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才女小传珠玑集.历代才女录中国历代才女小传内容提要《中国历代才女小传》,本书为西汉至清代较有声望的女文学家、女诗人、女作家、女书画家等百余人小传。
所写各篇除介绍才女的生平事迹外,还记述了有观的韵事特行、逸闻掌故,以及名篇佳句和作品简析,文后还附有供读者查阅的参考书目。
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和欣赏,对从事专业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中夜相从知者谁——“当垆卖酒”的卓文君愿为黄鹄归故乡——乌孙公主刘细君琵琶一曲干戈靖——出塞和亲的王嫱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才辩超群的班婕妤东观续史赋颂并娴——我国第一个女史学家班昭恨无羽翼高飞相追——一往情深的东汉女诗人徐淑千秋蔡女竟归来——博学多才的蔡琰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有才有识的甄氏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情辞哀婉的西晋文学家左芬长叹息当语谁——盘中诗作者苏伯玉妻千诗织就回文锦——回文诗首创者苏蕙婉然芳树穆若清风——杰出的女书法家卫铄未若柳絮因风起——“咏絮才”谢道韫年老多识甚有名篇——后宫女博士韩兰英崭绝清巧拟古尤胜——善写爱情诗的鲍令晖如当此诀永痛无穷——令名士搁笔的刘令娴啼笑俱不敢方验作人难——“破镜重圆”的乐昌公主此身无羽翼何计出高墙——隋炀帝的宫女侯夫人出众风流旧有名——德才见称的徐惠和长孙皇后冠冕李唐文物盛——我国著名的女皇帝武曌不服丈夫胜妇人——“才华绝代”的上官婉儿何必珍珠慰寂寥——“梅妃”江采蘋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女中诗豪”李冶花笺制叶寄郎边——大历才女晁采劝君惜取少年时——能歌善舞的杜秋娘凤鸾相对立梧桐——宫廷诗人“五宋”和鲍君徽万里桥边女校书——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选词能唱望夫歌——唐代名歌手刘采春自恨罗衣掩诗句——晚唐女冠诗人鱼玄机只缘幽恨在新诗——追求自由爱情的步非烟羞将离恨向东风——扬子江上有情女姚月华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对镜写真”的薛媛愿天速变作男儿——女扮男装的黄崇嘏初离蜀道心将碎——吟咏宫词的花蕊夫人流传讽谏新诗在——作诗讽谕寇准的蒨桃不教照见愁模样——辽女诗人萧观音晓妆楼上望长安——闻名词坛的魏夫人魏玩漱玉词高自一家——一代文宗李清照心似鉴鬓如云——词坛高手孙道绚世情薄人情恶——令人扼腕的陆游前妻唐琬纵有风流无处说——抱恨以终的名作家朱淑真断肠遥指苕溪路——《阳春白雪》词作者吴淑姬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人格高尚的女词人严蕊风流还似大苏无——咏诗了却官司的苏小娟寒烟疏雨愁多少——《兰雪集》作者张玉娘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爱国女词人徐君宝妻千古恨凭谁说——南宋旧宫人王清惠不许纤尘落画堂——洁身自好的才女元严竹势撒崩云触石——多才多艺的书画家管道昇憔悴煞玉堂人物——戏曲名演员珠帘秀、顺时秀等绿窗寂寞掩残春——《绿窗遗稿》作者孙淑便觉胸次无凡埃——“格韵超胜”的女诗人郑允端侬家自有苏台曲——元末姊妹诗人薛兰英和薛蕙英可怜不遇知音赏——“闺品之豪”朱妙端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明代散曲作家黄峨酒是消愁物能消几个时——画兰妙手马守真北风吹枯桑日夜为我悲——“哀郁交集”的女诗人方维仪尺幅片纸人争宝之——自出新意的女画家文俶肠断声声燕子笺——《燕子笺》原作者阮丽珍烽烟既靖忧患频——最早的弹词女作家陶贞怀惟此宝砚彼相此思——“女中元白”梁孟昭前身应是辋川人——苦学成才的李因午梦堂编传恨事——合家能诗的沈宜修母女莫怪女儿太唐突——“女侠名姝”柳如是南朝旧部总伤神——明末清初女诗人顾媚珍珠无价玉无瑕——浪迹江湖的女诗人董白独怪幽怀人不识——胸襟不凡的女文学家黄媛介恨无劲弩平潮去——不平则鸣的女作家王端淑邂逅结大义情好新相知——洪昇夫人黄兰次平生志愿皆能道——重组蕉园诗社的林以宁词是易安人道韫——爱国女