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ppt

整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ppt


4.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经营决策与执行关系。
精心整理
10
• 1.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受托经营关系。
• 两权分离,所有者或股东大会授权经营者或
其集体从事经营活动。为保证两者分权明确,所 有者只行使所有权,经营者享有经营权。为使经 营者不仅享有权力,还必须承担经营责任,实现 经营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形成权责制衡关系。有 关这两个方面的规定是通过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 托受托责任关系体现的,并以契约(比如说公司 章程)予以明确规定的。
精心整理
6
保证公司的经营者不 得违背所有者的利益, 同所有者保持一致
建立怎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由谁来行使激励和约束的权力 怎么行使权力 ……
公司内部治理 结构的目标
保证公司的经营者 决策科学、有效
建立怎样的决策制衡机制 由谁进行决策 以怎样的方式和程序决策 以及如何保证决策执行 ……
精心整理
7
精心整理
•狭义地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 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 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 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 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精心整理
11
2.所有者和监事会的委托受托审计责任关系。
所有者或股东大会授权监事会从事监督活动,监事 会有代表所有者或股东会对经营者或其集体进行监 督的权力。与这种权力相对称,监事会必须对经营 者的行为是否符合所有者或股东的利益进行监督, 并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所有者或股东大会与监事 会的这种关系是通过所有者与监事会的委托受托责 任关系体现的,并以审计契约或公司章程中监事会 的规定予以明确的。
精心整理
1
•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
• 公司治理结构称为法人治理结构,狭义上 指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 系,广义的可以理解为有关企业组织方式、 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 文化和制度安排其合理与否,是企业绩效 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精心整理
2
公司治理结构
外部治理结构 内部治理结构
8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包含两层制衡关系
一是公司内部股东大会、董事 会、监事会的三权或三个主体的
分权结构和内部制衡关系
二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的经营决策权 与执行权的分权结构和内部制衡关系
精心整理
9
1.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受托经营关系。
这两层关系又 可分解如下
2.所有者和监事会的委托受托审计责任关系。 3.监事会与经营者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如何形成公司的组织治理结构。公司内部治理并非事必股东或股东大会
躬亲,通过建立相互制约的组织体系,并进行各主体之间的权责划分、权责制 衡就能充分实现股东大会的有效授权。到底建立什么样的组织体系,进行怎样 的权责划分能够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呢?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股东或其大会能力的局限性,如果股东或其大会拥
精心整理
12
3.监事会与经营者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监事会受所有者或股东的委托对经营者进行 监督。监事会享有监督权,经营者必须接受监督。 两者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其相互关系也以契约 的方式规定,如公司法或监事工作条例等等。
精心整理
13
4.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经营决策与执行关系。
董事会和经理层都是经营者集体的构成要素。但 是,由于执行经营分权,董事会拥有决策权,总经 理或其集体拥有执行权。不仅存在两个主体的权责 如何分割,并相互制约的问题,也存在他们各自的 权责结构的对称问题,这些也必须在有关契约中明 确规定。
精心整理
14
在以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框架下,我们必须要使
这一框架按照某种方式进行良性运行才能达到我们预期 的目的。为此,在这一框架结构下,我们还必须解决如 下几个问题:
精心整理
15
1.如何形成有行为能力的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的行为能力是整个公司治理结 构形成的基础。如果股东大会不能有效行使权力,所谓股东大会的决策权和授 予权、监督权(如对监事权会的监督权)的行权能力就难以真正发挥。到底怎 样才能使股东大会有行为能力,这是整个治理结构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
精心整理
5
• 这一治理结构,既要保证公司的经营者不 得违背所有者的利益,同所有者保持一致, 也要保证公司的经营者决策科学、有效。 就前者而言,涉及建立怎样的激励和约束 机制,由谁来行使激励和约束的权力,怎 么行使权力等问题;就后者而言,涉及建 立怎样的决策制衡机制,由谁进行决策, 以怎样的方式和程序决策,以及如何保证 如何形成公司的决策治理结构。公司的组织治理结构是分权的结构,不仅产 生了不同功能的主体,而且相互制衡,最终要保证董事会和总经理及其集体的行 为与所有者的目标达成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的组织治理结构的根本任务 是要完成对经营者集体的监督制约,使经营者集体不发生背德行为,但公司治理 结构仅限于此是不够的。在公司组织治理结构的分权体系中,经营者集体享有了 经营决策权和经营执行权。公司的根本任务不仅是要保护股东投入资本的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要经营投入的资本,以使资本增值。达成此目标,经营者必须进行 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为此必须实现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经营者能够站在客观 公正的立场进行决策,也就是决策必须反映决策事项本身的性质,不能以各自的 好恶进行决策。或者说要为所有者或股东的利益而决策,不能以经营者的利益为 出发点进行决策;二是经营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当然要求决策主体具有专 业水平。两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第二个条件的前提,它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 决策维权,就是维护股东投资的安全,为此,要建立决策制衡机制,防止侵权决 策;第二个条件是要实现决策维利,就是维护股东投资的收益,为此,要建立决 策优化机制,防止错误决策。可以看出组织治理结构以“防守”为主,而决策治 理结构以“进攻”为主。
有各种行为能力,就可以自己经营,也就不必聘请经营者,也就谈不上公司治 理结构。正是由于股东或其大会的行为能力的局限,就有必要设立经营权主体; 正是由于股东或其大会的行为能力的局限,在建立经营权主体后,必须设立另 一主体来监督经营权主体的行为是否符合所有权要求。原本属于所有者的权力、 责任、利益,现在必须在设立的各主体之间进行分割,并使之相互制约,最终 实现经营者的行为与所有者的目标达成一致。
精心整理
3
• 外部治理结构是以竞争为主线的外在制度 安排,主要研究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的 信息机制、客观的市场评价以及优胜劣汰 机制,还包括政府和社会对公司所进行的 治理。
精心整理
4
•内部治理结构是以产权为主线,为实现事前监督而设计的内在制度安 排,主要研究公司内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利和 责任及其相互制衡关系。公司治理是要解决两大利益冲突,即股东管 理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冲突,就是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大股东和 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