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答案】(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余不忍为此态也
(4)大漠孤烟直
(5)烽火连三月
(6)断肠人在天涯
(二)文言文阅读
2.【答案】C
【解析】索:求取
3.【答案】D
【解析】○1说的是方苞南行的状况;○4说的是方苞当下的生活现状;○5说的是方苞对未来的担心。

故选D 项。

4.【答案】B
【解析】“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前文所说的“每念兹事”,“兹事”指的是“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

5.【答案】(1)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2)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

(三)古代诗歌阅读
6.【答案】(1)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一)文学名著阅读
7.【答案】AD
【解析】A.黄忠因感激关羽义气,第二天连续空射,于是韩玄要杀黄忠。

魏延救下了黄忠,又杀了韩玄,出城投降,关羽遂得长沙。

D.吴荪甫是晕倒在交易所之后回到家的。

(二)文化经典阅读
8.【答案】(1)“忧”的内容不同:农夫为耕种丰歉而忧;尧、舜则为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而忧。

(意思对即可)
(2)“得人”中的“人”,是治国理政的人才,他们既要能施惠百姓使其安生,又要能教化百姓使其向善。

这种人才十分稀有,很难找到。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答案】A
【解析】“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升华”错,原文是“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

10.【答案】“每日”强调的是阅读要勤,不要间断,要持之以恒,以达到“日新”。

11.【答案】文章开篇指出了阅读对于精神刷新的意义;接着从自己和世界两个角度,具体阐述阅读对于养成良好人格、完善精神世界的积极作用;最后强调只有持之以恒地“刷新”,才能成为心灵丰富、心智成熟的人。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甲)
12.【答案】BE
【解析】B.“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于文无据,原文是“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E.文章首末句不是“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而是强调故乡在“我”生命
中的不可或缺。

13.【答案】①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

14.【答案】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
了“我”厚重的乡愁;③“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

(乙)
12.【答案】CE
【解析】C.运用于水质检测的是“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并不是“虫荧光索酶基因”。

E.曲解文意。

原文是“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

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

13.【答案】①萤火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

②多不喜迁徙。

③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

④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

14.【答案】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

②“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

四、语言文字运用
15.【答案】A
【解析】“为什么”引领的句子在选项中做“明白”的宾语,虽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句末应用句号,而不是问号。

16.【答案】①不仅②而且③但是④只有⑤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
17.【答案】(1)④
(2)把“善待”改为“维护”(或删去“的尊严”)。

18.【答案】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19.【答案】示例:同学们对“为什么要过生日”有多种回答是正常的现象。

因为每一位同学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生活观念不尽相同,因而过生日的缘由会产生差异。

庆祝自己长大,感谢母亲,与朋友分享快乐,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有多样的想法,这是可以理解的,应该肯定。

五、写作
20.【提示】本道材料作文题应抓住“路”来审题。

每则材料都围绕着“路”,又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则材料,强调没有路走成了路;第二则材料,强调走错路的有意思的一面;第三则材料,强调敢于走路。

三则材料属于层递关系。

路的表面意义大家都很清楚,这里要写的是比喻义。

如没有路走成了路,关注开拓;走错路的有意思,关注探索;敢于走路,关注胆识。

考生可以选择三则材料中的任一方面立意,也可以将三者结合起来,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参考立意:开拓成就未来;不怕错的人生才是丰富的人生;错的风景也精彩;勇敢走自己的路;走出一条人生的路。

文言译文:方苞叩头:自从在书斋中握手告别,就没有再次相见。

接到(你)亲手写的信,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

即使是古代结为好友的人,难道有超过(你我)的吗!我和你像朋友一样交往将近十年,心事忘趣相同,(你)知道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有如我的兄弟啊!(我)走出都门,乘船向南行进,离开风沙尘埃的劳苦,耳目开朗。

又远离父母身边、孝养侍奉父母的时间很久,能回家探望,很是忘记自身的贫贱。

只是想到几个朋友,分离在不同的地方,聚会见面的时间不能够约定。

梦中常看见您和褐甫欢快地谈论新老朋友.尽情玩乐欢笑,醒来后悲伤,增加离群索居的遗憾。

我在十月下旬回到家,停留了八天,就被饥饿驱使前往宣、歙之间,从小路来到泾河。

路上看见左右高高的山峰刺向天空,水纯净清凉能够看见底部,悬崖岩石高低不齐,风和云往来回环,古树、奇藤、修竹茂盛盘曲充满生机。

村落居民,样子非常闲适。

(我)于是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这些人,悠游自得不受约束,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天地、日月、山川的精华,浸染灌注在胸怀,来蕴结他们的神奇,所以他们的文章都和他们的人很像而产生。

假使我在这里有一个一亩的房屋、几顷的田地,耕作和养殖,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著书,心中豁达,不为外物侵扰打乱,那所成就的,不一定就比不上古人。

(现在)竟然终年劳顿,向人求取衣服食物,有时在山水之上过夜,颠簸困顿,被利谤和驱使,有时形体劳累,心怀忧惧,被尘事所束缚,不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一天的宽松闲适。

君子坚守穷困,(我)不害怕自己辛苦憔悴,只是担心精神智慧纷乱,学业的积累和增进荒废停止,抱着无穷的愿望而最终事情不成功。

我出生二十六年了。

假使虚度时光,常常和以往一样,那么从现在到四十岁、五十岁,哪里有什么困难呢!在自身没有所得,在后世没有留下什么,这将与众人一样的渺小不足称道啊。

每当想到这件事,就好像积久难治的病附在身上,半夜起身,绕着房屋徘徊,仆人童奴感到惊奇,也不知道(我)所说的是什么。

我的心事,可以告诉谁啊!你将要怎么来为我谋划啊!你考中了举人,读书的朋友之间很少有不庆贺你的,而我内心暗自忧惧。

韩愈说:“众人的进,未尝不是退。

”希望你时时自我警醒。

我近来想深入研究各个经书,打破旧有学说的屏障,而寻求他这样说的原因。

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

时间疾行,(我们)只有各自勉励,以安慰独居。

方苞叩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