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合理的经济布局是保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合理的布局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把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限制在最小范围。

(3)为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制定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计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宏观调控和全过程污染防控的目的。

(4)提供最佳环境管理手段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基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原则:(1)依法评价原则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2)科学评价原则应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突出重点原则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2)规划和建设阶段(1980--19893)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3--2015)5)改革和优化阶段(2016年至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了解)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分类管理4)分级审批5)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环境法规的构成目前我国建立了以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法律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法律法规法律:(1 )宪法(2 )环境保护综合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环境保护相关法中华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标准及其作用定义:环境标准视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具体地讲,环境标准是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质量、浓度、速度、时间及其监测方法和样品等的统一规定。

环境标准的作用:(1)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保护规划的具体体现(3)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的技术依据(4)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动力(5)环境评价的准绳(6)引导投资的方向▲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评价等级的确定评价等级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度的划分。

一级评价要求全面、详细、深入,一般采用定量化计算来完成,二级评价次之,只要求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一般采用定量化计算来完成和定性的描述来完成,三级评价较简略,可通过定性的描述来完成。

工作等级划分依据(1)建设项目的特点(2)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3)有关法律法规、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与标准。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①核查表法②矩阵法③网络图法环境影响预测方法①数学模式法②物理模拟法③类比法环境影响评估方法①指数法②图形叠置法▲第四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程分析的分类: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和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工程分析的作用(1)建设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2)为各环境要素和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依据(3)为环境保护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依据物料平衡与水平衡物料平衡:在进行环境影响与评价的工程分析时,必须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物料,主要是针对有毒有害的物料,进行物料衡算。

作用:可以核算产品和副产品的产量,并计算污染物的排放源强。

水平衡:水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和载体,在任一用水单元内都存在着水量平衡的关系,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质量平衡计算。

水重复利用率=重复用水量/(重复用水量+取用新鲜水量)工程分析内容:①工程概况工程一般特征简介;项目组成;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②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③污染源源强核算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与水平衡;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④清洁生产分析从原料、产品、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分析清洁生产情况⑤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分析分析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及所选工艺、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分析与处理工艺有关的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⑥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分析厂区与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由于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烟尘和废弃过多,使大气中出现新的化学物质或某种成分含量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含量,影响人和动植物的正常发育和生长,给人类带来冲击和危害。

大气污染源: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火炬源、烟塔合一源、机场源、网格污染源等。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基本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熏烟模式:当夜间产生贴地逆温时,日出后将逐渐自下而上的消失,形成一个不断增厚的混合层。

原来在逆温层中处于稳定状态的烟羽进入混合层之后,由于本身的下沉和垂直方向的强扩散作用,污染物浓度在这一方向将接近于均匀分布,出现熏烟现象。

现状评价方法(1)占标率法(2)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 Q I)法建筑物下洗: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导致排气筒排出污染物散至地面,出现高浓度情况。

GEP=H+1.5LGEP最佳工程方案L 建筑物高度(BH)、建筑物投影高度(PBW)的较小者GEP 5L影响区域:每个建筑物在下风向会产生一个尾迹影响区,下风向影响最大距离为距建筑物5L处,迎风向影响最大距离为距建筑物2L处,侧风向影响最大距离为距建筑物0.5L处。

不同风向下的影响区是不同的,所有风向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影响区域,称为GEP的5L影响区域,即建筑物下洗的最大影响范围。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6.1.2水体污染物按污染性质分: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污染物(以PH值表征)、和废热6.1.3污染物在水体的迁移转化迁移:指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的迁移,只改变污染物在水体中的位置,不改变污染物浓度。

扩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是由其浓度梯度引起的,包括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弥散扩散。

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改变其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物理转化:蒸发、絮凝、渗透、吸附。

化学转化: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配位反应、沉淀反应、光化学反应。

生物转化: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以后,在有关酶系统催化下的代谢变化。

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采样点布:对照断面,消减断面,控制断面,以上断面尽可能设在河流顺直,河床稳定,无急流浅滩处,非滞水区,而且是污水与河水比较均匀混合的河段。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河流湖泊(水库)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主要依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规模以及水质要求,海湾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和海湾类型。

(1)常规水质参数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所提出的pH、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COD、BOD5、总氮或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以及水温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评价等级、污染源状况适当增减。

(2)特殊水质参数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具体工作时间可按行业编制的特征水参数表进行选择并适当删减污水与河流水体的混合1)竖向混合阶段(水深方向)指从排污口到污染物在水深方向上的充分混合,称为掺混段或近区,这个阶段的混合过程涉及几个主要方面:排出水因河水流速分布和湍流作用的质量交换;排出水与河水因密度差所产生的浮力作用;排出水与河水之间的动量交换(即射流问题)(2)横向混合阶段(河宽方向)指从竖向充分混合到横向开始充分混合阶段,称为过的平段或远区。

(3)纵向混合阶段(水流方向)指河流横断面上充分混合后到水流方向充分混合的阶段。

在断面上各点的浓度偏差很小,一般只需考虑断面平均浓度沿河流纵向的变化情况。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声的传播必须具备声源、传播介质、接收者三个要素噪声是指人们生活和工作不需要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可听声)环境噪声是指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等效声级(名词解释)将某一时段内连续变化的不同A声级的能量进行平均以表示该时段内噪声的大小,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简称等效声级记为Lep单位dB(A)噪声级的叠加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要进行多声源的叠加或噪声贡献值或噪声现状本底值的叠加声级的叠加是按照能量(声功率或声压平方)相加的。

户外声波传播衰减预测建设项目本身声源所发出的声波在户外向预测点方向传播的过程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衰减,引起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的声波在户外传播过程中衰减的因素主要有声波的几何发散、空气吸收、地面效应、声屏障、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绿化林带等。

噪声防治措施与建议①从布局规划角度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规划布局、总图布置和设备布局等的合理性,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进行调整。

②从技术角度通过改进设备的机械设计、生产工艺、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或选用发声小的材料和低噪声设备等从噪声源头避免噪声;在噪声传播途径上增设吸声、声屏障等声传播障碍物或利用声源和敏感目标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围墙等自然地形物降低噪声;增设受声者自身的吸声、隔声设备等。

③从管理角度制定合理的施工或运行方案及噪声监测方案,提出降噪减噪设施的使用、运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管理要求等。

④提出选址(选线)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建议、防治噪声设备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建议、健全噪声污染管理制度的建议▲第八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分类: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