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离心与膜分离(1)
F=
gR
=
gR
900
离心分离因数:
F Rn2 f= = M 900
M增加,F增加; R增加,F增加; n增加,F增加显著
第三节 离心分离设备
二、常用离心机结构及选型
(一)管式离心机的结构及操作
1、特点 管式离心机具有一个细长而高速旋转的转鼓,加长转鼓的 目的在于增加物料在转鼓内的停留时间。转鼓的直径小而 成倍提高其转速,离心分离因数提高到50000左右而不致使 转鼓内壁产生过高的应力。 (转速:15000rpm,f=50000左右)
第三节 离心分离设备
2、结构
管式高速离心机是由转鼓、分离盘、 机壳、机架、传动装臵等组成。 转鼓由三部分组成:顶盖、带空心轴 的底盖和管状转筒。管式转筒中有三 片互成120度角的长条叶片。
第三节 离心分离设备
3、操作过程
待分离的料液从转筒底部以0.25-0.30×106Pa的压力通入, 经折转器分布,十字形挡板使料液均匀分布于四周。
叶片与转筒同步旋转,使料液迅速达到与转筒相同的角 速度。 轻重液因受到的惯性离心力的大小不同而分层。重液贴 近转筒的内壁,轻液则紧挨着重液。由于待分离液在压 力下连续进入,管内分层的液体得以连续向上流动。轻 液自近轴心的流出孔排出,而重液则自远轴心的流出孔 排出。
第三节 离心分离设备
管式离心机分两种,一种是GF型,用于处理乳浊液而进行液一液 分离操作,轻重液流动到转鼓上部各自的排液口排出,微量固体 沉积在转鼓壁上,待停机后人工卸出。 另一种是GQ型,用于处理悬浮液而进行液一固分离的澄清操作。 密度较大的固体微粒逐渐沉积在转鼓内壁形成沉渣层,待停机后 人工卸出,澄清后的液相流动到转鼓上部的排液口排出。
第一节 过滤速度的强化
(3)多孔固体介质 如多孔陶瓷、多孔玻璃、多孔塑料等。常用于过滤含有少量 微粒的悬浮液。
过滤介质种类繁多,过滤机型式多种多样,滤浆的性质及分 离条件、目的各不相同,使得过滤介质的选择并非轻而易举。 正确选择过滤介质,一是靠经验,二是靠实验。
第一节 过滤速度的强化
(二)过滤条件的优化
dV 1 pF dt rlR 0 (8-1)
(1)悬浮液物理性质的改变,如降低粘度、减少滤饼比阻和滤 饼层厚度(加入助滤剂和絮凝剂)。 (2)改变过滤压力差。在一定压力差范围内,增大压差对过滤 有利,但当压差大于某一值后,继续增大将使过滤速度减慢。
第 过 滤
二
节 设 备
第二节 过滤设备
第二节 过滤设备
第二节 过滤设备
(三)自动板框压滤机 特点: 板框压紧、过滤、洗涤、卸饼和清洗等操作可在10min内自动 完成。 板、框各有4个角孔,滤布是首尾封闭的整体,过滤、洗涤。 卸渣:拉开框,降框。 滤布洗涤:传动装臵带动环形滤布围轴旋转。
降框、卸饼及洗刷滤布 IFP自动板框压滤机工作原理图
经过空心主轴的通道和分配头的固定盘上的小室相通。
分配头的作用是使转筒内各个扇形格同真空系统和压缩空
气系统顺次接通。
第二节 过滤设备
第二节 过滤设备
3、运转过程:
在转筒的回转过程中,借分配头的作用,每个过滤室相继与
分配头的几个室相接通,使过滤面形成以下几个工作区。 (1)过滤区Ⅰ 浸在悬浮液内的各扇形格同真空管路接通,格内为真空。 滤液透过滤布,被压入扇形格内,经分配头被吸出。而固体颗 粒在滤布上则形成一层逐渐增厚的滤渣。
加压过滤机、真空过滤机在生物发酵工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而 常压过滤机由于过滤的推动力太小,现代工业上较少采用。
一、板框式及板式压滤机
(一)板框式压滤机 过滤 洗涤 卸渣 清洗滤布 过滤
滤板和滤框间隔排列,框两侧覆 以滤布,形成空腔供滤板支撑、 压紧。过滤板-滤框-洗涤板 滤板的作用:支撑滤布,提供滤 液流出的通道。正方形,角端开 有小孔,两面制成沟槽,与滤出 口和洗水孔道连通。
第二节 过滤设备
滤框的作用:提供滤浆进入的空 间,容纳滤饼,总框数由其生产 能力和悬浮液固体浓度确定。 滤液引出方式:明流和暗流。
第二节 过滤设备
第二节 过滤设备
第二节 过滤设备
1500 x 1500 Filter Press
Plate shifter
第二节 过滤设备
(二)板式压滤机
凹腔板式压滤机,又名箱式压滤机。 全由滤板并列而成。 滤板:凹面形圆盘,合并后形成凹 腔,板的两侧是滤布。 中央为进料孔。
第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滤设备
第二节 过滤设备
二、真空过滤机(转筒式真空过滤机)
1、特点:将过滤、洗饼、吹干、卸饼分别在转鼓的一周转动 中完成。连续且滤饼阻力小。为恒压恒速过滤过程。
2、结构:
过滤机的主要部分是一水平放臵的回转圆筒(转鼓)。筒
的表面有孔眼,并包有金属网和滤布。
转筒内部用隔板分成互不相通的18个扇形格,这些扇形格
过滤区(1~2区),f 槽; 洗涤区(3~4区),g槽 ; 干燥卸渣区(5~6区),h 槽;
转筒及分配头的结构
第二节 过滤设备
第
三
节
离 心 分 离 设 备
第三节 离心分离设备
离心分离是在液相非均匀体系中,利用离心力来达到液液分 离,液固分离的方法,通称为离心分离。分为离心沉降和离心 过滤。
离心机是在高速旋转的转鼓中,利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过 滤、澄清悬浮液,或将两种轻重不同、互不溶解的液体分离的 设备。
