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
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
• 二、边坡失稳 • 3.预防措施 • (4)在软土地区开挖基槽(坑)时,必须事先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 水位工作,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基底以下0.5~1.0m后,方可开挖。 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回填完成。 • (5)当建筑场地不允许放坡开挖而需设置坑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 、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情况进行选择 和设计。支撑必须牢固可靠,确保安全施工。 • (6)在基槽(坑)边坡顶上侧堆土或材料,或设置施工机械时,应与槽 (坑)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边坡或直立壁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 堆土或材料距边缘0.8m以外,堆高不宜超过1.5m。 • (7)开挖土方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自上而下、分 层分段地进行。禁止采用先挖坡脚的方法。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 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
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
• 二、边坡失稳 • 4.治理方法 • 基槽(坑)边坡发生坍塌后,除了清除塌落的土方外,还应针对造成塌方 的原因和场地条件,分别采取改缓边坡坡度、卸除坡顶荷载,或对土壁进 行支护(如堆放装土草袋、设支撑、打设简易板桩等)后,再继续施工。
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
• 三、基底标高或土质不符合要求 • 1.现象 • (1)基槽(坑)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规定值,造成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 超挖。 • (2)基底持力层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被人工扰动,造成持力层承载 能力降低。 • 2.原因分析 • (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基底标高不足或过深。 • (2)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虽已挖至设计规定深度,但土质仍 不符合设计要求。 • (3)选用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不当,造成超挖。
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
四、灰土或回填砂石密实度差 3.预防措施 (1)垫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砂石: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当使用粉细砂时, 应掺入25%~30%的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对湿 陷性黄土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渗水材料。 • 2)素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也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 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素土垫 层,土料中不得夹有砖、瓦和石块。 • 3)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土料宜用粘性土及塑性指数 大于4的粉土,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 。灰土宜用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mm。 • • • •
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
• 四、灰土或回填砂石密实度差 • 1.现象 • 松土坑等开挖后,回填的灰土、砂、砂石的干质量密度或贯入度,达不到 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 2.原因分析 • (1)回填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灰土拌合不均匀。 • (2)回填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导致无法压实,甚至不夯压。 • (3)施工时,对回填材料的含水率控制不当。
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
• 一、基槽(坑)开挖 • 3.预防措施 • (1)施工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建立与施工相 适应的测量控制网,作为施工测量的基本依据,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确 保其正确。 • (2)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应在主要轴线部位设置控制桩或标志板。 • (3)基槽(坑)开挖前,应选用合适的边坡坡度,并计算确定最小的开 挖线尺寸。 • (4)土方开挖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长宽尺寸和边坡坡度 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 4.治理方法 • 错位的基槽(坑)必须进行修整或返工,确保基础工程建造在正确的位置 上,基础平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
• 三、基底标高或土质不符合要求 • 3.预防措施 • (1)当发现控制桩或标志板有被碰撞和移动迹象时,应复查校正,防止 标高出现过大误差。 • (2)防止超挖。采用机械开挖基槽(坑)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 层土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 • (3)基槽(坑)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 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 • 4.治理方法 • (1)当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规定,而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 单位协商处理。 • (2)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 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 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
• 二、边坡失稳 • 3.预防措施 • (1)基槽(坑)开挖、基础工程施工和土方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同时还应做好地面 排水设施,避免边坡附近土体内积水,而造成边坡塌方。 • (2)挖方边坡不放坡作成直立壁并不加支撑时,要求土质均匀且地下水 位低于基槽(坑)底面标高,挖土深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基槽(坑)土方 开挖不符合条件时,应按规定放坡或作成直立壁加支撑。 • (3)选用合适的边坡坡度。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 基槽(坑)底面标高时,挖方深度在5m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最陡坡度 应符合规范要求。
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
• • • • • • •
• • • •
二、边坡失稳 1.现象 (1)基槽(坑)坡顶土面出现裂缝或局部下沉。 (2)边坡土方滑坡、坍塌。 2.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值选用不当,坡度过陡。 (2)对地表水没有采取截流和排除措施,导致土中含水率升高,抗剪强 度降低。 (3)开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时,特别在易发生流砂条件区域施工时, 不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施工方法。 (4)边坡顶部附近堆放大量土方或材料、设备,或坡顶附近有振动设备 作用。 (5)选用不适当的开挖顺序和方法。 (6)基槽(坑)土坡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或外力作用下造成坍塌。
第八章 基础工程施工
第一节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Βιβλιοθήκη 无筋扩展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
• • • • • • • 一、基槽(坑)开挖 1.现象 (1)基槽(坑)轴线错位。 (2)基槽(坑)开挖尺寸偏小。 2.原因分析 (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轴线错位。 (2)土方边坡坡度太陡,开挖线尺寸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