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测量实验..

电子测量实验..

电子测量实验..————————————————————————————————作者:————————————————————————————————日期:实验一示波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各旋钮、开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定量测出正弦信号和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

3. 初步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二、实验说明1. 正弦交流信号和方波脉冲信号是常用的电激励信号,可分别由低频信号发生器和脉冲信号发生器提供。

正弦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周期T(或频率f)和初相;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周期T及脉宽t k。

本实验装置能提供频率范围为20Hz~50KHz的正弦波及方波,并有6位LED数码管显示信号的频率。

正弦波的幅度值在0~5V之间连续可调,方波的幅度为1~3.8V可调。

2. 电子示波器是一种信号图形观测仪器,可测出电信号的波形参数。

从荧光屏的Y轴刻度尺并结合其量程分档选择开关(Y轴输入电压灵敏度V/div分档选择开关)读得电信号的幅值;从荧光屏的X 轴刻度尺并结合其量程分档(时间扫描速度t /div分档)选择开关,读得电信号的周期、脉宽、相位差等参数。

为了完成对各种不同波形、不同要求的观察和测量,它还有一些其它的调节和控制旋钮,希望在实验中加以摸索和掌握。

一台双踪示波器可以同时观察和测量两个信号的波形和参数。

三、实验设备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1 双踪示波器 12 低频、脉冲信号发生器 1 DG033 交流毫伏表0~600V 1 D834 频率计 1 DG03四、实验内容1. 双踪示波器的自检将示波器面板部分的“标准信号”插口,通过示波器专用同轴电缆接至双踪示波器的Y 轴输入插口Y A或Y B端,然后开启示波器电源,指示灯亮。

稍后,协调地调节示波器面板上的“辉度”、“聚焦”、“辅助聚焦”、“X轴位移”、“Y轴位移”等旋钮,使在荧光屏的中心部分显示出线条细而清晰、亮度适中的方波波形;通过选择幅度和扫描速度,并将它们的微调旋钮旋至“校准”位置,从荧光屏上读出该“标准信号”的幅值与频率,并与标称值(1V,1KHz)作比较,如相差较大,请指导老师给予校准。

2. 正弦波信号的观测(1) 将示波器的幅度和扫描速度微调旋钮旋至“校准”位置。

(2) 通过电缆线,将信号发生器的正弦波输出口与示波器的Y A插座相连。

(3) 接通信号发生器的电源,选择正弦波输出。

通过相应调节,使输出频率分别为50Hz,1.5KHz和20KHz(由频率计读出);再使输出幅值分别为有效值0.1V,1V,3V(由交流毫伏表读得)。

调节示波器Y轴和X轴的偏转灵敏度至合适的位置,从荧光屏上读得幅值及周期,记入表中。

频率计读数所测项目正弦波信号频率的测定50H Z 1500H Z20000H Z示波器“t/div”旋钮位置一个周期占有的格数信号周期(s)计算所得频率(H Z)交流毫伏表读数所测项目正弦波信号幅值的测定0.1V1V 3V示波器“V/div”位置峰—峰值波形格数峰—峰值计算所得有效值3. 方波脉冲信号的观察和测定(1) 将电缆插头换接在脉冲信号的输出插口上,选择方波信号输出。

(2) 调节方波的输出幅度为3. 0V P-P(用示波器测定),分别观测100Hz,3KHz和30KHz 方波信号的波形参数。

(3) 使信号频率保持在3KHz,选择不同的幅度及脉宽,观测波形参数的变化。

五、实验注意事项1. 示波器的辉度不要过亮。

2. 调节仪器旋钮时,动作不要过快、过猛。

3. 调节示波器时,要注意触发开关和电平调节旋钮的配合使用,以使显示的波形稳定。

4. 作定量测定时,“t/div”和“V/div”的微调旋钮应旋置“标准”位置。

5. 为防止外界干扰,信号发生器的接地端与示波器的接地端要相连(称共地)。

6. 不同品牌的示波器,各旋钮、功能的标注不尽相同,实验前请详细阅读所用示波器的说明书。

7.实验前应认真阅读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说明书。

六、预习思考题1. 示波器面板上“t/div”和“V/div”的含义是什么?2. 观察本机“标准信号”时,要在荧光屏上得到两个周期的稳定波形,而幅度要求为五格,试问Y轴电压灵敏度应置于哪一档位置?“t/div”又应置于哪一档位置?3. 应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到如图12-1所示的两个波形,Y A和Y B轴的“V/div”的指示均为0.5V,“t/div”指示为20μS,试写出这两个波形信号的波形参数。

七、实验报告1. 整理实验中显示的各种波形,绘制有代表性的波形。

2. 总结实验中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观测电信号的方法。

3. 如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时,荧光屏上出现图12-2所示的几种情况时,试说明测试系统中哪些旋钮的位置不对?应如何调节?4. 心得体会及其它。

图12-1图12-2实验二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调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多功能集成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及特点。

