
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例题3:天津卷《在母语的屋檐下》2.赏析文中划线的文字。
(语句)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
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