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和方法1.1.1.13.5.4.1 砌体工程简介砌筑工程设计情况见表3.5.4-1所示。
表3.5.4-1 砌筑工程设计情况一览表1.1.1.23.5.4.2 砌筑施工准备砌筑工程施工准备主要包括表3.5.4-2所示的内容。
表3.5.4-2 砌筑工程施工准备一览表1.1.1.33.5.4.3 施工工艺及方法1 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工艺流程砌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5.4-1。
图3.5.4-1 砌筑施工工艺流程图2 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工艺施工工艺见表3.5.4-3所示。
表3.5.4-3 砌筑工程施工工艺一览表序号工序名称具体施工方法度的1/3。
5 拉线在皮数杆上相对空心砖上边线之间拉准线,砌块以准线砌筑。
6 砌筑1)砌筑砌块前应适量洒水。
2)砌块上下皮的竖向灰缝应相互错开,相互错开长度宜为300mm,并不小于L/3(L为砌块长度)。
如不能满足要求,应在水平灰缝设置2Ф6的拉结钢筋或Ф4钢筋网片,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的长度应不小于700mm,见图3.5.4-2。
3)砌块墙的转角处,纵横墙相互搭砌,隔皮砌块露端面。
墙的T字交接处,应使横墙砌块隔皮露端面,并坐中于纵墙砌块,见图3.5.4-2。
4)墙的转角处、与结构柱交接处,均应沿墙高或柱高1m左右,在水平灰缝中放置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为2Ф6,钢筋应预先埋置在结构柱内,伸入墙内时不少于700mm。
5)每一楼层内的砌块墙体应连续砌完,不留接槎。
如必须留槎时,应留成斜槎(斜槎长度应不小于高度的2/3),或在门窗洞口侧边间断。
6)墙上不得留设脚手眼。
7)到顶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预留一定空隙,待墙体砌筑完并间隔至少7d后补砌挤紧见图3.5.4-3。
8)砌筑时应先远后近,先下后上,先外后内;在每层开始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应吊一皮,校一皮,皮皮拉线控制砌块标高和墙面平整度。
砌筑应做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接槎可靠,灌缝严密。
9)砌筑工程应与其它工程如安装门窗、预埋钢构件、各种管道等工种认真配合、协调。
7 勾缝在砌筑过程中,采用“原浆随砌随收缝法”,先勾水平缝,后勾竖向缝。
灰缝与砌块面要平整密实,不得出现丢缝、瞎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以避免墙面渗水和开裂,以利于墙面粉刷和装饰。
8 构造柱施工填充墙转角处或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应设竖向构造柱,根据设计要求绑扎钢筋。
构造柱先预留插筋,待砌完墙后再用混凝土灌注,墙高超过4m时,在半层高处设置圈梁,圈梁配筋同构造柱。
填充墙端部及阴阳角处加构造柱,砌体按要求留设马牙槎,见图3.5.4-4,构造柱支模见图3.5.4-5。
1.1.1.4 3.5.4.4 砌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1 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控制不大于20%不少于15%,砌块与砌筑面一般在砌筑前1天洒水稍作湿润,洒水不能过湿也不能过干,湿润砌块渗入表层一般以8~10mm 为宜,炎热干燥时可适当洒水阴干8h 再砌筑,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不同的砌块不能混砌,也不得与其他材料砌块混合使用。
2 砖墙砌筑前,应根据砖块高度、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制作皮数杆,并将皮数图3.5.4-5 构造柱支模示意图 图3.5.4-3 墙体顶部补砌效果图 图3.5.4-4 构造柱处砌筑效果图杆竖立于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
皮数杆间距不超过15m,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筑。
3 砖墙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铺填砂浆,技术人员经常用百格网进行检查,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90%,竖直灰缝应不低于80%,灰缝厚度应控制在8-12mm之间,最大不超过15mm,并应随手原浆勾缝,严禁出现瞎缝和透亮缝。
铺浆长度以一块砌块长度为宜,竖缝采用灰板法灌浆,严禁用水冲浆灌浆;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75%时,不得拆除底部的模板。
4 砌体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清除砌体表面污物。
5 砖墙转角及纵横使用咬槎砌筑,采用不同材料或不同规格砌块时,沿墙高每隔500mm用2ф6钢筋伸入墙拉结,长度不小于500mm。
砌筑砌体时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少于砌块长度的1/3,也不少于150mm。
6 砌筑高度应根据气温、风压、墙体部位及小砌块材质等不同情况分别控制;常温条件下的日砌筑高度,为不大于一个步距,以控制在1.4m以内为宜,当天气温度太高时,日砌筑高度应严格控制。
7 不同砌体材料不得混合砌筑。
8 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墙体面不得打凿水平沟槽。
9 墙体中作为施工通道的临时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200mm,并在顶部设过梁。
填砌临时洞口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
10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砌筑墙体前,应在楼板四周(除门洞外)上做C20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小于200mm,宽度同墙体厚度。
11 需要移动已砌好的砖块时,应清除原有砂浆,重新铺砂浆砌筑。
12 墙上不得留脚手眼。
1.1.1.53.5.4.5 质量检查及通病控制1 砌筑工程质量检查1)质量标准按照现行的国家、部颁及地方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行业标准等进行。
并严格按相关内容对主控项目、一般项目,进行自检,确保一次性合格。
2)砌体质量标准(1)砌块的品种规格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同品种、同标号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小于设计值;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小于0.75设计值。