2.会用示波器测量波形的各种参数。

3.掌握正弦波失真调节、频率调节和幅度调节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频率计三、实验原理图1-1 函数信号发生器1.ICL8038是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内部框图如图1-2所示。

它由恒流源I1和I2、电压比较器A和B、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组成。

外接电容C由两个恒流源充电和放电,电压比较器A、B的阈值分别为电源电压(指U CC+U EE)的2/3和1/3。

恒流源I1和I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2>I1。

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2断开,恒流源I1给C充电,它的两端电压UC随时间线性上升,当U C达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2接通,由于I2>I1(设I2=2I1),恒流源I2将电流2I1加到C上反充电,相当于C由一个净电流I放电,C两端的电压UC又转为直线下降。

当它下降到电源电压的1/3时,电压比较器B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2断开,I1再给C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

若调整电路,使I2=2I1,则触发器输出为方波,经反相缓冲器由管脚⑨输出方波信号。

C上的电压UC,上升与下降时间相等,为三角波,经电压跟随器从管脚③输出三角波信号。

将三角波变成正弦波是经过一个非线性的变换网络(正弦波变换器)而得以实现,在这个非线性网络中,当三角波电位向两端顶点摆动时,网络提供的交流通路阻抗会减小,这样就使三角波的两端变为平滑的正弦波,从管脚②输出,而尖端存在一点失真。

图1-2 ICL8038原理框图2.ICL8038管脚功能图图1-3 ICL8038管脚图四、实验内容PTP7和PTP8用作扩展外接电容用,电容越小,频率越大,PS1、PS2、PS3对应值为1000P、0.01µf、0.1µf。

1.参考实验原理图1-1,对照实验箱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际电路部分,连接好跳线PS3,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线+12V和-12V(从电源部分±12V插孔用连接线接入,千万不要接反,否则损坏集成芯片),打开直流开关通电。

2.连接好跳线PS4,用示波器观察OUT为方波波形,调节电位器PRW2,测出方波的占空比(单位周期内高电平所占整个周期的比例)范围情况,调节电位器PRW1,测出方波的频率(示波器在扫描速率为1mS档的情况下,一个周期的方波占一个格子为1KHz,也可用频率计直接测出)范围情况;调节电位器PRW5,测出方波的幅值(峰峰值)范围情况,并都列表记录之。

3.连接好跳线PS4,调节电位器PRW2,使方波的占空比为50%;调节电位器PRW1,使方波的频率为1KHz;调节电位器PRW5,使方波的幅值为5V(峰峰值),把PS4换为PS5,用示波器观察OUT为三角波波形,调节电位器PRW1,测出三角波的频率范围情况,调节电位器PRW5,测出三角波的幅值(峰峰值)范围情况,并都列表记录之。

另外调节电位器PRW2,观察三角波变为锯齿波(占空比不为50%)的情况。

4.连接好跳线PS4,调节电位器PRW2,使方波的占空比为50%;调节电位器PRW1,使方波的频率为1KHz;调节电位器PRW5,使方波的幅值为5V(峰峰值),把PS4换为PS6,用示波器观察OUT为正弦波波形,若有明显失真,反复调节PRW3、PRW4,使正弦波无明显的失真(一旦调好就不要再动PRW3、PRW4),调节电位器PRW1,测出正弦波的频率范围情况,调节电位器PRW5,测出正弦波的幅值(峰峰值)范围情况,并都列表记录之。

5.在断开电源情况下,分别取PS1和PS2连接,重复上述步骤。

说明一下:PS1、PS2、PS3相对应的电容值越小,输出频率越大,且不同的电容所对的频率段不同,每个频率段所包括的频率范围不同,故上述所有步骤所给的1KHz的频率值不是很恰当,仅作为实验参考值。

测量各种波形的频率、占空比、幅度要保证波形不是很明显失真,且在有效范围内,如调节PRW5阻值很小时,无论怎么调节PRW1、PRW2、PRW3、PRW4电位器仍无法有波形出现。

原理图中还有一个一级无源低通滤波电路,PTP3插孔处可以引入电容,通过并入电容改变截止频率,此滤波电路可以对正弦波起一定的滤波作用(由于无源滤波电路存在负载效应,效果不是很好,此引入滤波电路,抛砖引玉,具体滤波器的设计参考后续实验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接入调试一下,不做要求,方法:断开PS4、PS5、PS6的连接,接入PS7、PS8,调节一个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即可。

实验三 电子信号的测量(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学会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 2. 万用表 3. 交流毫伏表 4. 信号发生器三、实验原理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2和R B1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U CC 为供电电源,此为+12V 。

CC B B B B U R R R U 211+≈(2-1)C EBEB E I R U U I ≈-=(2-2))(E C C CC CE R R I U U +-= (2-3)电压放大倍数beL C V r R R A β-= (2-4)输入电阻 be B B i r R R R 21= (2-5) 输出电阻 C R R ≈0 (2-6)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