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野生植物资源分类、分布与特点
野生植物资源分类、分布与特点
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二)组织器官的再生性
植物的组织器官受自然或人为损坏后仍
能得以恢复和再生。
茎皮部分剥落后仍能得到自身的修复。
杜仲。
茎和叶片具有发达居间分生组织的植物,
收割利用后仍可向上生长。韭菜。
植物组织培养。
属终年高温的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 年平均温度为21-26℃,1月平均温度在 12℃以上,7月平均温度29℃,年温差较 小,绝对低温一般都在0℃以上,极少数 地区冬季有寒流侵袭时可能降到0℃以下; 年降雨量1600-1800mm,部分地区可 达2000mm以上。 地表切割破碎,典型植被为常绿的热带 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 林。土壤为砖红壤和砖红化红壤。
土地肥沃,农业发达,野生植物资源比 较丰富,是我国地道植物药材“北药” 的基地。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种类:药用植物资源, 果树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色素 植物资源,纤维植物资源,树脂、树胶 植物资源,农药植物资源。
华北区
包括辽宁西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除 外)、山西、陕西(北以长城为界,南 以秦岭为界)、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 山东、河南和安徽淮河以北、江苏黄河 故道以北、北京和天津。 包括四个副区:辽东、山东半岛落叶阔 叶林,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冀 晋山地半旱生落叶阔叶林草原和黄土高 原森林草原干草原。
所以,要保护好植物资源,既要增强 科研队伍建设,又要增强群众的自然保护 意识,努力保护好现存植物,特别是一些 有用植物和将来大有前途的植物种类,加 强防范意识,使之不致于在还没有“物尽 其用”之前湮没、绝种。
具有暖温带气候特征,夏热多雨,冬季 晴朗干燥,春季多风沙。年平均温度为9 -16℃,1月平均温度为-2--13℃,7月 平均温度为22-28℃,绝对最低温度为30--20℃;降雨量一般在400-700mm 之间,沿海个别地区可达1000mm。土 壤为棕壤,沿海、河谷和较干燥的地区 多为冲积性褐土和盐碱土,山地和丘陵 为棕色森林土。
内蒙区
包括内蒙古中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 (长城以北)、河北北部(张家口地 区)。 属温带内陆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年 均降水量150-350mm,自东向西递减, 东部边缘可达400mm左右,北部地区干 旱而严寒。
青藏区
包括西藏和青海全境、四川的甘孜和阿 坝、云南北部的迪庆、甘肃甘南及祁连 山以南和新疆昆仑山以南。 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 地球的“第三极”,我国地势的第三级 阶梯。
西北区
包括内蒙古西部、甘肃祁连山以北、新 疆大部即昆仑山北部地区。 包括四个副区:阿拉善高原温带荒漠、 准噶尔盆地温带荒漠、阿尔泰山及天山 山地草原和针叶林、塔里木盆地暖温带 荒漠。
属内陆干旱气候,日照丰富,内陆流域
面积广大,以山地冰川补给为主,典型
的荒漠景观,是我国降水量最少,相对
湿度最低,蒸发量最大的干旱地区。
属亚热带温热季风气候,陆地水资源丰 富,农业发达,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是 我国地道药材“浙药”和“南药”的主 产区。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果 树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色素植 物资源,纤维植物资源,树脂、树胶植 物资源,农药植物资源。
华南区
包括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广西、广东 南部、福建福州以南的沿海狭长地带及 台湾、海南全部和南海诸岛,位于我国 最南部。 包括五个副区:南亚热带岭南丘陵常绿 林,南亚热带、热带台湾岛常绿林和季 雨林,琼雷热带雨林季雨林,滇南热带 季雨林和南海诸岛热带雨林。
第一章 野生植物资源分类、 分布与特点
第一节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 第二节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
第三节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
第一节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简史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系统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简史
分类方法:按植物分类学系统分类;按 植被类型分类;按植物资源用途分类。
分类简史: 东汉:《神农本草经》 明代:《本草纲目》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 1935年:工业用植物资源、农业用植物资源、 绿化和改造自然的植物资源。 1942年:《苏联野生和有用植物》 1946年:格罗斯盖姆 1960年:《中国经济植物志》 1983年: 1989年:《中国资源植物利用手册》 1994年:《植物资源学》
是我国最冷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寒 温带和温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冬季 严寒而漫长,夏季从太平洋和亚洲边缘 海洋上吹来比较湿润的季风,年平均温 度在-4℃左右,1月平均温度常低于20℃,7月平均温度一般不高于24℃,绝 对最低温度为-30--40℃,有的地方可 达-50℃;雨量集中在6、7、8月,年降 雨量在350-700mm之间,长白山东南可 达1000mm,相对湿度70%-80%。海 拔高度从东北平原的120m到长白山白云 峰的2691m。
为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植被,农业发达, 人类活动影响深刻,是苹果、梨、桃、 枣、山楂等暖温带水果的主产区,是我 国地道药材“北药”的主产区。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果 树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色素植 物资源,纤维植物资源,树脂、树胶植 物资源,农药植物资源。