(3)墙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用“百格网”检查不小于90%。
(4)拉结筋的数量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砌体的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5.4-4规定。
表3.5.4-4 砌筑工程质量检查表2 砌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砌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见表3.5.4-5所示。
表3.5.4-5 砌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一览表1.1.1.63.5.4.6 砌筑安全措施砌筑安全措施见表3.5.4-6所示。
表3.5.4-6 砌筑工程安全措施表3.5.5预埋预留施工方案本工程设备安装工程不在本标段招标内容之中,但本标段范围内的设备安装预留、预埋包括在标价范围内。
3.5.5.1 安装预留预埋工程概况本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的机电安装预留预埋工程的范围为招标文件及图纸相关施工阶段预留预埋部分,具体内容招标图没有明确。
3.5.5.2 预留预埋工艺流程及施工准备预埋件、预留孔洞是本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其留置位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和工程的施工和质量,在施工中应该分阶段采取措施保证预埋件、预留孔洞不漏设、不错设,位置、数量、尺寸大小符合设计要求。
1 工艺流程预埋、预留工艺流程见图3.5.5-1。
2 图纸会审对土建结构设计图与下道工序相关的设备安装、建筑装饰等图纸进行对照审核,对图纸中反映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作详细的会审,确定预留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大小、规格、数量、材质等是否相互吻合,编制预埋件、预留孔埋设计划。
并将预埋件、预留孔洞绘制成图,由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检查,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发现预埋件不吻合时,及时向监理及设计院以书面形式进行汇报,经设计院的变更设计或监理正式批复书后,将预埋件、预留孔洞绘制成图,由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检查,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3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要求,分段对预埋件、预留孔洞进行测量放线,测量放线执行测量“三级”复核制。
对板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在基础垫层、模板上用红油漆标出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或预留孔洞形状、大小。
3.5.5.3 电气工程预留、预埋1 电气暗配管(1) 主要工艺流程,见图3.5.5-2。
绘制预留预埋图深化设计熟悉图纸 复核检查确定预留预埋件点加工制作预留预埋件材料准备预留预埋施工图3.5.5-1 预留预埋工艺流程图图3.5.5-2 电气暗配管工艺流程图(2) 材料进场检验电线管进场检查验收,检查项目见表3.5.5-1。
表3.5.5-1 线管进场验收项目一览表(3) 预制加工1) 钢管煨弯:管径为20mm及以下时,用手扳煨弯器。
管径为25mm及其以上时,使用液压煨弯器。
2) 管子切断:用钢锯、割管器、砂轮锯进行切管,将需要切断的管子量好尺寸,放在钳口内卡牢固进行切割。
3) 管子套丝:采用套丝板、套管机。
采用套丝板时,应根据管外径选择相应板牙,套丝过程中,要均匀用力;采用套丝机时,应注意及时浇冷却液,螺纹不乱不过长,消除渣屑,螺纹干净清晰。
4) 测定盒、箱位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盒、箱轴线位置,以土建弹出的水平线为基准,挂线找正,标出盒、箱实际尺寸位置。
5) 固定盒、箱:先稳住盒、箱,然后灌浆,要求砂浆饱满、平整牢固、位置正确。
现浇混凝土板墙固定盒、箱加支铁固定;现浇混凝土楼板,将盒子堵好随底板钢筋固定牢,管路配好后,随土建浇灌混凝土施工同时完成。
盒、箱安装示意见图3.5.5-3,要求如表3.5.5-2所示:表3.5.5-2 盒、箱安装要求一览表(4) 管路连接1) 管径20mm 及其以下钢管,必须用管箍螺纹连接。
管箍连接加Ф6圆钢焊接跨接“ ”,套丝不得有乱扣现象,管口锉平光滑平整,管箍必须使用通丝管箍,接头应牢固紧密,外露丝应不多于2扣;管径25mm 及其以上钢管,可采用管箍连接或套管焊接,套管长度应为连接管径的2.5倍,连接管口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
2) 管路超过下列长度,应加装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
无弯时45m ;有一个弯时30m ;有二个弯时20m ;有三个弯时12m 。
3) 管进盒、箱连接:盒、箱开孔应整齐并与管径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
铁制盒、箱严禁用电焊、气焊开孔,并应刷防锈漆。
管口进入盒、箱应用螺母锁紧,露出锁紧螺母的螺纹为2~4扣。
两根以上管进入盒、箱要长短一致,间距均匀、排列整齐。
(5) 暗管敷设方式现浇混凝土楼板配管:先找准确位置,根据房间四周墙的厚度,弹出十字线,将图3.5.5-3 混凝土内预埋接线盒示意图堵好的盒子固定牢,然后敷管。
有两个以上盒子时,要拉直线。
管进入盒子的长度要适宜,管路每隔1m左右用钢丝绑扎牢。
(6) 暗管敷设完毕后,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应及时通知业主及监理代表检查验收,并认真如实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 防雷接地(1) 防雷与接地本建筑为二类防雷建筑,采用联合接地。
防雷与接地工程的流程见图3.5.5-4。
(2) 接地装置1)本工程利用施工图所示的结构基础,底板内的两条面筋焊接连通作防雷、供配电系统工作及弱电系统共用接地装置,在接地装置上按不同用途分别引出接地端子,供不同部位及用途设备(或系统)接地,共同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0.5欧姆。
2)按照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将底板内两条结构主筋(Φ≥16㎜)焊接连通,并与所经桩台及柱内的有关钢筋焊接(不同标高处利用两根竖向结构上下贯通),并将两根主筋用油漆做好标记,便于引出和检查。
3)在室外地坪1m处由防雷接地装置焊出两根-40×4镀锌扁钢,出外墙皮1m,供加设人工接地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