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预处理
第二章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生物样品中往往含有大量有机物、无 机物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因此对目标组分 进行初步富集和分离,对干扰组分进行初 步去除等工作都属于预处理。
第二章预处理
种类:
植物或动物细胞培养液、微生物发酵液、动物血液、 乳液和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
特征:
⑴ 目标产物浓度较低,悬浮液大部分是“水”,组 分复杂,是含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珠磨法 压榨 高压匀浆 超声破碎
酶溶法 化学法 物理法
第二章预处理
二、常用的几种破碎方法 ㈠. 组织捣碎
原理:机械运动产生剪切力的作用破细胞
利用高速旋转的叶片所产生的剪切力将 组织细胞破碎。(10000~20000r/min)
⑵ 分离过程易失活,pH、离子度、温度等变化常常 造成产物的失活;
⑶ 性质不稳定,易随时间变化,如受空气氧化,微生 物污染,蛋白水解作用等。
第二章预处理
1.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被破坏时,一些目的物和酚 类处混合接触状态,很易发生反应。产物 苯醌和单宁酸类会继续和目的物反应, 使 目的物失去活性。为此去除酚类化合物或 避免反应往往是必须进行的步骤。
1)盐析 2)等电点沉淀 3)加热法 4)有机溶剂沉淀法 5)吸附法 6)其它沉淀法
第二章预处理
•有色物质的去除 常用脱色方法为吸附法
如活性炭吸附、树脂吸附等
第二章预处理
发酵液处理性能的改善
降低发酵液的黏度 加热法和加水稀释法
调节pH值 因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
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通过调节pH值可以 改善过滤特性。
聚苯乙烯和聚丙烯树脂:如基于聚苯乙烯
的离子交换树脂,包括阴离子交换树脂和 阳离子交换树脂。
第二章预处理
氧化酶抑制剂的种类
2-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DTT)及二硫赤藓 糖醇(DTE)是常用的抗氧化剂,而抗坏血酸盐则 较少使用。
前三种既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者又是醌的清 除剂;
抗坏血酸盐在低浓度的醌存在下就很易被消 耗,因此须在相对较高的浓度条件下使用 (50mmol/L)。
一、概述
细胞的破碎:
用一定方法(机械法、物理法、化学 法、酶法等)打开细胞壁或膜,使细胞的 内含物有效地释放出来。
第二章预处理
提取: 目的物从胞内转移到外界溶液中
(提取剂)
细胞 (提取剂)
破碎
匀浆
离心
提取液(液体目的物)
沉淀 洗涤 提取物(固体目的物)
第二章预处理
机械法
破碎方法
非机械法
固体剪切力 液体剪切力 干燥处理 溶液作用
对于胞外产物,经预处理应尽可能使目的产物 转移到液相,然后经固液分离除去固相;
对于胞内产物,则应首先收集菌体或细胞,经 细胞破碎后,目的产物进入液相,随后再将细胞碎 片分离。
第二章预处理
3.1 微生物发酵液预处理 主要包括 1)发酵液杂质的去除 2)改善培养液的处理性能
第二章预处理
发酵液杂质的去除
(3)双电层理论
细胞表面本身有电荷,加入的电解质的排斥作用而 促使细胞产生聚并作用。
第二章预处理
3.2 大肠杆菌重组蛋白的提取制备
多拷贝质粒上强启动子过量表达重组蛋白 质使整个细胞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提高,但大多情 形下会导致诸如包含体的不溶性蛋白聚集的形 成.
重组菌E. coli M15(pQE32-AG第N)二外章源预基处因理的诱导表达(A未诱导,B诱导)
发酵成分复杂,对提取影响最大的是高价无 机离子和杂蛋白 主要影响后期离子交换、萃取、膜过滤等……
无机离子的去除
钙离子: 加入草酸(形成沉淀,酸化发酵液,草酸钙还
能促使蛋白质凝固
镁离子: 加入三聚磷酸钠可与之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可
不再干扰离子交换
铁离子: 加黄血盐使其形成普鲁士蓝沉淀
第二章预处理
•可溶性蛋白质的去除:
第二章预处理
植物组织预处理需注意:
⑴ 温度尽可能低;
⑵ 提取液的量要保证“充分浸入”; ⑶ 加入足量酚类吸附剂; ⑷ 加入足量氧化酶抑制剂; ⑸ 搅拌转速要恰当; ⑹ pH要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5.5~7.0 。
第二章预处理
酚类吸附剂的种类:
天然和合成的聚合物:如清蛋白、尼龙粉、 聚乙烯吡咯烷酮-可溶的(PVP)和聚乙烯 聚吡咯烷酮-不溶的(PVPP)
微生物絮凝剂具较好发展潜力,主要以多 糖、多聚氨基酸蛋白质或糖蛋白为主,还 有少量的DNA和脂类絮凝剂;
絮凝效果与加入量、分子量和类型,溶液 的pH值、搅拌速率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第二章预处理
絮凝机理
(1)胶体理论
细菌可看做胶粒,因细胞表面的极性基团引起的表 面吸附…….
(2)高聚物架桥理论
细胞表面分泌的高聚物形成的胞外纤丝通过架桥交 联而使细胞絮凝。
重组蛋白的提取步骤
1.大肠杆菌的酶解 采用溶菌酶或超声破碎方法来破壁
2.包含体的清洗 用溶剂清洗包含体能进一步除去杂蛋白
3.从包含体中溶解重组蛋白(变性) 选择和优化溶解液(一般为尿素和盐酸胍), 使包含体中重组蛋白溶解
4. 重组蛋白的复性 稀释法、透析法、层析法、分子伴侣等
第二章预处理
第二节 细胞的破碎与提取
第二章预处理
絮凝剂分类
习惯分为: 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 无机盐类絮凝剂(如硫酸铝、 硫酸亚铁、氯
化铝等);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 聚合铝铁等) 有机絮凝剂:
天然高分子 絮凝剂(如淀粉的改性产物); 人工合成高分子絮凝剂 (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第二章预处理
无机与有机复合絮凝剂往往效果更好;
第二章预处理
细菌及某些放线菌菌体细小,发酵 液粘度大,往往不能直接过滤,直接用 离心法实现,则能耗很大,应用微滤的 方法,又容易产生膜堵塞。此时可选择 采用细胞絮凝技术。
第二章预处理
细胞絮凝技术
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架桥 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是一 种以物理的集合为主的过程。 通常需控制絮凝剂浓度保持在较窄的范围内, 如胶体的颗粒表面吸附大量的高分 子物质,反而 会在表面形成空间保护层。
第二章预处理
2. 动物组织预处理
匀浆化前的预处理 (冷冻) 提取物缓冲液的选择(中性) 蛋白酶抑制剂的添加 保护剂的添加(β-巯基乙醇、EDTA、辅酶等 ) 提取液的澄清 ( 高速离心、沉淀、吸附等)
第二章预处理
3. 微生物物质的提取制备
大多数发酵产物存在于发酵液中,也有少数产 物存在于菌体中,或发酵液和菌体中都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