华中区
包括安徽淮河以南、江苏旧黄河河道以 南、河南东南小部分地区、浙江、上海、 江西、湖南、湖北东部、广西北部、广 东北部、福建大部。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云 贵高原以东的中国广大亚热带地区。 包括三个副区: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 原混交林、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 常绿林和中亚热带浙闽沿海常绿林。
易受威胁性
野生植物资源多数是具有直接经济价 值的,受到经济利用的驱使,长期以来许 多价值较高的物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 胁。
如人参、天麻、草苁蓉等在自然界中
已经很难找到,利用的大部分为人工栽培
品。野生人参已被列入世界有灭绝危险的
物种。
植物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 具有可解体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 的干扰,可以退化、解体甚至毁灭。 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有470多科,3700 多属,约3万多种,占世界种数的10%。其中 1200属是在北半球其它地区早已灭绝的珍稀古 老孑遗植物,并有200多个特有属约1万多个特 有种。然而,由于多年来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没 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乱砍滥伐,杀鸡取卵,盲 目开垦,无计划地采集挖掘,不仅使植物资源 急剧减少,而且严重破坏了物种赖以生存的环 境。
我国是乌桕的原产地,据估计年产柏籽 约1亿kg左右,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分析加 工技术落后,每年收购的桕籽仅占总产量的 1/3左右。其经济损失约数千万元。 同时有研究表明,利用桕脂可制取类可
可脂。如果能积极地利用和开发乌桕资源,
还将改善我国巧克力工业部分原料进口的局
面。
猕猴桃,产地在我国,现在却成了新 西兰的出口资源。所以,要积极利用植物 资源的再生性,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抚育管理开辟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积极 引种栽培,变野生为家生,人为地、有计 划地扩大植物(森林)覆盖率,为子孙后代造 福。
具有亚热带高原盆地的特点,且受印度 洋气流影响,多数地区春温高于秋温, 春旱而夏秋多雨。 年平均温度为14-16℃,有些地方可高 达20-22℃,1月平均温5-12℃,7月 平均文的28-29℃,各月平均温度多在 6℃以上,除极少地区外,月平均温度都 未超过22℃。年平均降水量900- 1500mm,绝大部分降在湿季。 高原常绿林植被,在四川西部山地有硬 叶常绿林分布,垂直变化明显。土壤为 红壤、黄壤和黄棕壤。
本区面积虽小,但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 富,仅西双版纳就有高等植物3000- 4000种,海南岛也有高等植物约4000种。 本区是地道药用植物“广药”的主产区。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果 树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色素植 物资源,纤维植物资源,树脂、树胶植 物资源,农药植物资源。
西南区
包括云南、贵州高原北部、广西盆地的 北部、四川盆地、陕西南部(秦岭以 南)、湖北西部及甘肃和河南南部的小 部分地区。 本区属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 较大,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多数地面海 拔在1500-2000m之间,最高可超过 5000m。
年降水量一般不足200mm,有的地区少
于25mm。
区内植物垂直分布明显,除荒漠外,还 有山地森林、灌丛、草原和高山植物。 主要植物种类以蓼科、禾本科和菊科为 主,板有豆科、蔷薇科、毛莨科等植物。 植物资源比较贫乏。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果 树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色素植 物资源,纤维植物资源,树脂、树胶植 物资源,农药植物资源。
温暖湿润的气候,冬温夏热,四季分明, 冬季气温较低,但不严寒。 年平均温度15-22℃,1月平均温度均在 0℃以上,7月平均温度在20-28℃之间, 自北向南,自冬向西递增,绝对最低温 度-5--15℃。年平均降水量在800- 1600mm之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减。 土壤主要是黄棕壤、黄壤和红壤。黄棕 壤分布于本区北部北亚热带地区,红壤 和山地红壤分布于长江以南海拔500- 900m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区,黄壤则散见 于较高山地。
植物资源的再生性,可以不断地自然 更新、繁殖和扩大。这种能力为我们长期 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可能。 比如:水杉、银杉、银杏、金花茶的 人工引种,人参的人工栽培等都可以使一 些罕见、渐危、濒危的植物资源得以再生 和利用。
目前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再生性保护及利用 还存在不足。比如:乌桕是我国特产的木本 油料植物,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都有分 布。乌桕种子(桕籽)富含固体脂(柏脂)和液倦 油(梓油),故有“绿色原子弹”之称。 从40年代开始,国际上就开始对中国乌桕 各器官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美国、印度、巴 基斯坦、英国、日本、巴西等国对中国乌桕 开发利用极为重视。据悉,美国桕籽产量每 4×103m2超过3732kg,总脂肪产量大于“世 界油王”──油棕,有变成世界性栽培作物的 可能。显然,对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它是 一种理想的再生性能源树种。
第二节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