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
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 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
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
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
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
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 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
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
等。

●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 海洋环境调查
(1) 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 等深线~1-2km 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
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 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 调查时期
●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 三级:枯期
5. 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 底栖生物
● 游泳生物
● 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测定
● 生物浓缩系数(CF)值的测定:
wi
i C C CF 式中,C i ——生物体内某一污染物的含量;
C wi ——环境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6. 水质及底质调查
7. 潮间带调查
8. 评价区保护目标的认定
四、海洋环境现状评价
1. 评价参数的选择
2. 评价标准:《海水水质标准(GB3097-82)》
3. 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法i
i i
C C P 0 五、海洋环境影响预测
1. 预测方法:
(1) 模拟实验法
● 数值模拟: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式、平流——扩散输送模式、拉格朗日余流模式。

● 环境模型实验
(2) 近似估算法
2.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常用的水质数值模型
(1) 流体动力型数值模型
指潮波的数值模拟,即对给定的海区或海湾用数值方法求解潮波动力学基本方程,从而掌握计算域内各点的潮位及潮流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2) 近岸海域余流模型
(3) 平流—扩散输送模型
(4) 悬沙输入物预测模型
(5) 温排水预测模型
(6) 溢油预报数值模型
3. 电厂煤码头落海煤屑、煤尘预测
4.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单因子评价法
六、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1. 减少排污量
2. 充分利用海域自净能力,划定混合排放区
3. 提出最佳排污方式和时段
4. 提出合适的选址意见
5. 环保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