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


(二)观测孔的布置
1、布置观测孔的意义 利用观测孔的水位观测数据.可以提高井流公式 所计算出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精度。这是因为:


观测孔中的水位,不存在抽水孔水跃值和抽水孔附近 三维流的影响,能更真实地代表含水层中的水位; 观测孔中的水位,由于不存在抽水主孔“抽水冲击” 的影响,水位波动小,水位观测数据精度较高; 利用观测孔水位数据参与井流公式的计算,可避开因R 值选取不当给参数计算精度造成的影响
包含的含水层情况
完整井抽水试验 非完整井抽水试验
抽水顺序 正向抽水试验 反向抽水试验
补:按抽水试验任务分

试验抽水

一次降深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性的抽水 概略评价含水层富水性 2-3次降深稳定或非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 求水文地质参数,确定Q-S关系 求水源地允许开采量,或求水文地质参数,或判明水 文地质条件

2、观测孔的平面布置
观测孔的平面布置取决于抽水试验的任 务、精度要求、规模大小、含水层的性质, 以及资料整理和参数的计算方法等因素。
综合因素
★ 观测线
为准确求参,应根据含水层边界条件、均质程 度、地下水的类型、流向及水力坡度等,在抽水孔 的一侧宜垂直地下水的流向布置2-3个观测孔。 为了测定含水层不同方向的非均质性或确定抽 水影响半径,可以根据含水层的不同情况,以抽水孔 为中心布置1-4条观测线。如有两条观测线,一条垂 直地下水流向,另一条宜平行地下水流向。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3.根据抽水井的类型分

完整井抽水试验

完整井,即钻孔揭穿整个含水层,过滤器长度等于含 水层厚度。 特点:井流理论较完善,故一般应尽量用完整井做抽 水试验。 非完整井,即钻孔仅揭穿含水层的一部分,过滤器长 度小于含水层厚度 特点:当含水层厚度很大,又是均质层时,为了节省 费用,或为了研究过滤器的有效长度时进行非完整井 抽水试验。

分段抽水


混合抽水



要求:在井中将不同含水层合为一个试验段进行抽水, 各层之间不加以止水 特点:较简单,费用较低 功能:反映各层的综合平均状况 适用:一般只在含水层富水性弱时采用;或当各分层 的参数已掌握;或只需了解各层的平均参数;或难于 分层抽水时才采用混合抽水试验
5.根据抽水顺序分
抽水孔的布置
2、在布置带观测孔的抽水井时,要考虑尽量利用已有水井 作为抽水时的水位观测孔;当无现存水位观测井时,则应 考虑附近有无布置水位观测井的条件。 3、抽水孔附近不应有其它正在使用的生产水井或地下排水 工程,以避免干扰。 4、抽水井附近应有较好的排水条件,即抽出的水能无渗漏 地排到抽水孔影响半径区以外,特别应注意抽水量很大的 群孔抽水的排水问题。
一、抽水试验的场地布置
布置抽水试验的场地,主要是抽水孔(主孔)与观测孔 的配置。根据抽水试验的任务和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首 先要选定抽水孔的位置,然后进行观测孔布置。 (一)抽水孔的布置 (二)观测孔的布置
(一)抽水孔的布置 1、布置抽水孔的主要根据是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目的, 目的任务不同其布置原则也各异 :
★ 均质各向异性的含水层,抽水水位降落漏斗常沿着含水层贮、导水性 质好的方向发展(延伸为长轴),该方向水力坡度较小;贮、导水性差的方 向为漏斗短轴,水力坡度较大。因此,抽水时的水位观测线应沿着不同贮、 导水性质的方向布置,以分别取得不同方向的水文地质参数。
观测孔平面布置的其他要求


对群孔抽水试验,应在抽水孔组中心布置一个观测孔; 此外还应能控制整个流场并直到边界,非均质的各个块 段。 对某些专门目的的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则可不拘形 式,以解决问题为原则; 研究断层的导水性时,可将观测孔布置在断层的两盘; 判别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则分别在各个含水层中 布置钻孔; 研究河水与地下水的关系时,观测孔应布置在岸边。
布置观测孔的意义(续)
利用观测孔的水位,可用多种作图方法求解稳定 流和非稳定流的水文地质参数。 利用观测孔水位,可绘制出抽水的人工流场图(等 水位线或下降漏斗),从而可帮助我们判明含水层 的边界位置与性质、补给方向、补给来源及强径 流带位置等水文地质条件。 一般大型孔群抽水试验,可根据观测孔控制渗流 场的时、空持征,作为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 型的基础。
B 均质各向同性、水力坡度较大的
含水层,其抽水降落漏斗形状为椭圆 形,下游一侧的水力坡度远较上游一 侧大,故除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一条 观测线外,应在上、下游方向上布置 一条水位观测线。

