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奇偶校验码的理解

对奇偶校验码的理解

对奇偶校验码的理解
一个二进制数位串C7 C6 C5 C4 C3C2 C1若将各位进行模2加,其和为1,则此二进制数位串是奇性串;若将各位进行模2加,其和为0,则此二进制数位串是偶性串;此时的奇偶性表示了这个二进制位串自身固有的性质:奇性,说明此二进制数位串共有奇数个1,例如1101101有5个1,呈奇性;偶性,说明此二进制数位串共有偶数个1或者没1例如1101100有4个1,例如0000000没有1,呈偶性。

二进制数位串在传输中由于热噪声和冲击噪声可能产生差错。

怎么控制差错呢?最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是差错控制编码。

数据信息位在向信道发送之前,先按某种关系附加上一定的冗余位,构成一个码字后再发送,这个过程称为差错控制编码过程。

接收端收到该码字后,检查信息位和附加的冗余位之间的关系,以检查传输过程中是否有差错发生,这个过程称为检查过程。

根据这个原理,发送方采取给二进制位串C7 C6 C5 C4 C3C2 C1加一位冗余位C0以供校验。

C0产生方法有两种如下:
C0= C7○+C6○+C5○+C4○+C3○+C2○+C1(第一种方法)
C0= C7○+C6○+C5○+C4○+C3○+C2○+C1○+1 (第二种方法)○+是模2加符号。

用第一种方法产生的C0称偶校验码,用第二种方法产生的C0称奇校验码。

通过C0的产生过程,可以发现C0与二进制数位串C7 C6 C5 C4 C3C2 C1的关系:
在第一种方法之下,
当二进制数位串C7 C6 C5 C4 C3C2 C1呈奇性时,C0亦呈奇性——即C0取1值。

这时把C0编入二进制数位串C7C6C5C4C3C2C1后的新二进制数位串C7 C6 C5 C4 C3C2 C1 C0按各位模2加就是C7○+ C6○+C5○+C4○+C3○+C2○+C1○+C0=0
当二进制数位串C7 C6 C5 C4 C3C2 C1呈偶性时,C0亦呈偶性——即C0取0值。

这时把C0编入二进制数位串C7C6C5C4C3C2C1后的新二进制数位串C7 C6 C5 C4 C3C2 C1 C0按各位模2加就是C7○+ C6○+C5○+C4○+C3○+C2○+C1○+C0=0
在第二种方法之下,
当二进制位数串C7 C6 C5 C4 C3C2 C1呈奇性时,C0反呈偶性——即C0取0值。

这时把C0编入二进制位数串C7C6C5C4C3C2C1后的新二进制数位串C7 C6 C5 C4 C3C2 C1 C0按各位模2加就是C7○+ C6○+C5○+C4○+C3○+C2○+C1○+C0=1
当二进制数位串C7 C6 C5 C4 C3C2 C1呈偶性时,C0反呈奇性——即C0取1值。

这时把C0编入二进制数位串C7C6C5C4C3C2C1后的新二进制位串C7C6C5C4C3C2C1C0按各位模2加就是C7○+ C6○+C5○+C4○+C3○+C2○+C1○+C0=1
接收端收到二进制位串C7 C6 C5 C4 C3C2 C1 C0后,检查信息位和附加的冗余位之间的关系,以检查传输过程中是否有差错发生。

按第一种方法检查信息位C7 C6 C5 C4 C3C2 C1和附加的冗余位C0之间的关系看C7○+C6○+C5○+C4○+C3○+C2○+C1○+C0是否
等于0,不等于0说明出了错。

这种检测方法叫偶校验。

按第二种方法检查信息位C7 C6 C5 C4 C3C2 C1和附加的冗余位C0之间的关系看C7○+C6○+C5○+C4○+C3○+C2○+C1○+C0是否等于1,不等于1说明出了错。

这种检测方法叫奇校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