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盐酸氯苯哌酮
类别:化药药品第1.1类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剂型:片剂
进度:I期临床试验
知识产权:已申请国内国际专利
转让方式:国内市场已经转让,现寻求国际市场技术转让
研究背景: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免疫性炎症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多发性损害小关节,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晚期的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目前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包括甾体(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和非甾体(如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两类抗炎药,以及改善症状的药物。
虽然可供使用的抗炎药物很多,但均存在着较严重的副作用。
甾体类抗炎药有产生激素依赖性、免疫抑制及影响全身代谢的副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由于可阻断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故对肾及胃肠粘膜有损伤作用。
特异的COX-2抑制剂曾一度被认为克服了上述缺点,但后续研究发现COX-2诱导表达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COX-2抑制剂会加重已有的胃肠粘膜损伤。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Merck公司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了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万络)在心血管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并已召回该药物。
因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面迫切需要开发疗效好、毒性低、避免上述副作用的新型抗炎药物。
盐酸氯苯哌酮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属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
PAF是一个重要的炎性介质,PAF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断PAF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适用于一切急、慢性及免疫性炎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PAF 受体拮抗剂除具有抗炎作用外,还具有胃肠粘膜保护作用,克服了现有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在国际上,PAF受体拮抗剂作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的研究,还处在初级的生物活性研究阶段。
因此,盐酸氯苯哌酮的临床前研究与开发处于本领域的国际前沿。
盐酸氯苯哌酮作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疗效好,副作用少,将挑战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各类抗炎药物,给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福音,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市场分析:
根据WHO提供的数据(国家级化学医药新产品开发指南,第三辑,1998年,314页),世界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达1.65亿至多,此类病的医疗费用年增长率为7%。
国际上每年非甾体抗炎药的销售量一般均排在前几位。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之多的大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的发病率为0.3%,有着非常庞大的患者群。
以美国为例,1996年美国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人数达3700万之多,预计到2020年美国患病人数将达到6000万人;美国1998年抗风湿药的销售额将达56亿美元,其中非甾体抗炎药达35亿美元。
因此,开发疗效好、副作用少、作用靶点清楚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药,用于临床研究,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PAF受体拮抗剂是一个新型抗炎药物,国际上各大制药公司和研究单位对此类型药物均处于开发阶段,国内有关报道很少。
盐酸氯苯哌酮是一个自行设计合成的PAF受体拮抗剂,其化学结构完全不同于其它制药公司和研究单位在研的任何产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受到类似产品的竞争,它的开发处于国际抗炎免疫药物领域的先进行列,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将盐酸氯苯哌酮开发成为抗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则极有机会抢占一定份额的市场,并将大大增加我国医药事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在此,我们诚挚希望有实力的企业加盟盐酸氯苯哌酮的开发,使其早日成为新药,进入市场,造福患者,同时也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研究进度: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药盐酸氯苯哌酮的临床前研究与开发得到了2003年度-2005年度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及北京市科委的大力资助,自2003年1月以来,化学合成、质量控制、制剂及药理毒理等学科均严格按照申报一类新药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课题总体进展顺利,2008年获得Ⅰ期临床批件。
现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
创新之处:
1 盐酸氯苯哌酮的生产工艺成熟,适合工业化生产。
2 PAF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新型抗炎药物,其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于已知的抗炎免
疫类药物,国际上各大制药公司和研究单位对此类型药物均处于开发阶段,国内有关研究报道很少,因此,盐酸氯苯哌酮的开发处于本领域的国际前沿。
3 盐酸氯苯哌酮疗效显著、毒性低,除具有抗炎作用外,还可以抑制乙醇引起
的大鼠胃粘膜损伤,表明盐酸氯苯哌酮极有可能避免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而成为新的有特色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
4盐酸氯苯哌酮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创新药物,已申请三项国内国际化合物专利。
研发团队:王文杰教授、黄海洪教授、朱莉亚教授、马晨教授、陆直博士、林紫云、彭珊瑛、王霖;
课题负责人:
王文杰:研究员。
研究领域:抗炎免疫药物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负责和参加过多项国家、部委和院所的研究项目。
作为主要参加者的国家科委《人工麝香的研究》攻关项目,1994年获国家中药一类新药证书,1997年获得国家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承担一项国家863专题项目和一项北京市创新药物项目,课题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药的研究。
黄海洪: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物合成、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及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
承担课题:2002年10月-2005年12月:负责科技部863计划生物信息技术主题项目及北京市科委快速追踪化学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招标项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SY0916的临床前研究与开发。
2004年1月-2006年12月: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胰岛素增敏剂的设计、合成及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工作。
2006年12月-2010年12月:负责
科技部863计划针对重大疾病的药物分子设计及产品开发重点项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盐酸氯苯哌酮的研究与开发。
2007年1月-2008年12月:负责国际合作项目-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
研究成果:负责或参加十多项新药的研发工作,主要包括枸橼酸西地那非、马来酸桂哌齐特、盐酸左氧氟沙星、盐酸噻利洛尔、盐酸吡格列酮及头孢克肟等,共获九项新药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