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人健康教育
肝硬化饮食治疗
一..食治疗原则
1..合理应用蛋白质。
肝脏是蛋白合成的场所,每天由肝脏合成白蛋白11~14克。
当肝硬化时,肝脏就不能很好的合成蛋白质了。
这时就需要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
可以选择由多种来源的蛋白质食物。
为使病人能较好的适应,可以把奶酪掺到适量的鸡、鱼、瘦肉、蛋中,每天都要有合理适量的蛋白膳食。
2..供给适量的脂肪。
有的病人患肝硬化后,害怕吃脂肪,其实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因肝硬化时胰腺功能不全,胆汁分泌减少,淋巴管或肝门充血等原因,有近半数的肝硬化患者出现脂肪痢,对脂肪吸收不良。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控制脂肪量。
但如果患者没有上述症状时,并能适应食物中的脂肪,为了增加热量,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若为胆汁性肝硬化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膳食。
3..供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充足能使体内充分的储备肝糖原,防止毒素对肝细胞损害,每天可吃淀粉类食物350克~450克。
4..限制膳食中的水与钠。
当有水肿或轻度腹水的病人应给予低盐饮食,每日摄入的盐量不超过3克;严重水肿时宜用无盐饮食,钠应限制在500毫克左右。
饮食含钠较多的食物,例如蒸馒头时不要用碱,可改用鲜酵母发面,或吃无盐面包。
挂面中含钠较多不宜食用。
少食或不食咸菜腌菜,并注意烹调方法,待菜炒熟后放调味品及食盐。
每日进水量应限制在1000毫升~1500毫升。
5..多吃含锌、镁丰富的食物。
肝硬化的病人普遍血锌水平叫低,尿锌排出量增加,肝细胞内量也降低,当饮酒时,血锌量会继续降低,应严禁饮酒,适当食用瘦猪肉、牛肉、蛋类、鱼类等含锌量较多的食物。
为了防止镁离子的缺乏,如多食用绿叶蔬菜、豌豆、乳制品和谷类等食物。
6..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直接参与肝脏代谢,促进肝糖原形成。
增加体内维生素C浓度,可以保护肝细胞抵抗力及促肝细胞再生。
腹水中维生素C的浓度与
血液中含量相等,故在腹水时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
吃水果时应剥皮或榨成汁饮用。
7..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无刺激、少量多餐。
肝硬化病人经常出现食欲不振,应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要吃软食且无刺激食品,做工要细,避免坚硬粗糙的食物,如油因这类食物可刺破食道静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以致危及生命。
肝硬化病人千万不可满足一时口感的痛快和心理需要,而丧失宝贵的生命。
二..食物选择要点
1..奶、蛋,鱼、瘦肉、豆制品等幼稚蛋白质食品,在每日膳食中应轮换供应。
2..可适当选用葡萄糖、蔗糖、蜂蜜、果汁等易消化的单、双糖类,以增加肝糖原储备。
3..酵母含丰富B族维生素,应注意供应。
4..忌酒精和一切辛辣及刺激性食品。
5..避免油炸及干硬食品。
6..少吃或不吃纤维较多的食品以及产气多的食品,如芹菜、韭菜、黄豆芽、红薯、干豆类、汽水、萝卜等。
三..一日食谱举例
早餐:大米粥(大米50克),馒头(面粉75克),肉松(猪肉松15克)
加餐:甜牛奶(鲜牛奶250克,白糖10克),苹果150克
午餐:大米饭(大米150克),烧带鱼(带鱼200克),素炒油菜(油菜150克)
加餐:冲藕粉(藕粉30克,白糖10克)
晚餐:大米饭(大米150克),烧鸡块(鸡块100克),西红柿炒豆腐(豆腐50克,西红柿100克)
全日用油25克。
以上食谱含热能2422千卡(10120千焦耳)。
肝硬化病人要防止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突然的大量出血不但可导致出血性休克、诱发肝昏迷,而且还会因血液呛入气管内而引起窒息,常因抢救不及时危急生命。
