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经济学核心考点讲义常文浩2012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经济学核心考点讲义常文浩2012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经济学核心考点讲义专题一需求弹性与收益的关系1 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使收益增加,提价使收益减少,价格与收益反方向变化。

2 缺乏弹性的商品提价使收益增加,降价使收益减少,价格与收益同方向变化。

图1 2一般规律:1)当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和收益同方向变化。

2)当需求富有弹性(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和收益反方向变化。

3)当需求是单位弹性(价格弹性等于1时),价格变动收益不变。

案例分析:分析“谷贱伤农”现象。

答:因为谷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它本身是缺乏弹性的。

分析需求弹性与收益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使收益增加,提价使收益减少,价格与收益反方向变化;缺乏弹性的商品提价使收益增加,降价使收益减少,价格与收益同方向变化。

所以,当谷子降价的时候,农民的收益减少,损害农民的利益。

图3如图所示,当需求缺乏弹性时,提高价格使需求量减少的比例很小,收益增加的面积A远远大于减少的面积B,故价格提高,收益增加,价格收益同方向变化。

专题二需求量与供给量的变化一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变化1、需求量的变化: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用沿着需求曲线的上下运动表示。

2、需求的变化: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爱好、预期、买者得数量)对需求的影响,用这个需求线的移动表示。

图4如图所示,当价格从P1上升到P2需求量从Q1减少到Q2,从A点移动到B点。

图5如图所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任何一种情况增加则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向右需求从Q1加至Q2,向左需求从Q1减至Q2。

二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变化1、供给量的变化:价格变化对供给量的影响,是沿着供给曲线上下运动表示的。

2、供给的变化: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对供给量的影响,用这个供给曲线的平移表示。

图6如图所示,当价格从P1上升到P2,供给量从Q1增加到Q2,供给曲线上的A点向B点移动。

图7如图所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任一种量增加则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案例分析:一、分析现如今中国家电行业的状况答:图8如图所示,因为需求者增加的幅度小于供应增加的幅度,所以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二、分析现如今中国煤炭行业的状况答:图9因为煤炭属于有限能源,但是它却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须资源,则她的需求增加幅度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

如图所示,需求量增加大于供给增加幅度,所以价格由P1上升到P2,需求量增加。

专题三价格控制对市场结果的影响价格控制分为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两种。

一、价格上限为法定最高价格,它又分为非限制性价格上限和限制性价格上限。

图10图11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非限制性价格上限的时候,不影响市场结果。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的时候,产生物品的短缺。

二、价格下限为法定最低价格,它又分为非限制性价格下限和限制性价格下限。

图12图13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非限制性价格下限的时候,不影响市场结果。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的时候,产生物品的过剩。

案例分析:一、短期与长期中的租金控制答:在短期中,房东出租的公寓数量是固定的,而且,他们不能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化迅速调整这个数量。

此外,在短期中,在一个城市寻找住房的人数对租金也并不会很敏感,因为人们调整自己的住房安排要花时间。

因此,住房的短期供给与需求都比较缺乏弹性。

如图14如图所示,由于公寓的供给与需求较为缺乏弹性,租金控制实行的价格上限只引起住房的少量短缺。

长期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租赁性住房的买者与卖者对市场状况的反应增大了。

在供给一方,房东对低租金的反应是不建新公寓,也不修缮现有公寓。

在需求一方,低租金鼓励人们去找自己的公寓。

因此,在长期中供给与需求都是较为有弹性的。

如图15如图所示,由于公寓的供给与需求较为富有弹性,租金控制的价格上限引起了大量的短缺。

二、最低工资答:最低工资法规定了任何一个雇主要支付的最低劳动力价格。

为了要考察最低工资的影响,我们必须考察劳动市场。

工人决定劳动力供给,企业决定劳动力需求。

图16如图所示,如果政府不干预,工资将自发调整,使劳动的供求达到平衡。

图17如图所示,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是,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结果是劳动力过剩,导致失业。

所以,最低工资增加了有工作的工人收入,但减少了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工人的收入。

专题四经济剩余一、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图18如图所示,价格为P时,需求量为Q,消费者剩余等于三角形ABC的面积,即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消费者剩余。

二、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图19如图所示,价格为P,供给量为Q,生产者剩余等于三角形ABC是面积,即供给曲线以上和价格以下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

三、市场均衡下的经济剩余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到均衡点之间的总面积代表该市场的总剩余。

图20如图所示,总剩余是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面积总和。

四、出口国的经济剩余图21如图所示,一旦允许贸易,国内价格上升到世界价格的水平。

当出口价格等于世界价格时国内供给量与国内需求量之间的差额表示出口量,所以卖者状况变好,生产者剩余从C增加到C+B+D,买者状况变差,消费者剩余从A+B减为A,总剩余的增加量为面积D。