对非均质含水层,水力坡度不大时,应布置 三排观测孔,其中两排垂直流向、一排平行 流向。
D D
对非均质各向异性含水层,水力坡度较大时 可布置四排观测孔,其中垂直和平行流向各 两排。
观测线的具体布置
A 均质各向同性、水力坡度较小 的含水层,其抽水降落漏斗的平面 形状为圆形,即在通过抽水孔的各个
方向上,水力坡度基本相等,但一般上 游侧水力坡度较下游侧为小,故在与地 下水流向垂直方向上布置一条观测线即 可。若受场地条件限制难于布孔时,也 可与地下水流向成45度角的方向布置一 排观测孔。
第四章 水文地质试验
水文地质试验
水文地质试验是对地下水进行定量研究的重 要手段。水文地质试验包括野外试验(或称现场 试验)和室内试验两类。
抽水试验
放水试验 野 外 试 验 连通试验 渗水试验 注水试验 压水试验 地下水流速流向测定 室 内 试 验
土的颗粒分析
岩土物理性质、水理性质测定 岩土和水的化学分析 电镜扫描 差热分析 x光衍射 微孔结构分析
单孔抽水试验
多孔抽水试验
2.按抽水试验所依据的井流理论

稳定流抽水试验


要求:抽水时的流量和水位降深都相对稳定,即不随时间改变。 优点:方法比较简单。 缺点:自然界大都是非稳定流,只在补给水源充沛且相对稳定的 地段抽水时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似稳定流场,故其应用受到一定 限制。
要求:水位和流量中的一个稳定,另一个可随时间变化。一般要 求流量稳定,降深变化。 优点:接近实际,能研究的因素和测定的参数更多,还能判定简 单条件下的边界,并能充分利用整个抽水过程所提供的全部信息。 适用:更广泛 缺点:解释计算较复杂,观测技术要求较高

多孔抽水试验



干扰井群抽水试验



布孔:多个抽水孔同时抽水,另外布置若干观测孔。抽水时,造 成降落漏斗相互重叠干扰,又称互阻井群抽水试验。按抽水试验 的规模和任务,又分为一般干扰井群抽水试验和大型群孔抽水试 验。 一般干扰井群抽水试验是为了研究相互干扰井的涌水量与水位降 深的关系;或因为含水层极富水、单个抽水孔形成的水位降深不 大、降落漏斗范围太小,而需在较近的距离内打几个抽水孔,组 成一个孔组同时抽水;或为了模拟开采或疏干,需在若干井孔内 同时抽水,观测研究整个流场的变化。 特点:试验成本高 适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精查阶段或开采(疏干)阶段使用。

正向抽水

抽水时水位降深由小到大,即先进行小降深抽水,后 进行大降深抽水。因其有利于抽水井周围天然过滤层 的形成,多用于松散含水层中。 抽水时水位降深由大到小。抽水开始时的大降深有利 于对井壁和裂隙的清洗,多用于基岩中。

反向抽水试验

正向抽水
反向抽水
初始水位
第二节
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一、抽水试验的场地布置 二、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三、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四、大型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
4、观测孔的间距
观测孔的间距应近主孔者小,远主孔者大, 即距抽水孔由近至远,观测孔间距由小到大。
近小
远大
抽水孔
观测孔
最近:不应小于含水层厚度的1倍 相邻:应保 证其降深差 不于小0.1m
第一节 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及类型
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是以地下水井流理论为 基础,通过在实际井孔中抽水时,水量和水位 变化的观测来获取水文地质参数,评价水文地 质条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和评价地下水允许 开采量等提供依据。
抽水试验的主要任务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确定抽水井的实际涌水量及其与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 研究降落漏斗的形状、大小及扩展过程; 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 确定含水层的边界位置及性质; 进行含水层疏干或地下水开采的模拟,以确定井间距、 开采降探、合理井径等群井设计参数。

非完整井抽水试验

抽水井的类型
完整井
非完整井
4、根据试验段所包含的含水层情况分

分层抽水

每次只抽一个含水层。对不同性质的含水层(如潜水与 承压水)应采用分层抽水。对参数、水质差异较大的同 类含水层,也应分层抽水,以分别掌握各层的水文地 质特征。 在透水性各不相同的多层含水层组中,或在不同深度 透水性有差异的厚层含水层中,对各层段分别进行抽 水试验,以了解各段的透水性。有时也可只对其中的 主要含水段进行抽水,如厚层灰岩含水层中的岩溶发 育段。这时段与段之间应止水隔离,止水处应位于弱 透水的部位。
3、观测孔的数量
观测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抽水的目的要求和参数计算方法: ① 用于描述降落漏斗的抽水试验,每条观测线上不应少于 3个观测孔。 ②用于判定水力联系及边界性质的抽水试验,观测孔不应 少于2个。 ③用于求参的抽水试验: S-1gt,每条观测线上仅布置1个孔; S-1gr,每条观测线可布置1-3个孔,但多数是取3个。

大型群孔抽水试验



布孔:一般由数个乃至数十个抽水孔组成若干井组,观测孔很多 优点:分布范围大,可进行大流量、大降深、长时间的大型抽水, 形成一个大的人工流场,以便充分揭露边界条件和整个流场的非 均质状况。 缺点: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须慎重采用 适用:仅用于涌水量很大、边界条件不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 矿区,近年来多用在一些岩溶大水矿区水文地质精查阶段(或专 题性勘探)中。 例如,1980年在邯郸矿务局王风矿进行了一次包括38个抽水孔、 82个观测孔,抽水量达135200m3/d(1.57m3/s)的大型奥灰岩溶 含水层群孔抽水试验。
相关主题