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一、“为什么(原因)类”【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这样说”“这样做”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意义(重要性)。

例:1.“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的“中秋”,深厚地蕴涵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

为此文化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秋”申遗的原因。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中秋”申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中秋”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秋”特有的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例:2.华夏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了象征着东方灿烂文化的中国瓷器。

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精湛绝妙的工艺、光致茂美的质感、异彩纷呈的品类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中国瓷器由商代原始瓷发展到东汉成熟的青瓷,至唐、宋、元、明、清各代,历经了原料配制由粗到精、坯胎由不透明到半透明、釉色由单色到多色、烧成温度由低到高、工艺技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断进步。

装饰艺术由“素瓷”到“彩瓷”、单彩到多彩、釉下彩瓷到釉上彩瓷的长期演变,为现代瓷器艺术百花竞艳的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虽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但整体上说,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以及经济适用、朴素大方的日用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发展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征,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种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原因:⑴国家对采取“保护、发展、提高” 的方针,鼓励包括陶瓷艺术在内的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⑵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探索创新;⑶中国陶瓷艺术具有包容性,注重实用性;⑷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⑸对传统陶瓷技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⑹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启示: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④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例: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

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9分)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②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③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④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杨;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二、“认识(评价)类”【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1、“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2、“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3、“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例:1.社会的发展必将带来人的全面发展①以上说法是片面的——【是什么】②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社会越发展,人的物质文化条件就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就会创造得越多。

因此,我们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③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

社会发展并不一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为什么】④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⑤我们既要看到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又要看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怎么办】例;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到我国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占据了部分人的头脑。

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目的之一。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为什么】(4)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是什么】例: 3、“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1)“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题中观点有其合理性。

(2)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从头开始。

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批判性继承;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还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题目中的观点只看到文化创新的一个方面,是片面的。

例:4、加强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就能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

(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在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如果认为只要交流、借鉴就能推动文化创新则是不科学的。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其次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再次,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

(3)要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这是我国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还应着眼于中华文化传统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旧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还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因此,题中观点片面的。

例: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消除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否则气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2)由于各国、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着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和多样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要尊重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3)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它们是统一的,思想文化越是多样,越需要主心骨,我们不应该把两者对立起来。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三、“意义或影响类”【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 “文化意义”等。

【解题技巧】:理论依据意义(重心在意义)。

一般意义类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常用术语:1、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民族文化传播,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2、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有利于增强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

4、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6、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7、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先进文化等8、时政:有利于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实现等意义:(1)文化的作用P9—11、P17—21(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P32(3)文化传播、交流的意义P37⑷文化创新的意义P49—50⑸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P71、76、78—80⑹爱国主义的重要性P74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P98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P100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P105⑽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的重要性P109—110⑾包容性的意义⑿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弘扬儒学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