五、进口国的经济剩余图22如图所示,一旦允许贸易,国内价格下降为世界价格。

进口量等于世界价格时国内需求量与国内供给量的差额。

所以买者状况变好,消费者剩余从A到A+B+D,卖者状况变坏,生产者剩余从B+C减至B,总剩余增加面积D。

六、关税时的经济剩余图23如图所示,由于关税提高了国内价格,它使国内需求量从Q1D减至Q2D,国内供给量从Q1S增加至Q2S。

国内卖者的状况变好了,生产者剩余从G增加至C+G,买者状况变差了,消费者剩余从A+B+C+D+E+F减少至A+B。

政府有了收入,等于关税时的进口量诚意关税规模,面积是E。

有关税后的总剩余为面积A+B+C+E+G,减少了面积D+F,这就是关税带来的无谓损失。

专题五税收一、评价税收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图24如图所示,没有征税时价格为P1,销售量为Q1,消费者剩余为面积A+B+C,生产者剩余为面积D+E+F。

现对一物品征税,买者支付的价格以P1上升到P2,卖者得到的价格由P1下降到P3,销售量从Q1减至Q2,消费者剩余减至A,生产者剩余减至F,而政府得到的税收等于B+D,总剩余由A+B+C+D+E+F减至A+B+D+F,减少面积C+E就为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实施燃油税后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利与弊)答:图25如图所示,当没有实施燃油税时,市场均衡,价格为P1,销售量为Q,但当实施燃油税后,买者支付价格增加,卖者得到价格减少,销售量减少,但政府有了收入,同时引起无谓损失。

所以,实施燃油税后的好处是政府有了收入,燃油销售量减少,有利于环保;坏处是征税使买者与卖者的状况都变坏了,同时带来了无谓损失。

二、税收负担由谁承担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如何在组成市场的不同人之间分配。

图26如图所示,供给曲线富有弹性,需求曲线缺乏弹性,这样卖者得到的价格少量下降,买者支付的价格大量上升,因此,买者承担大部分的税收负担。

图27如图所示,需求曲线富有弹性,供给曲线缺乏弹性,买者支付的价格少量上升,卖者得到的价格大量下降,因此,卖者承担大部分的税收负担。

由以上两幅图得出结论:税收负担更多的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案例分析:谁负担工薪税?答:工薪税是向企业支付工人的工资征收的一种税。

图28如图所示,在征收工薪税时,工人得到的工资减少,企业支付的工资增加了。

比较有税收和没税收时的工资,你会看到,工人和也起分摊了税收负担。

这种税收负担在工人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并不取决于政府是向工人征税还是向企业征税。

确切的说,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力量。

大多数劳动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供给远远地比劳动需求缺乏弹性,也就是说,是工人而不是企业承担了大部分工薪税的负担。

话句话说,其税收负担的分配与立法者所期望的一半对一半相差甚远。

三、税收规模与无谓损失的关系无谓损失是税收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图29图30图31比较上面三幅图,得出结论:税收规模越大,无谓损失越大,如图所示图32专题六外部性一、概念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之为负外部性;如果对旁观者的福利是有利的,就称之为正外部性。

如图所示:图33市场均衡数量大于社会最适量,出现这种无效率,因为市场仅仅反映私人成本,而没有考虑外部成本。

图34市场均衡数量小于社会最适量,出现这种无效率,因为市场仅仅考虑私人价值,而没有考虑外部价值。

负外部性是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是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政府可以通过对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对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使外部性内在化,即改变激励,以是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二、外部性的解决1、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1)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即政府可以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外部性。

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矫正性税收和补贴,通过对负外部性的活动进行征税和对正外部性的活动进行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理想的矫正税应该等于有负外部性的活动引起的外部成本,而理想的正外部性应等于有正外部性的活动引起的外部价值。

可交易的许可证,从经济的效率来看,这是个好政策,使两个人的状况都变好,而且他们是可交易的。

这种交易对外界没有任何影响,量任然相等。

另一个优点是许可证在企业之间的初始配置是无关紧要的,以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可以出售他们的许可证,以高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可以购买他们所需的许可证,只要存在一个可交易的许可证市场,无论初始配置如何,最后配置都将有效率。

图35矫正税决定了价格,他与需求曲线共同决定了量图36许可证决定了量,它与需求曲线共同决定了价格在这两种情况下,价格和数量都是相同的,有时,出售许可证比实行矫正税更好,因为可以通过拍卖许可证来确定矫正税的适当规模。

2、针对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案1)外部性可以通过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也可以通过慈善行为来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益各方签订合约来解决。

2)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

科斯定理表明,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

无论最初的权力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会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但是科斯定理并不总是有效,因为会产生成本,有的时候谈判会破裂。

专题七垄断一、概念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其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个垄断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