第一节 过滤速度的强化
(三)加入盐类: 除去高价无机离子。如利用草酸钠除去钙离子;利用三 聚磷酸钠除去镁离子;利用黄血盐除去铁离子等。 (四)调节pH:
调节发酵液pH至蛋白质等电点,除去蛋白质。大幅改变
pH,还能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五)加入助滤剂:
助滤剂吸附了细小的胶体粒子,使其均匀分布于滤饼层 中,相应地改变滤饼结构,降低滤饼的可压缩性,减少过滤 阻力。 助滤剂:硅藻土、活性炭、石英砂、白土等。
g槽
h槽
18格分成6个工作区 1区(1~7格):过滤区; 2区(8~10格):滤液吸干区;
11 10 9 8 7 6 5 4 3 2 12 13 14 15
3区(12~13格):洗涤区;
16
17 18 1
4区(14格):洗后吸干区; 5区(16格):吹松卸渣区; 定盘
f槽
动盘 6区(17格):滤布再生区。
第一节 过滤速度的强化
(二)凝聚和絮凝: 凝聚是将一种无机电解质(凝聚剂)加入到悬浮液中,将胶 体粒子表面上的电荷中和,减少存在于胶体粒子间的静电斥力, 使范德华力占优势,这样胶体就会凝聚成较大、较密实的粒子。 常用的凝聚剂有:硫酸铝、氯化铝、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
硫酸亚铁等。
絮凝是将一种高分子电解质(絮聚剂)加入到悬浮液中,借 高分子电解质的长链作用,与离子产生静电作用,捕获粒子,中 和电荷,粘结颗粒,以及在固相粒子间搭桥,使颗粒不断凝结为 较大的絮块。 絮凝剂:长链线状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类、聚合铝 盐、聚合铁盐、多糖类(海藻酸钠、明胶、骨胶和壳聚糖等)。
按作用原理分类 过滤式:(分离机):转鼓壁上有孔并装滤布(三足式) 沉降式:(澄清机):转鼓壁上无孔无滤布(碟片式、管式)
第三节 离心分离设备
离心机转鼓壁上有许多孔,供排出滤液用,转鼓内壁上铺有过滤介质, 过滤介质为金属丝底网和滤布组成。加入转鼓的悬浮液随转鼓一同旋转, 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移动被截留在过滤介质 表面,形成滤渣层;与次同时,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透过滤渣、过滤介 质和转鼓壁上的孔被甩出,从而实现固体颗粒与液体的分离。
4、缺点: 生产能力大,劳动强度小,推动力小(压差),滤饼湿度大, 投资大。
第二节 过滤设备
第二节 过滤设备
动盘固定在转鼓轴颈上﹐与转鼓同步旋转。动盘端面有一圈孔。每 个孔与转鼓上对应的一个滤室相连。阀座不转动﹐其内侧端面上开 有三条弧形槽(滤液真空凹槽、洗水真空凹槽、压缩空气凹槽 ), 分别与外侧的接管连通。阀座与动盘贴合,各弧形槽顺序与动盘上 的孔相通,旋转的滤室即可与固定的真空或压缩空气系统顺序联接, 使过滤操作循环进行。
为沉降。
概述及几个基本概念
4、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是利用膜的选择性,以膜的两侧存在一定的能量差 为推动力,膜分离常用的膜有微滤膜、超滤膜、电渗析膜和反 渗透膜等。 过滤介质:一种能让液体通过,将固体粒子截留的介质。 滤渣:滤浆中的固体粒子。
• •
•
滤饼:当悬浮液通过过滤介质时,固体颗粒被介质阻拦而
形成滤饼,当滤饼积至一定厚度时就起到过滤作用。 滤液:滤过的液体
概述及几个基本概念
…
概述及几个基本概念
2、过滤
过滤是传统的化工单元操作,其原理是使物料通过固态过滤
介质时,固态悬浮物与溶液分离。如液相中谷氨酸钠、柠檬酸晶 体的分离。
过滤的形式:常压、加压、真空及离心过滤。
3、离心分离
离心分离是基于分离体系中固液和液液两相密度存在差异,
在离心场中使不同密度的两相相分离的过程。静臵混合液时,密 度较大的固体颗粒或重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沉,这一过程称
•
第
一
节
过 滤 速 度 的 强 化
第一节 过滤速度的强化
提高过滤速度,一方面可通过改变悬浮液的物理性质(预
处理),另一方面,选择适当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条件。
一、发酵液的预处理
目的: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尺寸,除去无机离子和杂蛋 白质,降低液体粘度,便于有效分离。
(一)加热 : 使蛋白质变性凝固;降低粘度。
第
二
章
过滤、离心和膜分离设备
概述及几个基本概念
1、概述
(1)上游工程:菌种的构建和产物的生成(发酵)
(2)下游工程:产物的提取和精制(过滤、分离、蒸发和结晶等)。 (3)发酵产物的存在形式: 胞外产物:透出菌体细胞之外存在于悬浮液中; 胞内产物:存在于细胞之内; 细胞本身; (4)液固分离方法:为了提取和精制发酵产物,往住必须首先将 悬浮液进行液固分离。 方法主要是过滤(最常用)和离心分离。 膜分离是目前新兴的过滤方法,在此也予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