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课 感受道德之美 教案

第三课 感受道德之美 教案

卫校教案 NO:
※—重点Δ—难点
讲稿
一、“丁丁现象”引出道德的定义和特点
从案例“丁丁现象”切入,引出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探讨:
第一个问题:结合上述事例,说明人们是以什么标准来评价社会生活行为的?导出道德的特点,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来维系的,道德的内容因时代的不同会有所变化。

从而引出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爱国守法
主要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其中,“守法”是“爱国”的延伸,即把“守法”作为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唱国歌是爱国的表现吗?”“我自己的守法意识如何?”
三、社会公德
1、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让学生对“四幅漫画”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第二、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第三、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

最后,总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怎样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第一,列举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要点。

第二,引导学生讨论:我们都养成良好的公德行为习惯吗?在校园内,最常见的缺德行为是什么?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认同“遵守公德,人人有责”的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要自觉把社会公德放在首位,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四、家庭美德
1、通过列举谢延信、罗映珍的事例,引导家庭美德的内容: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讨论:勤俭持家,我们还需要这样做吗?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懂得“勤俭持家”与追求幸福生活并不矛盾,认同“勤俭持家”的道德要求。

五、养成良好道德的作用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通过举“两个男孩两种不同的人生”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良好道德是如何促进人生发展。

2、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通过举“中国微尘”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良好道德对推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六、学以致用及课后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