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学试题和答案第八章疼痛的评定一、名词解释:1.VAS:又称目测类比量表法。
通常采用10cm长的直线,按mm划格,两端分别表示“无痛”(0)和“极痛”(100)。
被测者根据其感受程度,用笔在直线上画出与其疼痛强度相符合的某点,从“无痛”端到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痛觉评分分数,一般重复两次,取平均值。
VAS是目前最常用的疼痛强度评定方法。
2.压力测痛法:用于需要对疼痛强度(如痛阈、耐痛阈)进行评定的患者,特别适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疼痛的评定。
采用压力测痛计进行评定。
使用压力测痛计在患者手指关节等处逐渐施加压力,并听取患者的反应。
二、填空:1.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有关的和。
不愉快感觉情感体验2.按疼痛持续时间为依据可将疼痛分为、、和。
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亚急性疼痛再发性疼痛3.康复医学临床中最常用的疼痛评定方法是、、。
目测类比法(VAS)、简化McGill疼痛问卷法和压力测痛法。
4.常用的疼痛部位评定方法是。
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三、问答题1.简述疼痛评定的目的。
答:疼痛评定的目的有:①确定疼痛的原因;②判定疼痛的程度;③提供制定治疗措施的依据;④评价治疗效果。
2.简述临床常用疼痛评定方法。
答:临床常用疼痛评定方法有:疼痛部位的评定,常采用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疼痛强度的评定,包括视觉模拟评级法(VA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数字评分法(NRS);压力测痛法;疼痛特性的评定,常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等。
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临床工作中常用的疼痛评定方法有以下几种,除外( E )A.词语定级法 B.数字定级法 C.目测类比定级法D.综合评定法E.患者自述法2.下面关于急性疼痛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E )A.病程较短 B.部位多数明确、固定 C.原因通常是伤害性刺激D.疼痛性质往往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E.患者反应往往十分消极(二)多项选择题:1.慢性疼痛的三联征:( ADE )A.疼痛B.粘连C.挛缩D.睡眠E.情绪第九章神经电生理检查一、名词解释:1.电诊断:是指电学手段诊断疾病的方法,包括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的肌电图;神经传导和诱发电位,分别属于记录式电诊断和刺激-记录式电诊断。
2.EMG:即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止和收缩时的电活动以诊断肌肉疾病的电生理学方法。
广义肌电图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3.插入电位:将肌电图记录针电极插入肌肉所引起的电位变化,表现为爆发性、成组出现的重复发放的高频棘波,持续时间为几百毫秒。
正常插入活动最一致的特征是其持续时间不超过针移动时间。
4.运动单位电位(MUP):即运动单位电位,MU(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其全部收缩时记录的波形即MUP(运动部位电位)。
因此MUP是单个前角细胞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电位的总和,它包括波幅、时限、上升时限、相位等指标。
5.电静息:当肌肉完全松弛时,示波屏上无明显电位活动,仅见于一根基线。
6.终板电位:是一种局限于终板区不扩散的单相负电位,波幅低(10~20μV),波窄(0.5~1ms),呈典型的嘶嘶声。
7.纤颤电位:是一种双相或三相(单相)电位,起始相为正相,其后紧接着为负向电位。
宽度小于2 ms;幅度小于100μV;频率为1~20Hz。
8.正锋波(正相波):是一种主峰向下的正相尖波,正波后有一个平缓低矮的负波。
波宽大于10 ms;幅度大于100μV;频率为10 Hz左右。
9.肌强直电位:肌肉失神经支配时,插入电位的波幅与频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在音响器中可听到一种类似俯冲轰炸机的声音,称肌强直电位。
10.束颤电位:肌束颤的电位,有2~3相,宽度5~10 ms;幅度700~1000μV。
11.F波或F反应:刺激神经干时,运动纤维的兴奋双向传导,向近心端的传导将上达于运动神经元,激发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此兴奋再返回传导,引起同一肌肉的二次兴奋,是为F波或F反应。
12.M波:刺激神经干时,运动纤维的兴奋双向传导,向下传导引起肌肉兴奋,其电反应称为M波。
13.H反射:刺激混合神经干而强度尚不足以刺激运动神经引起M反应时,即先刺激了感觉神经,兴奋经后根至脊髓前角细胞,引起前角细胞兴奋,产生肌肉反应(M波)即为H反射。
二、填空:1.EMG检查的禁忌证有、。
有出血倾向者易反复性系统性感染者。
2.肌电图电极分为和。
针电极表面电极。
3.插入电活动主要观察、、。
插入电位延长插入电位缩短肌强直电位4.当肌肉完全松弛时,正常情况下无任何电活动,称为。
电静息5.肌电图检查的是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态,下运动单位包括、周围神经根,、神经干、神经支、神经肌肉接头和。
脊髓前角细胞神经丛肌纤维6.肌电图检查步骤:观察的电活动,放松时的电活动,轻收缩时的运动单位与重收缩的募集情况。
插入时自发性7.群放电位是或收缩时产生的一群电位。
随意不随意8.神经电生理检查的范围包含和。
周围神经中枢神经9.最常用的肌电图电极是。
单芯针电极10.正常情况下肌肉放松时出现的电位为。
有两种,即和。
自发电活动终板电位束颤电位11.受试者最大用力时的肌电图可以分为、、。
孤立混合干扰型12.神经传导研究一般用电极刺激和记录。
表面电极13.神经电位又称。
神经电图14.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研究周围神经的或兴奋传导功能。