但根据病人的某些体征,可以预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以次多到有备无患。
肝小脾大:肝小脾大是肝硬化晚期表现,由于肝硬化后肝萎缩而小,导致门静脉回流受阻,进而脾大,全身静脉淤血,故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腹壁静脉曲张:当门静脉高压时,发生了血液侧枝循环,因此在腹壁和下胸壁可见怒张的皮下静脉,此时食道静脉也发生了同样改变,因此,此征应视作上消化道出血的先兆。
胸、腹水:肝硬化病人一旦出现胸、腹水说明门静脉高压的严重。
由于体内肢体渗透压降低、静脉内液压增高和内分泌紊乱而导胸、腹水、此时食道静脉最易破裂出血。
蜘蛛痣的有无和多少:蜘蛛痣是肝硬化常见体征。
常见于脸、上胸、颈及上下臂,其形态为鲜红色,有一中心点,周围有辐射状发丝形,长度约0.5-2厘米。
国内、外临床资料表明,蜘蛛痣量越多,直径愈大,部位愈不典型,则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的可能性愈大。
出血倾向:肝硬化病人出现牙龈出血、鼻钮,黑便、皮下紫癜。
已示肝功受累,凝血机制发生障碍,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信号。
肝硬化病人出现上述体征,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为防患于未然,要做好以下几点:防止便秘,饮食上尽量食用流质饮食,避免食物过硬,杜绝辛辣实物的摄入,尤其应禁
酒;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稳定情绪,防止激动、忧虑、避免精神刺激;备好抢救用品,有条件者最好住院治疗。
肝硬化患者生活调理三要素
静养
肝为人体代谢和合成蛋白的主要枢纽,当肝细胞被增生纤维组织分隔,形成结节状假小叶,即肝硬化时,会使各类血管间失去正常关系,肝细胞内营养障碍,导致肝功能代偿不全,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生理性病变,如内分泌紊乱、蛋白倒置……等。
若超负荷体力活动会增加肝细胞的负担,加重病情的发展。
因此,在代偿期的患者不应过劳,而失代偿期的患者,则应卧床休息,这样,才能保护肝脏。
专家认为,静养比药物治疗效果更好,更能提高肝脏自身免疫力。
祖国医学认为肝为阴脏,主动喜静。
因肝藏血却又赖以养,动则血行,静则血止,古人有“人卧血归于肝”之说。
当机体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肝脏把其所贮存的血向机体外围输布,以供机体需要;当机体休息时,全身活动时少,机体外围血液需求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归藏于肝,以达到养肝和恢复肝功能的目的。
情绪
怒伤肝,此为第一大忌。
肝硬化患者易烦躁激怒、暴怒的情绪变化,会刺激机体发生应激反应,使人体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
肝脏和内分泌腺功能休戚相关,可促使某些激素的合成、转变和分解。
激怒时引起分泌肾上腺素,刺激肝细胞使肝细胞内的GPT分泌到血清中,使肝细胞愈加受损。
另外,忧郁、思虑、悲伤等情绪均可导致肝气郁结。
气滞则血瘀,致生瘀积、肿块(肝硬化);气滞疏不利,则津液不布,水道不输,致生膨胀(腹水),皆使病情加重。
患者一定要保护心情的通达,配合医生治疗,否则虽有灵丹妙药,也是枉然。
禁酒
肝硬化患者必须绝对禁酒。
因肝脏几乎是酒精代谢、分解的唯一场所。
大量研究表明,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伤作用,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
有人认为少量饮酒或偶尔饮酒并无大碍,其实不然。
任何含有酒精的溶液,即使含量再小,进入机体后都需要肝脏的分解。
在其分解过程中,辅酶I转变为还原型辅酶I的增多,使肝小时中央区的肝细胞因缺氧而环死和纤维化。
同时,实验室表明,酒精能抑制细胞所合成的糖蛋白和白蛋白的分泌排出,在肝细胞严重受损、肝脏本身也已出现纤维硬化时,再饮酒加重肝脏负担,岂不是对肝脏落井下石。
总之,肝硬化患者饮酒,百弊而无一利,须谨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