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8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15
24.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 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 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 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 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 牛哞马叫的声音……
16
24.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 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①第四段中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老腔的声音比作 “渭水波浪的涛声”、“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 等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腔撼人肺腑的神韵以及 老腔与关中乡村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老腔对作 者带来的震撼。②第四段中“这是……”“亦或 是……”“也像是……”等句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 极具气势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无限遐想和难 以言喻的震撼。
24
拓展迁移: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赏析角度:
1.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 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 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 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2.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典雅 含 蓄蕴藉 富有文采 质朴平实 严谨 精确准确 )
22
题型四:鉴赏作品语言
3. 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 特点。(4分)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23
参考答案: 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漱之情扑动翅膀, 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 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 感。 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 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 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④简洁而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 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答出两点或类似意思,并分析得当,即可)
31
18. 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①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 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 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 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 生命的思想感情。②可以从珍爱粮食、尊重自然、 敬畏生命等角度来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
18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 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
19
(3)描写方法(特点)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蝉噪林逾 静,鸟鸣山更幽) 虚实结合 :如《雨霖铃》 正侧结合:如《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点面结合 : 如《江雪》 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粮食》 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 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 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7
一、21.现实生活的煎熬,现代化、物质化的冲击, 生活的贫瘠所迫,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 经费拮据导致专家也不过问,自己主人的轻视。
28
题型六:关于文题的理解和作用
提示(要点) ①概括内容作用, ②提示主旨作用, ③线索作用, ④修辞(比喻、拟人、引用、仿辞等) 作用。
29
②简要分析“在母语的屋檐下”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4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 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步骤:
①应该明确表现手法 ②从语句内容角度分析语句的具体含义 ③阐明语句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1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 赏析。
参考答案: (1)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 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 “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2)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 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 雕版文化的追怀。
106. 赏析文中画线的来自字。(5分) p29《在母语的屋檐下》
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 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 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 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 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 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20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 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具体 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 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 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 物。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 合起来。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①了解主要内容;② 归纳中心意思; ③ 分析题目含义。——用 一句话概括中心。 二理—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 过渡句;三 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 笔作好标志。
3
三找—-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四述—整合答案: ①提炼组合:有的答 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 在各处,须组合。 ②组织归纳:围绕要 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先打草稿 再修改然后誊写。
21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 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 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 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 龙点睛、首尾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 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
8
题型二: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 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 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引用: 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文学趣味、神秘色彩, 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 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25
3. 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 句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 长句短句等(音韵美 生动形象 简洁明快 句式 活泼)
4.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语言风格举隅: ①.自然淡雅 ②.平和冲淡③.苍劲雄健 ④.绚丽浓艳 ⑤.清婉隽永 ⑥.形象含蓄
另如:准确简练、 生动形象、行云流水、幽默辛辣,含蓄隽永、 平实自然质朴,清新明快,典雅厚重 富有书卷气, 凝练传 神…… 26
6
4.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 《四堡雕版》P28页 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解析:首先可以对问句进行分类,然后分析问句背 后隐藏的情感,最后从文章结构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问句 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 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中间三个问句, 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 甘;最后一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 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②五个问句,相互 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 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 脉,串起全文。 7
4
题型一: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 什么作用?
1.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四堡雕版》P28页
5
参考答案:①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
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②写建安雕版文 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 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作用题两大要点:①内容上 ②结构上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可以从情节内 容、思想情感、行文结构、主题表达、写作 技巧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32
探究性性试题回答要注意: (1)有明确的观点。 (2)分点列出事实依据。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
事例。
(3)联系现实分析。 (4)作结论。
33
9
题型三: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 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 效果。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5.“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1、词语特殊含义:指代义、修辞义、语境义 2、方法:从原文中摘取、提炼、概括
答案:“母语” 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屋檐” 带给人以庇护和归宿感,“在母语 的屋檐下”比喻母语对我们的多重意义。
30
题型七:探究类
探究性性试题特点: ①开放性 A、见解独到 B、观点深刻 ②限制性 A、关注显性信息(题干中明确规定了的答题要 求,如答题方向、字数限制等。 ) B、挖掘隐性信息(如:联系本文,结合实际)
17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 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 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 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 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