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基础——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哲学基础——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识记(1)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2)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

2.理解(1)通过实例,说明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析说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制约;(3)举例说明人们不同的主观因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所起的不同的作用。

3.运用列举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比较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能力方面(1)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主观能动性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后果,认识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危害性,从而理解正故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过程中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达到准确把握知识原理和观点,同时学会具体分析和解答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觉悟方面;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加强自觉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教学难点主观因素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教学方法关于导入新课的方法,可采用复习提问法;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采用讨论法;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以讲与结合举例为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⑴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⑵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要通过重温旧知识给新课作准备,并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教师在肯定同学的回答后,多媒体显示: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洪水汹涌冲入城区西区堵口卡车被洪流吞噬甲21025号煤驳成功堵住决口,为部队堵口合龙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依托浔阳城内,锣鼓震天,鞭炮齐鸣,难舍难分送亲人。

项目年份最大流量最高水位城陵矶1954年44500立方米/秒34.45米1998年36800立方米/秒35.94米比较-7700立方米/秒+1.49米螺山站1954年78800立方米/秒33.17米1998年64400立方米/秒34.92米比较-14400立方米/秒+1.75米请同学思考:通过下面两组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从两组数字的比较,我们看出:1998年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小,而最高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1米多,这说明城陵矶、螺山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床淤高了很多。

为什么会淤高呢?联系其他材料可知,那是因为长江上游森林砍伐过度,造成水土流失。

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哪一种表现呢?是第一种。

你们已经在通过这两组数字反映的现象来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是不是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了呢?在语文课上讲过《孟子》中的“揠苗助长”的故事。

那个宋国人发挥没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结果又如何呢?讲授新课二.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人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为什么要探讨1998年长江洪灾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前四课学过的内容想一想。

(学生讨论、回答)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比较长江上两个水文站的两组数字,是为了认识长江洪灾的本质和规律,是为了用这些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作指导,有效地预防长江洪水。

但是,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容易的,没有洪水,没有这两组数字,没有这沉重的代价,大家就难以取得这个共识。

更何况,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的后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通过抽象思维。

可见,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是其一。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除去我们刚才讲的,教材第7页第二段还讲了两点,请同学看一下教材,想一想这三点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第一是从认识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二是从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三讲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三方面合起来,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去改造世界,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用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1.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那末,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就能如愿以偿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不能。

例如长江上游伐木的人,那个“揠苗助长”的宋人,不是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吗?甚至是极大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却不能“如愿以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2.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哪些因素、哪些条件有关?我们上学期讲过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着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同样,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着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多媒体显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1)客观因素长江上游伐木的人,得到木材,有了经济收益,这是他们的目的;但破坏了环境,造成了水土流失,淤高了河床,却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那个累坏了的宋人,更没想到由于他的努力,造成了禾苗的全部死亡。

造成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方面的客观规律,从而违背了客观规律。

这是讲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客观规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不是认识了客观规律,就可以随心所欲、马到成功了呢?客观因素中还有没有什么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上学期我们学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事物发展规律也是和条件有关的,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

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不顾客观条件,一味蛮干,也就违背了客观规律,没有不失败的。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事例吗?(如我们过去那些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

)所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

客观条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制约”的只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冒险、蛮干,岂止是“制约”,还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而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则任君驰聘,“随心所欲”。

同此,我们可以看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受着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

(2)主观因素有哪些主观因素?它们又是怎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请看多媒体的显示: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如何?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霜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究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上述两句话是谁说的,你们赞成谁的观点呢?为什么?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不讨论他们的是非对错,只讲一点,智叟与愚公的观念不同,智叟对移山没有信心,而愚公却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在移山问题上认识不同,两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愚公坚定地去移山,而智叟则要另谋“出路”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愚公”与“智叟”之争。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想和做)中,总要根据自己的立场、观念、知识水平,对自己的能力、条件的认识,对想什么和做什么做出选择:这样想这样做对不对?能不能做到?值不值得做?该不该做?认为对了,值了,能做,该做,才能下定决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想、去做。

但是,对于“对不对,值不值,能不能,该不该”的判断,则有赖于人的主观因素。

所以,我们要自觉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办成几件事,多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应该如何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多媒体显示那么,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是否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同学们议论)。

既然“制约”,当然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它妨碍的只是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客观条件的主观随意的冒险蛮干;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没有任何妨碍,反而因为要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利用条件、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从而给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其实正如第8页的漫画所揭示的:“人的能动性≠蛮干”。

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主要讲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什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2.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总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胜利。

)3.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所以,正如教材第10页所说,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可图示如下。

多媒体显示课堂练习到过农村的人常见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有经验的农民说,碾压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好,当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加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

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的做法与“揠苗助长”相反,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生产实践必须发挥人的能动作用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2.农村中这一常见的现象,表明()A.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B.发挥主观能动性应积累正确地主观因素C.主观能动性影响客观规律的作用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收到积极成效3.与材料反映相同哲理的是()A.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B.运用之妙,存乎一心C.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D.我生有涯,而知亦无涯下列说法中蕴涵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的是()①善战者,求之于势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③我命在我,不在于天④造化在手,宇宙在握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参考答案1.D2.B3.A4.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