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艺术学院 考研设计概论笔记

南京艺术学院 考研设计概论笔记

《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考工记》最早一部工艺著作,世界上最早一部科技文献,主要记述“百工”之事。

成书于春秋(公元前770年—前1476年)末期。

齐国人记述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含: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搏埴之工六大方面。

对运输,生产工具,兵器,乐器,容器,皮革,染色,建筑的设计制作,作了总结。

墨子·节用篇墨子,墨家代表人物,与儒家相对立。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世纪)《墨子》71篇,现存53篇,《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代表墨子主要思想。

墨子的工艺思想,是其经济主张的一部分,主张“强本节用”。

管子·侈靡篇《管子》传为春秋时期齐国管子撰。

管子,即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

主张国家要积极参加干预和调节人民的经济生活,主张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主张平衡财富,抑制垄断,鼓励侈靡,促进就业,积累储蓄。

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子》先秦法家代表作。

梓人传柳宗元,唐代文学家,诗人。

其文章被评为“雅健雄深《梓人传》通过一位自荐杨氏木工匠师关于营建设计的见解和作者实地观察描述,表达作者认为宰相行政要注重大局协调及谋大略的主张,文中记述“梓人”具体实践时,明确肯定了总体设计的运用法则和重要作用。

指出工艺创作中总体设计运用准则:规矩绳墨以定制,差运众工而不伐艺。

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明代一部重要科学技术名著,宋应星著。

全面系统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外国学者认为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上篇:谷类、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

中篇: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燔石,硫磺,榨油,制烛,造纸等。

下篇: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酒药制造,珠玉采琢等长物志《长物志》初版于明代末年,作者:文震亨内容分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12卷。

体现明中期以来文人士大夫崇尚的“吴趣”生活审美情调。

闲情偶寄《闲情偶寄》系《笠翁一家言》之一部,清代李渔撰。

李渔,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

对营造,器物及园艺很有研究。

《闲情偶寄》包括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工艺等方面内容。

装饰(Art Decoratif)蔡元培:近代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美学家和美育实践家。

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并且具体的提出了美育的实施方法。

《装饰(Art Decoratif)》一文为1916年5月在法国华工学校师资班讲义。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901—1972)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1943年《中国建筑史》一书,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做出了系统的论述。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之一。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宗白华(1897—1986)现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

使用中西艺术比较的方法,强调从比较中看出中国美学的特点。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从审美角度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作了高度概括,对进一步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造园童寯(1900—1983)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师,建筑教育家。

致力于中国古典园林研究,阐述中国传统造园技艺,江南名园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谈工艺美术设计的几个问题陈之佛(1896—1962)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

1917年编出我国第一部图案教科书。

《谈工艺美术设计的几个问题》是1962年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文章。

对工艺美术设计中如何正确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进行精辟分析,同时,应用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乱中见整”,“个中见全”,“平中求奇”,“熟中求生”结合当时工艺美术设计实际,进行深刻分析。

美化生活——关于工艺美术的创作问题王朝闻(1909—2004)当代著名美学家,艺术评论家,雕塑家。

《美化生活》1961年7月1日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发表,同年发表于《新建设》第四期。

文章根据当时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全面而又具体地探讨了工艺美术创作中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既有一定针对性,有代表了当时我国工艺美术理论的最高水平。

设计观念——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张道一,当代著名艺术学家,工艺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

《设计观念》1983年发表的关于我国工艺美术教学的一篇重要论文。

文章针对当时我国工艺美术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设计观念十分淡薄的现状,明确提出了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树立设计观念。

反对以“画画”来代替“设计”。

对进一步明确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手工艺的复兴威廉·莫里斯(1834—1896)英国19世纪著名设计家,诗人,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

“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奠基人与领导者。

所谓“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之贫弱,传统手工艺之式微,而力图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道路的一场改革运动。

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以实现改良日用品的目的,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反对机械生产的滥用和工业化对人性的扼杀。