词人徐灿翻画家山远寄来——“蕉园五子”之一朱柔则搔首呼天欲问天——弹词杰作《再生缘》作者陈端生扫眉笔上也生花——随园女弟子席佩兰都是春风姊妹花——“闺阁二难”孙云凤和孙云鹤尝拟雄心胜丈夫——文武双全的女科学家王贞仪怀壮志欲冲天——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戏曲家王筠儿女英雄世亦稀——罕见的通俗小说女作家汪端欲哭不成还强笑——名满南北的女词曲家吴藻亡肉含冤谁代雪——“女中清照”顾春备尝世上艰辛味——长篇弹词《笔生花》作者邱心如半生心迹向谁论——弹词女作家程蕙英泻不尽心头热血——爱国女作家沈善宝中夜相从知者谁——“当垆卖酒”的卓文君卓文君(约公元前179年以后—前117年以后),西汉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
容貌秀丽,喜欢音乐;十七岁而寡。
辞赋家司马相如落魄归蜀时,文君毅然冲决封建罗网,与之自由结合。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载有她的事迹。
司马相如原是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的门客。
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可是家境贫困,无以为生。
他一向跟临邛县令王吉很有交情,便到临邛县去作客,受到王吉的礼遇。
这天,王吉到卓王孙家赴宴,宾客来了上百人。
到了午时,司马相如也应邀而至。
在座的人均为他那潇洒的神采所倾倒。
而当酒酣耳热之际,王吉捧琴至司马相如跟前:“闻君擅长琴技,请弹一曲,如何?”司马相如推辞了一番,便弹了两支曲子。
这就是著名的琴曲《凤求凰》。
众宾客只晓得弹得铮铮动听,又谁能解曲中深意!曲辞① 是: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
有艳淑女在此房,何缘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字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知者谁?知者是卓王孙之女文君!文君新寡,又素爱音乐。
因而司马相如就借琴曲来倾述自己的爱慕之意。
席间,文君听到了司马相如的琴声,偷偷地从门缝中看他,不由得为他的气派、风度和才情所吸引,产生了敬慕之情。
宴毕,相如又通过文君的侍婢向她转达心意。
当夜,卓文君私自跑到司马相如的旅舍,决心跟他患难与共,生死相依。
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快马加鞭,赶回成都。
然而他的家境穷困不堪,除了四面墙壁之外,简直一无所有。
卓王孙得知文君跟司马相如私奔后,大为恼怒,说道:“文君太不成器,我不忍心杀死她,可是也别想得到我的一文钱!” 卓文君在成都住了一些时候,对司马相如说:“其实你只要跟我道临邛去,向我的同族兄弟们借些钱,我们就可以设法维持生活了。
”司马相如听了她的话,便跟她一起到了临邛。
他们把车马卖掉做本钱,开了一家酒店。
卓文君挡路买酒,掌管店务;司马相如系着围裙,夹杂在伙计们中间洗涤杯盘瓦器。
卓王孙闻讯后,深以为耻,觉得没脸见人,就整天杜门不出。
他的弟兄和长辈都劝他说:“你只有一子二女,又并不缺少钱财。
如今文君已经委身于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一时不愿到外面去求官,虽然家境清寒,但毕竟是个人材;文君的终身总算有了依托。
而且,他还是我们县令的贵客,你怎么可以叫他如此难堪呢?”卓王孙无可奈何,只得分给文君奴仆百人,铜钱百万,又把她出嫁时候的衣被财物一并送去。
于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双双回到成都,过着富足的生活。
这就是有名的“文君夜奔”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世小说、戏曲也曾取作题材。
比如,《古今杂剧》中有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一卷;清人舒位《瓶笙馆修箫谱》中有《卓女当垆》一剧。
卓文君的“越礼”行为,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勇敢挑战。
她的胆识,诚然是值得讴歌赞颂的。
同时,卓王孙为了顾全自己富家的体面,最终不得不对女儿作出让步和妥协,这也显示出封建礼教的脆弱性和虚伪性。
