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试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黑水县麻窝乡中心校俄木学卞玉海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最终又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培养学生
的数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要从生
活实践中去,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深
入到课外广阔的天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学习
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现象,努力提高
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图
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目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

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虽然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都是已经过加工并处理的问题。

只有真正地把所
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才能够真正达到
数学生活化。

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后。

课后我让学生自己去
商店、小卖部、去收集有关的“贵、便宜、打折”等数据、文字资料。

并根据素材自己编写应用题。

结果很多学生纷
纷深入到商店、超市中去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

通过了解
各种商品的促销情况,根据自己调查的数据与事例,编写
成“打折扣”应用题。

例如:{学生一}某商场开展促销家用电器活动,电视机原
价每台1200元,打折后980元每台,打折多少钱?
{学生二}一支牙膏现价9.8元,打折3.2元,牙膏原价是多少钱?
二、创设“学生操作情境”教学模式,开展生活研究活动。

1、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数学有关。

例如:通过人们“切分西瓜”的活动,可以认识到丰富的几何图形、分数的初步认识等。

2、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操作,体验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的快乐。

组织学生到市场、商店去购买生活必须品、购买衣服,裤子、鞋等活动。

让学生了解“贵、便宜、打折、降价”等数学术语。

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亲身体验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充分利用组织学生召开“生日聚会”活动,通过切分蛋糕的活动过程,引申到“平均分的概念、除法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

”等抽象的数学概念。

3.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去分一分一堆核挑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从而引入“除法的意义”的教学。

{1}、创设“问题”的情境模式.
把9个苹果分成3份,每份分得多少?
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结果。

方法一:1 2 6
方法二2 3 4
方法三4 4 1
方法四3 4 2
方法五3 3 3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哪种方法分得每份数同样多?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三、创设“现实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模式。

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学习内容、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引入。

例如:在教学“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
特征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中接触到的几何图形,采取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这些活动情境都是在实际生活中具体涉及到的事例。

例如: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果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剪一剪,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

2在教学运算定律时,应该结合相关事例抽象出结论。

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应该结合典型事例,引入新课教学。

例如:计算下面各组题,思考计算顺序后,计算出结果,讨论哪种计算方法简便?
123+798+202 123+{798+202}
3、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生活事件中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一些数学问题,正确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了“打折扣”的问题后,我出示这样一题:某一商店,一支钢笔原价10元,按8折优惠;一个文具
盒15元,按7折优惠;一件衣服480元,按9折优惠。

根据以上材料,要求学生至少提出五个数学问题,并且解答问题。

四、组织“生活化”情境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在现行的教材允许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使小学生感到自己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王锯一段木材需要3分钟,小王把一根10米长的木材锯成5段,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寻找解题方案,并且学会运用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为此,根据此类问题让学生自己编写出生活中类似问题。

五、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注重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数学为很多生活问题建构了模式。

例如:组织学生举行一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外兴趣活动,注重收集数学素材,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如:参加跳舞、唱歌、书法、美术等活动,让学生完成简单的统计表,绘制成简单的统计图,根据图表、数据分析,设计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样的作业设计完全取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从孩子
们身边的现实问题入手,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运用各种知识进行数学学习实践活动的锻炼机会。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收集整理一些本地生活实际应用性的问题,要注重收集的素材与教材内容有效整合,组织教学活动。

找到教材内容向解决实际问题过渡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数学应用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