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2012

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2012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已知资料:1:单线铁路区段站D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城市2:该站站坪长度:2100米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B、C三方向均为6‰。

其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

4:机车类型:货运机车:“东风4”内燃机车;客运机车:“北京”内燃机车5:机车交路: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

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

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

8: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

9: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二、设计要求:1:分析已知资料,确定车站原则性配置图;2:确定车站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数量;3:设计车站布置详图。

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4:用分析计算法计算车站通过能力;5:编写设计说明书。

94030850.doc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1.目的: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2)初步掌握区段站设计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坐标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3)培养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

2.要求:课程设计必须按时完成,并提交下列文件:1)车站平面详图;2)车站比例尺平面图(1:2000);3)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方法:1.分析原始资料:原始资料是进行课程设计的根据。

同学们在接到任务书后,首先应对任务书所给的已知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便了解各项资料的用途及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2.选择车站配置图:车站配置图的选择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车站配置图的合理与否,对车站作业和工程投资影响很大。

一般应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原始资料,提出几个可能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由于时间关系在本课程设计中不可能进行详细比较。

因此可以根据原始资料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以确定。

1)车站类型的确定根据任务书中所给的客货运量、线路的有效长度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车站配置图类型。

但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一般不小于下表中的数值。

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确定各项设备(即指区段站的五项设备)的合理位置,绘一车站基本配置图,画出各项设备。

咽喉区主要作业进路上的道岔和渡线并简要说明其采用的理由。

3)确定第三方向的衔接位置在区段站上第三方向引入,主要决定于直通折角车流的大小,为了减少折角列车的作业,第三方向应当从直通折角车流较少的一端引入。

3.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94030850.doc1)到发线数量在计算到发线数量时,尽头式正线按到发线计算。

本站为两个方向以上线路引入的区段站,考虑列车的同时到发,根据站场设计规范,本设计增加1条到发线。

列车到发线的数量,按书中第116页查表的方法进行确定,上下行到发场的线路数目,可按该站接发列车的车数多少进行均匀分配。

2)客运设备设计在区段站上,旅客列车到发线每方向应不少于一股,以保证各方向的旅客列车同时到发,其有效长应按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计算,并设计为双进路。

使用中也可用于接发货物列车。

旅客站台,除基本站台外,还应设置中间站台。

由于上下旅客较多,横越设备考虑采用地道。

单线区段站站房及站台的布置形式如下图所示。

1II 30.5x12x550m0.5x9x550m4m20 25m40m32m10m3)机车走行线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P117。

4)机待线设有机走线的区段站上,在无机务段一端的咽喉区,应设置机待线,机待线应优先采用尽头式,其有效长度为l 机+15(m)。

5)机车出入段线其数量及设计要求见教科书第117页。

6)调车线在区段站上的调车线数量,主要决定于接轨方向数,编组的到达站数及有调作业车的辆数,其数量和有效长按教科书第120页的规定进行确定。

7)牵出线其数量可参阅教科书(第121页)中有关规定来确定。

4.咽喉设计:区段站咽喉设计可按下列步骤进行:94030850.doc1)根据选定的原则性配置图,确定每一咽喉区的作业如客、货列车的接、发;机车出入段;到达解体及编组出发列车的转线;客货列车反方向接发及向机务段、车辆段取送车等作业分别列举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确定各项作业的进路,而且还可以用来检查各项进路是否齐全。

2)根据确定的设备数量绘制详图,即画出客货列车到发线、机车走行线和咽喉区的平行进路、梯线、渡线及道岔。

为了保证必要的平行进路和调整线路的有效长,使之与任务书中规定的有效长相接近,上下行到发场的线路可适当分组,同一到发场两端分组方式可不相同。

关于梯线的数目应与到发线分组相适应,到发线分几组即有几条平行梯线。

另外每股机车走行线应有一条梯线,编组场有一条梯线。

道岔及梯线的布置要根据咽喉区的作业来安排,先布置基本作业然后考虑机动性。

满足各项作业要求后,再进一步调整道岔渡线,用以调整线路有效长。

3)画详图时,先画正线及车场股道的平行线,然后由上往下,由里往外画梯线、渡线及道岔。

绘详图前可找一类型相同的配置图作为参考。

绘详图虽然不要求按比例尺进行绘制,但各部分的安排应该协调,同样的设备其尺寸大小应该相同,如α相同的梯线、道岔及各车站及咽喉部分的线路应该平行。

为了节省时间详图可用米格纸进行绘制。

建议线间距离取5毫米,道岔取15毫米,道岔中心距离取12毫米,这样可以保证设计的准确性。

4)详图画完以后,应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经过修改可进行详图的计算。

5)车站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的计算。

①确定线间距离确定线间距离时,应按书中规定予以确定之,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 6.5m。

另外根据站规规定,为了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站内正线应保证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单线线路还应另有一股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为了不加大股道间距,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不要相邻,应隔开布置。