装饰与罪恶卢斯(1870—1933)奥地利著名建筑师,他设计的建筑主要是私人住宅,采用没有装饰的几何图形。

他于1908年发表《装饰与罪恶》是他的建筑理论代表作。

它的中心思想是反对没有功能意义的装饰,在当时欧洲经济并不好的情况下,把钱花在不必要的装饰上是罪恶的,在建筑理论上,他对现代派建筑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开创价值。

包豪斯文献四种格洛皮乌斯(1883—1969)20世纪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倡导人之一,现代工业设计教育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第一所培养工也设计人才的学校“包豪斯”创办人。

“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国立包豪斯”的简称,是德语房屋建筑(Hausbau)一词倒置而成。

它是由“魏玛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前后有三个时期:“魏玛时期,德绍时期,柏林时期”。

包豪斯的课程包括创作一切实际和科学的领域,开设有:纺织,陶瓷,绘画,金工,印刷,玻璃,雕塑等科目。

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观点:“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转为现实主义。

其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基础课程”的教育——三大构成。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参照系统。

包豪斯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谈建筑密斯·凡·德·罗(1886—1969)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也是现代工业设计教育重要奠基人之一。

1926—1932年,他曾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任。

1931—1933年任“国立包豪斯”第三任校长。

他是玻璃摩天大楼的开拓者。

他设计的建筑实现了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创造了一种“简洁,明快而精确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密斯风格”,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少就是多”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1887—1965)瑞士出生的法国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1928年同格洛皮乌斯,密斯·凡·德·罗等人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他强调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家。

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这是有关现代建筑的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它相当全面的论述了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也论述了现代建筑的全新美学细想,这些美学思想对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给从事建筑的青年赖特(1867—1959)美国现代建筑大师,与格洛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被称为20世纪最杰出的4位建筑大师。

他提出了“有机建筑”的理论,他一生的全部著作和实践都以此为核心。

著名的“流水别墅”“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就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

1918年赖特访问中国,推崇中国的老子,引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来阐述建筑与空间的关系。

《给从事建筑的青年》发表于1931年。

其思想受美国思想家艾默生影响,在资本主义冲击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情境中,留恋农业文化的恬静朴素而不能容忍垄断所产生的尔虞我诈,对于美国当时社会某些现象深恶痛绝。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罗伯特·文杜里,当代美国建筑师。

他的设计建筑大多敢于突破常规的建筑风格。

文杜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的一些住张“对于批评一部分现代建筑师的教条化和模式化倾向”,冲破思想定势,活跃和开阔创作思维很有意义。

文杜里在批评现代建筑的一些口号和做法时,随意性相当大,对建筑形式的生成机制的解释有片面性,立论有自相矛盾之处,原因是他预设了结论。

这一著作是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设计教育大事典》手工艺设计:主要指农业社会条件下大量存在的手工业行业中的设计活动。

在工业社会中仍有部分遗存,但已不是生产活动的主流。

是靠手工艺人以专门技术创造产品的,往往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身。

手工艺设计风格可分为二,即宫廷风格和民间风格。

宫廷风格以追求奢侈豪华为荣,往往使用昂贵的材料,代表了当时手工艺最高水平,艺术成熟而完美。

民间风格注重实用功能,材质普通易得,装饰简单朴素,虽有时失之粗朴,但却使纯真感情自然流露。

工业设计:指工业生产领域内的设计活动。

它是在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对工业产品进行创新的社会实践形态。

工业设计过程中,包含着技术的,艺术的,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工业设计必然反映着其所产生的特定社会时代精神,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工业设计。

主要工作领域有: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

绿色设计:又称环境设计,生态设计,是人类环保意识给设计提出的新课题。

在生产活动中把环保利益放在首位,改变了原来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做法。

在设计生产中必须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不造成污染的“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要满足“整体、和谐、循环、再生”的生态原理。

绿色设计是人类生存环境和有限的生存资源密切相关的设计理念,是未来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深刻考虑的。

仿生设计:仿生设计是设计与仿生学结合,进行创造和设计的过程。

仿生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生物的物质结构,功能,能量和信息原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实现新的设计,或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