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法人治理结构.ppt

4法人治理结构.ppt


第一节 当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关注的 公司治理问题
一.经理人员的高薪酬引致的不满(下页图 ) 二.股东诉讼事件大量增加 三.反兼并过程中的股东权益保护 四.机构投资者的兴起 五.来自利害相关者的呼声 六.知识经济下的新要求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新要求
1.知识·信息·网络·创新管理 2.3S经济 规模经济
204 27279 1800
57 16831 610
191
611 340
52
121 75
0 1040 66
0
188 12
0.05
4.23 0.22
0.06
3.06 0.22
第二节 东欧转轨经济国家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
东欧企业改革面临问题 缺乏有效资本市场
传统体制遗留问题
缺乏完善劳动力市场
内部人控制
第三节 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公司治理概念:核心观念的转变
奥利佛.哈特《公司治理理论与启示》提出 公司治理理论分析框架
科克伦和沃特克《公司治理-文献回顾》对 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作了解释
克林.梅耶、钱颖一等把公司治理解释为一 种制度安排
国内多数学者多局限于治理结构-法人治理 结构,如吴敬琏等
我们认为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 概念,构成一个体系,可从狭义和广义两 方面来理解。是核心观念的转变。
代理成本
理论解释:假设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代理人的努力程 度可以观察到,那么,即使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委 托人也能在保证代理人得到其保留效用和努力激励 的约束下,找到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对于代理人的 支付方案。
包括:
• 委托人为监督和控制代理人而花费的支出; • 代理人为了取得委托人的信任而做的担保;
• 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之间的 差异造成的委托人利益的损失
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 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 各方面的利益。
需要转变的两个方面的观念:
第一、从权利制衡到决策科学
公司治理的目的不是相互制衡,至少,最终目的不是制 衡,而只是,保证公司科学决策的方式和途径。科学的公司 决策不仅是公司的核心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公司治理结构
关于公司治理的定义 (Corporate Governance)
日本→企业统治 会社运营 经营监 视 ·牵制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
台湾 ·香港→公司管治 公司监管
为什么要实行公司治理?
国外原因
经营者”独走”----缺乏控制的经理人
股东的”反扑”----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加强
我们的观点:要理解公司治理概 念,需要转变以下几方面的观念
从权力制衡到决策科学 从治理结构到治理机制 从股东到利害相关者
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
公司治理体系
第三章 公司治理体系概述
第一节 公司治理内涵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
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
0
3、单一董事报酬
1
4、CEO报酬
58
5、单一董事红利
32
6、CEO红利
0
7、平均董事激励比率 0.1
8、CEO激励比率
0
9、单一董事激励比率 0
34908 235 27792 19
1939 15 270 78 203 60 506 1.5 35 1.2 4.78 0.01 0.71 0.02
975 256954 9620
速度经济 范围经济 3.兼并热潮与过度多角化的收缩 多角化——同业兼并 扩张 ——收缩 4.加入WTO与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绿色 管理
1980-81年CEO和执行董事的股票持有量及报酬(千英镑)
公司 股票的市场价值
英国样本公司
美国样本公司
最小 最大 中位数 最小 最大 中位数
1、所有董事
13
2、CEO
来自社会的关注----民主化与环境保护
竞争环境的变化----全球化、社会化、网络化 下的企业生存
新技术的冲击----信息革命的影响
为什么要实行公司治理?
国内原因 “内部人控制”----经营者腐败之源 陷入困境的股份制改造----安定股东的缺失 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题
一是国有民营的转化中对国有资产的低估
二是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产被大量非国有化
使企业经营状况对外界而言更加不透明,增大了投 资者的风险
企业领导人的更迭不透明 企业财务状况不公开 企业经营受政府干预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拉大了收入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为改革的进一 步深入设置了障碍
第二章:公司治理的理论发展
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 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
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广义的公司治理: 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
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
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
第二、从静态治理结构到动态治理运作
公司治理不仅需要一套完备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更需 要若干具体的超越结构的治理机制。公司的有效运行和决策 科学不仅需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发挥作用的内 部监控机制;而且需要一系列通过证券市场、产品市场和经 理市场来发挥作用的外部治理机制,如公司法、证券法、信 息披露、会计准则、社会审计和社会舆论等。
第一节 企业形态的演进
一.企业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个人企业 •合伙企业 •公司
•并存关系 •演进关系
二.公司制企业的产生

人 企
•资金短缺 •贷款信誉差


伙 •监督成本高,效率低
企 业
•个人绝对债务风险高 •合伙企业稳定性差
公 司
第二节 现代公司中的两权分离及 代理问题
发展历史
•斯密 《国富论》 •1923年,凡勃伦明,“缺位所有制” •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 •1966年,R .拉纳,“1929年和1963年最大200家非金融公司的控 制权与所有权” •1981,威廉姆森,“现代公司:起源、演进、特征” •1987,钱德勒《看得见的手 — 美国企业管理革命》
一、国有企业治理历史沿革:从企业治理到 公司治理的制度转型
•典型的企业治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治理模式
•过渡时期的企业治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时期的 企业治理模式
•转型期的公司治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国有企业 股份制改造选择模式
二、现实问题:内部人控制
内部人控制的危害:
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被架空,国有资 产被蚕食、转移或流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