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道岔辙叉号码应根据书中规定确定之。

两道岔中心间的距离应根据道岔相互配列的关系及进路的性质确定之。

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用查表法确定,并规定1/9号道岔连接曲线半径R用300m,1/12号道岔连接曲线半径R用400m。

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时应注意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等因素。

(本设计中信号机为:基本宽度380mm。

有轨道绝缘的色灯信号机,正线为高柱,到发线为矮柱)。

为了便于下一步进行计算,以上1~3项所确定的数据应清楚的标明在详图上。

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如遇有变更股道间距应设置反向曲线,并将尺寸标明在详图上,以便绘制比例尺图。

(其反向曲线尺寸见附录)。

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所谓咽喉长度,即从一个咽喉区最里边的信号机(警冲标)至最外边的道岔基本轨接头(警冲标)的距离。

咽喉长度的计算方法,就是把各有关线段的投影长度逐段加起来,方法虽然简单,但由于咽喉构造复杂,故计算时需特别细心的校核,计算精度要求到小数点后两位。

⑥计算到发线有效长有效长的推算可按教科书中的方法进行。

94030850.doc⑦确定车站的全长右咽效左咽全l l l L ++=如L全≤L坪 则设计是可用的;如L全>L坪 则必须调整咽喉布置。

以上计算的咽喉长度、各线路的有效长,应在详图上注明。

5.绘制车站比例尺平面图(比例尺1/2000)车站比例尺平面图是设计内容和质量的综合体现,对车站比例尺平面图的要求是“精确、整洁”。

在设计图纸中除了配置图的选择、各项设备数量和布置等应该合理外,对于道岔配列、线间距离、警冲标、信号机的位置等各项尺寸也应该达到要求精度。

绘图的笔道粗细要均匀;颜色深浅要一致。

曲线接头要光滑,图纸要清洁美观。

设计正线线条粗0.7mm,设计站线线条粗0.5mm。

图上应标明线间距离、线路编号、线路有效长、线路用途(用箭头表示)、警冲标、信号机的位置、曲线及切点位置。

(曲线要标出四要素即α、R、T、L)。

车站比例尺图一律用铅笔画在白绘图纸上,不得用米格纸。

车站比例尺图也可通过AutoCAD 软件用计算机绘出。

在详图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比例尺平面图的绘制,其绘制的步骤如下:1) 首先在图纸上定出正线位置,然后绘出全部到发线平行线路。

注意间距,复核到发场总宽度与计算是否相符,复核线路是否平行。

2) 对于整个车站,由车站最左端咽喉开始,按详图上的计算坐标,由左到右顺序画出。

(各道岔、信号机、警冲标、曲线角顶的位置按详图上的坐标由0点顺序量出,这样可保证精度)。

3) 对于编组场必须等到发场及咽喉部分画完后,才能画到图上去,故应预留位置。

对于编组场的设计,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必计算了,按附录中给定的布置绘在比例尺图上即可。

4) 图例:① 进路符号旅客列车到发线 箭头长3mm,宽1mm 货物列车到发线 客货列车到发线 机车出段线 机车入段线切点标注 横线长4mm,竖线长1mm② 出站信号机正线:采用高柱信号机 基本宽度380mm。

横线及圆直径均为4mm到发线:采用矮柱信号机。

6.车站通过能力计算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采用利用率计算法。

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 确定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见下表)94030850.doc注:固定用途应详细注明接(发)何方向何种列车。

②计算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见下表)各项作业占用咽喉及到发线时间标准(min)③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T=n中t中+n’中t’中+n解t解+n机t机+Σt固+Σt其它式中:Σt固——一昼夜固定作业占用时分(指旅客列车占用);Σt其它——一昼夜其它作业占用时间 ④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空固固r t M t T K ---=∑∑11440式中:M ——用于办理列车到发技术作业的线路数;r空——到发线空费系数,其值可取0.15~0.20。

⑤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Kn N ii =式中:ni——列入计算中一昼夜到发线接发某方向某种列车的列数。

为方便起见可参照教科书表3-5-5和表3-5-6列表进行计算。

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按下列步骤进行:①确定计算的咽喉区94030850.doc本设计中只要检算一个最繁忙的咽喉区。

一般在两个方向的横列式区段站上,限制通过能力的咽喉道岔组在机务段一端咽喉区;纵列式(或半纵列式)配置图,在中部咽喉区;有第三方向衔接的枢纽区段站上,则应根据第三方向的衔接位置及其运量的大小而定。

②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道岔分组方法参阅教科书第96页。

为清晰起见,绘制道岔分组图时,线路间距适当宽些(一般取5mm)。

相邻道岔中心间距也要适当远些。

各道岔组用淡颜色分开。

③计算咽喉道岔组占用时间参照教科书第99页表3-5-3进行计算。

在填此表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a)作业分为主要作业和固定作业; b)直接妨碍时间在表中用( )表示;c)将各道岔组的占用时间加总,即得一昼夜各道岔组被占用的总时间(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