感觉运动1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时,有与法两种。
逆行法顺行法16.周围神经损伤分、、神经离断。
失用轴索离断三、问答题1.什么是运动单位电位(MUP)?其相关参数的正常值及意义。
答:(1)运动单位电位:MU(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其全部收缩时记录的波形即MUP(运动部位电位)。
因此MUP是单个前角细胞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电位的总和,它包括上升时限、波幅、时限、相位等指标。
(2)相关参数的正常值及意义:①上升时限:正常<500μs,最好在100~200μs。
②波幅:数百微伏至几个毫伏之间。
③时限:一般在5~15ms之间,年龄越大时限越宽,不同的肌肉也有明显的不同。
④相位:正常多为三相或四相,超过四相为多相,正常的肌肉中多相位在5%~15%之间。
2.什么是纤颤电位,其病理意义?答:(1)纤颤电位:是一种双相或三相(单相)电位,起始相为正相,其后紧接着为负向电位。
宽度小于2 ms;幅度小于100μV;频率为1~20Hz。
(2)病理意义:以前认为此系肌肉失神经支配的特殊改变,但近年来认识到,纤颤电位只是反映肌膜兴奋性改变,可见于多种原因:①失神经支配,特别在神经损伤时出现具有定性意义;②电解质改变;③肌炎;④肌纤维的破坏等。
3.简述EMG在临床检查上的意义。
答:EMG在临床检查上的意义:(5分)通过EMG可以了解到:(1)肌肉病变是神经源性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根、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静息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4.简述EMG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答:(1)确定神经系统有无损伤及损伤部位,主要区分神经源性异常、肌源性异常。
(2)作为临床康复评定的指标。
四、选择题:1.运动单位是指(C )A.单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支配的单个肌纤维B.单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支配的多个肌纤维C.单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支配的全部肌纤维D.多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支配的多个肌纤维E.多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支配的全部肌纤维2.多相电位超过多少为多相位电位增加(A )A.20% B.15% C.25% D.30% E.40%3.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包括:(E )A.肌电图B.神经传导测定C.诱发电位检查D.低频电诊断E.以上都是4.男性,7岁,右臀部肌注青霉素后,右足下垂1月。
查体:跛行,右胫骨前肌肌力0级。
推测肌电图检查可能出现的典型表现为(B )A.插入电位减弱B.运动单位电位延长C.束颤电位D.纤颤电位E.长时限运动单位电位5.在肌电图检查中,相位大于()为多相。
(B )A.3 B.4 C.5 D.6 E.76.刺激混合神经干时,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将依次出现:(A )A.H反射—M波—F波 B.H反射—M波—H反射 C.M波—H反射—F波D.F波—H反射—M波 E.M波—F波—H反射7.H反射的波幅的最大值与M波振幅关系:(E )A.50% B.30% C.70% D.20% E.100%8.F波等于M波的:(C )A.20%~30% B.40%~50% C.5%~10% D.30%~40% E.50%~70%9.短时限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平均时限短于正常值的( B )A.10%B.20%C.30%D.40%E.50%10.H反射与F反应都是:(B )A.即时反应B.延迟反应C.肌肉反应D.神经反应E.快速反应11.下列哪项不影响神经传导速度:(C )A.温度 B.年龄 C.体重 D.身高 E.不同神经和不同节段1.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包括:(ABCDE )A.肌电图B.神经传导测定C.各种反射检查D.诱发电位检查E.低频电诊断2.放松时的肌电图电位有:(ABCE )A.终板电位B.纤颤电位C.正相电位D.负相电位E.束颤电位3.轻用力时的肌电图电位有:(ABCDE )A.长时限电位B.短时限电位C.高压电位与低压电位D.多相电位增加E.群放电位4.肌电图检查中插入电活动延长主要见于下列哪些疾病?(BC )A.周期性麻痹的麻痹期 B.肌肉失神经支配 C.肌强直病D.肌病 E.神经病致肌肉被结缔组织代替5.肌电图检查中插入电活动缩短主要见于下列哪些疾病?(ADE )A.周期性麻痹的麻痹期 B.肌肉失神经支配 C.肌强直病D.肌病 E.神经病致肌肉被结缔组织代替6.神经传导与反射检查在康复医学中的意义。
(ABCDE )A.确认反射弧的存在 B.能够区分脱髓鞘性病变与轴突性病变C.能确定损害的节段 D.能确定神经损伤的程度 E.能确定神经支配异常7.短时限运动单位动作电位见于。
( ABCDE )A.肌营养不良B.中毒性与先天性肌病C.多肌炎D.周围性麻痹E.神经恢复支配的早期8.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的临床意义有:( ABCDE )A.证实周围神经损害B.证实中枢局限性损害C.作为手术监测的指标D.药物毒副作用的监测E.作为康复过程中好转或恶化的指标9.关于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正确的描述是:( ABCDE )A.可以利用半视野刺激技术诊断一侧视神经病变B.鉴别视交叉和前后视路的病变C.可以作为视路附近手术和低温手术的监护手段D.早期发现视觉诱发电位异常后,停止手术可以避免视力的持久损害E.可以监测某些药物的毒副反应第十章平衡功能评定一、名词解释1.平衡:是指人体在日常活动中维持自身稳定性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基底时,即会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基底内,这种能力就称为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