另据《西京杂记》卷三记载:“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此说似不足信。
《白头吟》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另有《宋书·乐志》载晋乐所奏歌辞。
两篇内容大致相同,后者篇幅较长。
《乐府诗集》一并载入《相和歌·楚调曲》。
《白头吟》本辞是一首凄丽的绝妙好辞: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诗的内容确是写男有二心,女方表示决绝。
因为诗中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句子,所以便以《白头吟》作为诗的题目。
但《白头吟》究竟是否文君所作,后人多疑出于附会。
据《宋书·乐志》看来,它与《江南可采莲》一类乐府古辞,都同属汉代的“街陌谣讴”,带有浓厚的民歌色彩。
《乐府诗集》和《太平御览》也都把它作为“古辞”。
《玉台新咏》题作《皑如山上雪》,非但不作为文君的诗篇,就连题目也不叫《白头吟》。
惟有《西京杂记》有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之说,然而却不著录歌辞。
清人冯舒在《诗纪匡谬》中也力辩其伪。
因而这或许是一首来自民间的作品,或许文君自有别篇也未可知。
但无论如何,这是在我国古代歌谣中也有一定价值的作品。
诗的语气决绝而又不舍,怨恨而又抱有期望,思想感情复杂而深沉,尤其是“凄凄复凄凄”四句,艺术手法很是巧妙。
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所说:“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己身说,而己身已在里许。
”《白头吟》的思想艺术价值还是不可忽视的。
据传说,文君还写了两次信给相如,现抄录于此: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毋念妾。
井水汤汤,与君长决!《西京杂记》又传司马相如死后,“文君为誄”,亦不可信。
《司马相如誄》原载明人梅鼎祚《历代文纪》,然而出处不详;《西京杂记》虽说“文君为誄,传于世'”,可又不载其辞。
据前人考证看来,《司马相如誄》② 一文当是后人伪托。
尽管《西京杂记》之说值得怀疑,但是有一点,卓文君是个能诗善画的女才子,恐怕是可以推断的③ 。
①此据《艺文类聚》,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索隐所记稍异。
②参见清人严可均校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五十七。
③明人胡应麟论及汉魏间夫妇俱有文词而最名显者,首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参见《诗薮》外编卷一。
△【南朝·梁】徐陵编选:《玉台新咏》卷一△【南朝·梁】沈约:《宋书》卷十九、卷二十一△【唐】欧阳询等辑:《艺文类聚》卷四十三、卷四十四△【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四十一△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余冠英选注:《乐府诗选》、《汉魏六朝诗选》△路侃如:《乐府古辞考》七△谭正璧:《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第二章愿为黄鹄归故乡——乌孙公主刘细君刘细君(约前公元前140—前87年间在世),西汉沛(今江苏沛县)人,为皇族江都王刘建之女。
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居今伊犁河上游流域),抗击匈奴,而遣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王,因此世称乌孙公主。
《汉书·西域传》中载有她的事迹。
刘细君远嫁乌孙,是同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
汉武帝时代,在民族关系上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如何对付匈奴的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