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表1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研究高频信号的产生、发射、接收和处理的有关电路,主要解决无线电广播、电视和通信中发射与接受的有关技术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非线性电子电路中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主要性能指标等,获得信息传递技术必备的理论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培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先修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电子测量与仪器》、《语音信号处理》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高频电子线路在整机中的应用能力,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各单元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典型电路的应用,初步具备高频电子线路的识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

为进一步学习电子、通信类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渐地使学生系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高频电子线路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线性电路近似法、线性时变电路分析方法、高频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电路,解决实际电路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使学生受到
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逐步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开拓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表2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教学方法与条件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或典型电路的测试等,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条件
教学环境:选择多媒体教室,实验在电气实验中心高频实验室进行。

设备要求:能播放多媒体课件。

六、课程评价
该课程为考试课,其中平时成绩占3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由作业、
测验、出勤及实验等情况综合评定。

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及实验完成情况和能力表现综合评价。

七、教材与参考文献
(一)推荐教材
《高频电子线路》,胡宴如.耿苏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二)参考文献
1.《通信电子线路》,高如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通信电子线路》,陈启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3.《非线性电子电路》,傅丰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4.《高频电子技术》,曾兴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高频电子技术》(第1版),黄亚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