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
摘要:在传统观念中工笔画和写意画相差甚远,但是通过分析,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中不论是从构图、用线还是设色上,其写意性特征都是表现得格外突出的。
研究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对于整体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脉络,理清传统绘画门类的关系,加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都有着很大帮助。
关键词:传统;工笔花鸟画;写意;构图;设色
在传统观念中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和写意仿佛两条平行线随着
历史轨道缓缓发展着,工笔尚形,尚精细,尚三矾九染;写意尚意,尚粗放,尚不拘一格。
然而,本人在中国画的学习中感到工笔与写意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通之处,在传统工笔花鸟画中其写意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中构图的写意性
从传统绘画方式来说,工笔画更注重写实,而写意画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因此显得不拘一格。
工笔花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宋朝出现了高峰。
此时的工笔花鸟画在构图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构图形式和规则。
工笔花鸟画在处理构图的问题上敢于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而又能体现画中情境所需要的时间与空间。
为了表达画家自己的心境与胸襟,画家往往把景物、空间、时间根据画面结构的需要进行重新安排和处理。
而这些构图形式使工笔花鸟画不再是对客观事物思考的再现,而是通过画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自然的感受,经过思考、想象,主观得创造出比客观对象更集中典型,
更概括完美的艺术形象。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宋代的《出水芙蓉》,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叶脉隐隐凸起,瓣筋丝丝可见,布局端庄大气,笔法精妙,线条轻盈,设色富丽精致。
充分展现了荷花的清雅淡然,盎然生意。
而在《疏荷沙鸟图》中以枝上沙鸟对一只小虫的回眸凝视,充分表现了深秋的寂静萧瑟。
这其中,画家为了抒发自身的思想感情或美学主张,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受,采用主观构想去处理整个画面各部分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构图的处理方法突出了主题表达,以工笔的手法充分揉入了写意的特点。
二、传统花鸟画中用线的写意性
中国传统工笔画以线造型,因此被称为“线条的艺术”。
以线造型不仅支撑着整个工笔画发展的结构,也是工笔画家表达生活的形式。
工笔花鸟画也不例外,勾线讲究以书法用笔入画,强调用线的书法性,讲究化静为动,用笔灵活。
为了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和动感,工笔花鸟画家们往往采用灵活多变的线条。
而线在我们客观现实的物象中是不存在的,通常对于线条的描绘则是以画家主观情感为中心,不受物体本身的形态等约束。
传统工笔画的造型以写生为基础,强调其写实性,这给工笔花鸟画家的造型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
如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特别是在线条上通过对小鸟翘起的小尾巴和挺起的毛茸茸的小胸脯的描绘体现出线的圆润和
生动,以柔润而富有弹性的线去勾勒和刻画、赞美弱小的血肉之躯。
而在另外一幅宋代的《百花图》中这种线条的写意性表现得更为突
出。
《百花图》中以折枝花的形式描绘了数十种花卉,绢本以墨设色,以线构图,通过笔在落笔运行过程中笔锋的顿挫折转,速度的徐疾,力度的轻重来表现事物的不同姿态,虽然颜色单调,但表现出来的内容相当丰富,具有生命力。
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变化,并不是单纯的刻画物体的形象,更多是为了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使画面充满灵性。
线条的变化都蕴含了无限情趣,而写意性就蕴含在韵味之中。
三、传统工笔花鸟画中设色的写意性
色彩是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基本都是遵循南北朝时期谢赫“随类赋彩”的方式,不论是艳丽的重彩敷色还是素雅的淡彩晕染,都以“再现”对象的固有色彩特征为主要目的。
而宋代是我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鼎盛时期,比如画叶片就是在赭石或朱砂底子上统罩传统色相中的青色或石
绿色等。
这就是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设色,尽管如此,画家们也是遵循着写意性的原则来进行绘画创作,因为中国传统中的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是根据客观化后理想的主观的色彩,是经过画家艺术再造之后而表现出来的意象性的色彩。
色彩的写意性对于画面的艺术效果来说也是尤为重要。
在《海棠霞蝶图》中叶子是用墨和花青层层分染,衬托出姿态清丽的海棠花,而画面的用色则是以实物作为参考,以敷固有色为主,虽有变化却仍显得颜色单一。
而边景昭的《春禽花木图》整体颜色是统一在偏黄的暖色调中,画家并没有按照客观事物的固有色来机械的着色,而是经过了自己的主观处理,几块重
的颜色是画面显得很沉稳,桃花的点缀又使画面不缺乏生气。
画家把理想的色彩与客观事物的色彩相结合,形成了这幅画的色彩,用色彩来表达自身的意趣。
艺术是相通的,在传统中国绘画中这种相通性是体现得相对完好的。
写意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特征,来源于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贯穿于中国绘画的整个发展过程,因此我们才更应该注重画面中写意性的表现,充分吸收传统养分,在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将写意性不仅通过绘画内容来表现来真正使画面中通过绘画的效果,使写实与写意相融合,使两者能更好地融合与整幅画中,使自己的画真正能够表达自己所感所想,使自己的思想能通过艺术的创作与文化相连,与社会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