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多孔动物门
11生态学姓名:潘小微学号:11226010
(一)名词解释
1、芽球:芽球的形成是在中胶层中,由一些储存了丰富营养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包以几丁质膜和一层双盘头或短柱状的小骨针,形成球形芽球。
芽球可以在条件不适宜时生存下来,带条件适宜时才发育成新个体。
2、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它对适应固着生活很有意义。
不同种的海绵其水沟系有很大差别,其基本类型包括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3种。
水沟系的产生有利于海绵动物得到氧气和食物,同时不断排除废物,对海绵生命活动与适应环境都有利。
3、两囊蚴虫:就钙质海绵来说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囊胚,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囊胚表面。
这样,动物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细胞,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胞,此时称为两囊幼虫。
4、胚层逆转:幼虫从母体出水孔随水流逸出,然后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另一端大细胞留在外边形成外层细胞,着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形成正相反,因此称为胚层逆转。
(二)判断与改错
1、海绵动物主要生活于海水中,全部营漂游生活。
(F )(全部营固着生活)
2、由于海绵动物体表有许多小孔,故又名多孔动物。
(T )
3、海绵动物体表的一层细胞为领细胞,具保护作用。
(F )(消化食物)
4、海绵动物体内为一层特有领细胞,能摄取食物进行细胞内消化。
(T )
5、单沟型水沟系的水流途径是:进水小孔―――中央腔――――出水孔。
(T )
6、复沟型水沟系的水流途径是:入水小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孔。
(F )(辐射管改为鞭毛室)(三)填空题
1、海绵动物体壁的结构包括扁细胞,中胶层,领细胞三层。
2、海绵动物中胶层由于含有骨针和海绵质纤维,因而能起到骨骼支持的作用。
3、海绵动物的三类水沟系反映了其进化过程,从单沟型到双沟型到复沟型,领细胞数目逐渐增多,使水流通过海绵体的速度和流量增加,从而使海绵动物得到更多的食物和氧气,有利其生命活动。
4、海绵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出芽和形成芽球。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答:海绵动物是古老的多细胞动物,出现在寒武纪早期,占据了古生代海洋大量的礁石、暗礁。
海绵从远古走来经过漫长的历史变化很少。
现在的海绵动物和其化石差别不大,具有许多原始性特征。
如体型多不对称,没有真正组织,没有口和消化道等器官系统,细胞分化较多,许多机能主要由细胞完成。
与原生动物相似较多。
而且具独特的水沟系,个体发育有逆转现象。
这些与其他后生动物不同,说明海绵的发展道路不同于其他后生动物。
又由于其体内具发达的、与原生动物领鞭毛虫相似的领细胞,因此一般认为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2、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一、体型多数不对称二、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三、具有水沟系。
四、特殊的生殖和胚胎发育。
(一)、无性生殖:1、出芽生殖:体壁向外突出形成芽体(外生芽),脱落后则形成新个体,不脱落母体则形成群体。
出芽生殖是海绵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法。
2、形成芽球:由变形细胞堆积而成芽球(内生芽),母体动物死亡之后,芽球仍然存活,可以渡过寒冷或干旱等不良环境,当条件适合时,芽球内的细胞逸出,发育成新个体。
(二)、有性生殖:海绵动物多数为雌雄同体,少数为雌雄异体,异体受精。
精子由领细胞吞噬,传递给卵,在中胶层内进行受精。
胚胎发育特殊的地方:小的细胞(动物极)陷入里面形成内层;大的细胞(植物极)包在外面形成外层。
这与其它所有的多细胞动物恰恰相反,其它所有的多细胞动物都是大的植物极的细胞在内,而小的动物极的细胞在外。
这是一种特殊的逆转现象。
五、再生:海绵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
将海绵动物切成小块,每个小块都能独立生活,而且能够继续生长。
把海绵捣碎后过筛,再混合在一起,这些分离了的单细胞还能聚合起来,重新形成一个海绵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